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3章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要将前世这些信息真正充分发挥价值并且将涉及到应用的一些东西落到实处所需要的是无数的人才为之奋斗。

    某种程度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言而总之,林灰对即将到来的技术人员很是欢迎。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林灰对于这些即将到来的技术人员比较热切的期盼着。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批人林灰最终还是要经过一定的面试的。

    当然所谓的“面试”不是以淘汰为目的,林灰相信尹芙·卡莉此前团队成员的实力。

    林灰只是希望能够更加明确这些人更擅长什么?

    就算同样是算法方面的技术人员,其所擅长的内容或者说偏好也是不同的。

    林灰希望能在进一步了解倒这些人的特长之后,而后将他们放在更加容易发挥价值以及的地方。

    为了避免届时出现一些误会。

    对于这个想法林灰也没避讳尹芙·卡莉,而是直接了当地告知了。

    对此尹芙·卡莉也表示理解并愿意将林灰的态度代为传达。

    甚至于对林灰愿意接纳她的朋友,尹芙·卡莉也已经是很感激了。

    至于尹芙·卡莉为什么感谢,林灰是略知一二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与之相似,涉及到算法方面甚至是更广阔的计算机领域,往往流行一种这样的观点:

    “一个崩盘或失败的项目组/团队里没有成功的个人。”

    很多引人入坑的培训机构会告诉一些外行。

    涉足t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很多人在几个项目之后就如何如何工资从勉强十多万迅速破百万。

    这种说法所描述的场景确实是存在的。

    但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项目接连成功的情况下才有的待遇。

    可如果项目没有接连成功呢?甚至项目接二连三翻车时是什么情况呢?

    鲜少有培训机构会讲项目失败后会如何。

    真实情况是,但凡一个项目翻车之后接下来的日子别说什么百万年薪迎娶白富美了。

    先想想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再说吧。

    项目的倾覆总要有背锅的。

    甩锅甩不出去往往就只能一块背。

    涉及到一些随便玩票的项目还好说。

    翻车就翻车了。

    如果是一些被业界看好的项目翻车就比较惨了。

    明明很好的项目却被你们搞砸了?

    你们不背锅谁背锅?

    现实中人们还能理智地批驳一下受害者有罪论,但涉及到技术方面可没这么多温情。

    往往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就算很多时候明明是锅从天降也逃不脱背锅的命运。

    而且这种锅基本就是大家一起背,从产品经理到底层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谁都跑不脱。

    背锅倒只是恶劣影响的开端,在业界比较看好的项目上翻车这份经历更是履历污点了。

    有这些履历污点的影响下很多时候都非常拖累技术人员的正常成长。

    甚至是跳槽也很受影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事实是某些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墓。

    一次失败直接就gaver了。

    根本就没有翻身重来的机会。

    至于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类说法多数时候只存在里。

    所谓的后续的成功不存在的。

    像尹芙·卡莉此前的团队在文本摘要方面一向被寄予厚望。

    现在却无疾而终突然翻车。

    这种时候其团队的成员所遭受的境遇自然是不怎么好受的。

    虽然某种程度上“一个崩盘或失败的项目组/团队里没有成功的个人”这种说法很有市场。

    话说,,,版。】

    但林灰并不完全这么看。

    计算一个失败的项目组里没有成功的个人。

    那也只是过去没成功的个人而已。

    不代表之后还会延续失败。

    用一个人的过往去否定一个人的未来是不道德的。

    甚至于如果非要林灰在失败过的项目组和没失败过的项目组中进行抉择的话。

    林灰反倒倾向于选择失败过的项目组。

    而且尹芙·卡莉他们的项目团队林灰此前也是清楚的。

    作为别的同行可能不理解此前尹芙·卡莉他们为什么会在研究上突然落后。

    甚至于可能还会将一些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污名归于尹芙·卡莉所在的团队上面。

    不过林灰可是清楚的很。

    尹芙·卡莉先前他们的落败完全就是非战之罪也。

    在林灰这个“异时空来客”不讲武德的学术搬运下项目翻车是正常的。

    并不是因为尹芙·卡莉先前团队的无能。

    总之,对于尹芙·卡莉这样的团队即便别人不欢迎。

    如果这些人有意愿加入林灰的团队,林灰是乐于接纳这些人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些人兴许能成为林灰技术团队的雏形呢。

    从尹芙·卡莉那得到的两个消息对林灰而言虽然很重要。

    但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了。

    这次谈话最现实的收获就是林灰和尹芙·卡莉进一步确定了此前要撰写的那篇论文的诸多细节。

    在确定框架的前提下之后只需要继续添砖加瓦补充数据了。

    论文完全完成仍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没办法,论文的篇幅摆在那。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字数有三四千字符的,也有好几万字符的。

    研究方向不同,文章字数就是不同的。

    即便是按一篇论文只需要三四千字符进行估计。

    要正式搞定也难免要需要一定时间的。

    更何况林灰搞得涉及到综述类的论文。

    肯定是不止三四千字符。

    不过在细节已经敲定的情况下。

    纵然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而且还有尹芙·卡莉襄助林灰,林灰实际上效率也是大大提升。

    虽然涉及到论文的进展明显没有林灰以前搞得软件要轻松。

    但现实中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来就很少。

    即便是乍一看到某个问题,会觉得很简单。

    其实很可能是你并没有理解其复杂性。

    当你把问题搞清楚之后,又会发现真的很复杂,于是你就拿出一套复杂的方案来。

    即便是这个时候你的工作也只是只做了一半。

    不过现实中大多数人也都会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