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1章 隐晦的暗数据
    黄静接着问道:“那对于应用之外的呢,有什么补充呢?”

    林灰思考了一会道:“对了,让他们产品改个名字,先前那个名字太拗口了,最起码名字得换个,”

    黄静:???

    改个名字可还行?

    不过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黄静问道:“改什么名字好呢?

    虽然林灰内心深处有很多线上办公软件不错的命名方案了。

    但眼下租赁的g这个线上远程办公软件注定了只会是一个临时应急之用。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这样的一个临时凑数的东西纵然在同时代对比的话还算是比较靠前梯队里面的。

    但以往后几年的眼光看,这玩意别说80分了,就是打60分都堪忧,总之就不及格的产品。

    不要说深度协同能做得多么到位,就连最起码的信息降噪之类的东西都尚待完善。

    这种情况下,林灰其实对这玩意也没过于看重。

    太正式的命名似乎也没什么必要。

    之所以提到命名这问题只是因为现在名为“g”的软件在林灰看来确实有点不伦不类。

    或许是项目人员的名字缩写?

    有这种可能,不过对应成的话就完全是语焉不详了。

    反正林灰是没搞懂现下这个名字能有什么比较好的寓意。

    这种情况下还是换个名字的好,不过具体换什么名字姑且就完全就给黄静去办吧。

    林灰对黄静说道:“这事让他们开发团队来斟酌,或者干脆你来安排就好了。”

    黄静点了点头,并且一定会按照林灰的交代将林灰的想法充分转达。

    至于林灰是什么想法?

    虽然林灰似乎什么也没说,但这并不妨碍黄静去揣测。

    一般来说涉及应用适配给客户往往需要是是代入客户的真实使用场景,从而进一步分析客户需求。

    具体到客户虽然千变万化,但无非也就是分为专家型客户、主流客户和随意型客户。

    专家型客户往往指的是愿意探索你的产品和服务、舍得花时间研究新产品的。

    这类客户通常是有很强大的软件开发实力的。

    很多时候这类用户不需要软件的原始团队对她们单独适配。

    甚至于原始软件的疏漏和不足的地方还会的bg反而会激发这类客户dy的乐趣。

    随意型客户指的是有喜欢使用一些新奇的功能,对这类客户往往只要简单适配就可以了。

    而骨干行型主流客户不会被你产品的技术所吸引,使用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

    对于这类客户往往是要进行深度适配的。

    一般来说客户并不会在这几个标签之间反复横跳。

    像林灰现在这种情况明显是属于骨干型客户,对于这样的客户不进行深度适配是不可能的。

    反正黄静觉得林灰之所以提到命名这件事不仅仅只是顾念一个名称这件事。

    毕竟一个临时凑数的应用似乎没什么必要在名称上浪费精力。

    黄静觉得林灰是在含蓄地向黄静转达下让海外的原创团队多搞一些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设计。

    同时在设计上要尽量照顾一下中国的用户。

    之所以林灰先前在订制任务里面没明说?

    黄静觉得林灰只是顾念她和g这个线上办公软件的原创团队认识而已。

    于是林灰没当着黄静的面提出过多的方案修改意见。

    能如此体恤下属的情绪,黄静越发觉得追随林灰是个正确的选择。

    当然黄静内心深处的自我攻略,林灰对此是并不知晓的。

    林灰之后和黄静也没聊线上办公。

    而是又聊了一些美国科技巨头的讯息。

    虽然基本都是八卦之类的无聊消息,不过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八卦。

    至少林灰不是一无所获。

    从跟黄静的后续谈话中林灰从黄静那得知了一个颇为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苹果方面似乎致力于在谋求一笔总额大概在两亿美元到三亿美元大宗数据交易。

    对于这条消息黄静在描述的时候有点含湖其辞。

    似乎生怕不小心坑了林灰似的。

    以前黄静描述的信息往往都言之凿凿。

    很少出现不自信的情况。

    涉及到这宗交易黄静先说是数据交易后来又说不是数据交易。

    搞得林灰都有点湖涂。

    即便是小道消息林灰也很看重相应的价值,毕竟很多时候无风不起浪。

    至于黄静说得这个讯息到底是什么,经过进一步的询问以及多方查验。

    以及更进一步的一番推敲,林灰还是搞明白了。

    所谓的两三亿美元的数据交易指向的确实是数据,但又不是一般类型的数据交易。

    苹果方面此次谋求的数据收购实在是一桩比较特殊的数据交易。

    因为通过各方面渠道获得的信息,林灰觉得苹果方面的目标指向的实际是:

    ——“暗数据”。

    图谋于此,也可以看出来苹果似乎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啊。

    暗数据有时候也被称为尘埃数据。

    暗数据或者说“尘埃数据”是由所有冗余的、经常被遗忘的数据组成的。

    这些数据是公司和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收集的,但随后又不使用。

    暗数据往往是无结构、无标记、无分析的信息。

    比起此前林灰忽视的标注数据。

    暗数据就更没啥存在感了。

    暗数据这类数据几乎是被无视的。

    毕竟这类数据存在于网络和服务器中,只会占据了宝贵的空间。

    一般来说,暗数据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传统的基于文本的数据。这可能包括电子邮件,日志和文档。

    第二种类型是非传统数据。

    这包括未标记的音频和视频文件、静止图像和声音文件。

    第三种类型是深度数据。

    这包括深层网络中搜索引擎无法触及的信息。

    这些深度数据大多是私有的,由政府或私人机构控制。

    它包括由学者、政府机构和当地社区策划的数据、医疗记录、法律记录、财务信息和组织特定数据库。

    以上这些数据都可以称之为暗数据。

    ……

    暗数据这类数据相比传统意义上数据要更隐晦一些。

    暗数据这种未标注过的数据虽然不能拿来直接用吧。

    但却不能否定这种东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