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
    家父隋炀帝一三三章江陵沈氏

    六十多万亩的田,开始授田给百姓了。

    元文都派出五十多人分赴各地,在暗中观察授田情况。

    这其中,就属江夏郡的杨玄感不会做人,他授田的时候,只字不提杨铭,反观其他三人,都在大力宣传,此番授田乃是总管府的命令。

    以至于荆州各地百姓,都在颂扬杨铭的功德,有些分到田的百姓,甚至已经在家里把杨铭给供奉上了。

    我还没死呢杨铭听到这些消息后,也是哭笑不得。

    整治文家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

    杨铭这么做,是想要在荆州地区收获民心,为将来打下基础。

    只要荆州一带认他这个人,那么在将来的大乱斗中,这里就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收获民心是第一步,安插自己人,是第二步。

    眼下江陵郡的郡尉、江陵县的县尉,都已经空出来了,这两个位置,慕容三藏是可以自己任命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但是杨铭不放这个权。

    要不是现在身边没有适合做太守的人,他都想把慕容三藏换了,当然,换一个太守也不容易,而且流程非常复杂。

    慕容这个人,可以成为老二杨暕的亲信,却不容易成为他的,因为老二跟京兆韦联姻,而慕容三藏的后台是韦氏。

    这天,杨铭叫来元文都,询问对方有什么合适人选。

    他对元文都这个人,谈不上有多信任,不过元家目前已经没有了旧太子妃元珍这个后台,而老爹也已经顺利继位皇太子,那么元家将来的重心,势必会朝着这个方向倾斜。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这个人值得托付一些事情,至于以后如何,还需观察。

    “殿下的意思,是您要安排这两个位置的人选?”元文都问道。

    杨铭点了点头:“嗯,你有什么可推荐的人选没有?”

    “下臣不敢推荐,”

    元文都心里看的很明白,这两个位置对杨铭来说,无关痛痒,但人家既然想要自己任命,说明是要培植亲信,那他还怎么推荐?

    他推荐的,还能是杨铭的亲信吗?所以他必须置身事外。

    杨铭也能大概猜到元文都内心的想法,笑道:“你是本王的长史,本王对你是绝对信任的,而你对这里也比我了解,推荐几个人出来,本王自会斟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元文都再不说出几个人名,就显得有些矫情了,于是他道:

    “我大隋开国以来,郡县左官,皆从地方选拔,首重其德,非威望高者不能胜任,再重其才,无才不足以论事,德才兼备者方为上上之选。”

    “眼下江陵,应首推沉氏、熊氏、蔡氏、张氏,殿下不妨在这些世家中酌选。”

    杨铭点了点头:“我会考虑考虑,你下去把。”

    元文都知趣退下,他越来越觉得这位小殿下太厉害了,他这个长史完全就是个摆设。

    杨铭清楚,选任左官,只能在氏族当中去选,因为普通人识字都不多,更不要说读过书了。

    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当官。

    杨铭喊来庞韬,让其带人去一趟沉家,把沉家做主的那位请至总管府。

    傍晚时分,一名不足四十岁的妇人,被请至后堂。

    杨铭站在堂内,微笑迎接对方:“妇人操持家事,实为难得,请坐。”

    沉氏连称不敢,朝杨铭行礼之后,道:“能得殿下召见,是妾身的荣幸,也是沉家的荣幸。”

    杨铭摆了摆手,示意侍女扶对方坐下,

    沉氏也不好再推辞,礼貌的冲侍女点了点头,然后在最末的一张椅子上坐下,腰杆挺的笔直,坐姿端庄优雅。

    杨铭早就打听过此女底细,说起来也有点好笑。

    眼前这个沉氏,原本是秦王俊府上的侍女出身,隋灭陈之时,杨俊的中路军就在荆州一带,沉家出钱出力,

    于是杨俊便把此女赏给了当时沉家的家主沉兴做妾,沉兴这个人擅会逢迎,直接把自己的正妻给休了,让沉氏进了正房,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至于沉兴,跟着杨谅打高句丽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于是沉氏就成了寡妇。

    孤儿寡母能在诺大的沉家站稳脚跟,在这样的男权社会中能够服众,并且成为家族的话事人,足以说明此女手段之高。

    而那几幅展子虔的画,就是她送的。

    “听说贵府做的是漕运生意?”杨铭笑问道。

    沉氏起身答道:“回禀殿下,寒家在江陵做漕运,已有百年之久。”

    “家里的人,都读书吗?”杨铭问道,有些商人世家,是不注重读书的,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

    沉氏答道:“读的,族内弟子自小便读中庸、论语、礼记、春秋。”

    “藏书多少?”杨铭又问。

    沉氏答:“一百一十卷。”

    杨铭点了点头,这算多的了,大隋立国之后,各地州、郡、县都设置有官学,也就是官办学校。

    想要进入官学,得走关系,直白点,你爹得是当官的。

    可惜上个月的时候,大兴那边已经传下诏令,将所有地方官学一律废止,只留下国子监这一家中央大学,原因是杨坚觉得地方官学,多而不精,皆滥竽充数之辈。

    这是实话,杨铭上个月收到诏令后,令元文都关闭江陵官学的时候,学校一个学生都没有,都不知道在哪飘着呢。

    老爹当官,他们将来就有可能当官,还学个毛啊学。

    不过沉家读的这些书,还是太少了,想要通过科考入仕,路是走不通的。

    大隋科举,虽然只是华夏科举雏形,但其考试内容却颇为驳杂,

    首先是大、中、小三经,必须熟读。

    大经为《礼记、《左传。

    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为《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

    除此之外,《孝经和《论语是必须烂熟于胸的。

    可是寻常百姓家里,想要找齐这一套书,都是不容易的。

    杨铭询问之下,发现沉家的藏书缺了很多,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都凑不全。

    于是他道:“总管府有些藏书,本王可送与汝誊抄,贵府子弟若是肯下苦功,明年江陵贡士名额,我可为你争取一二。”

    沉氏一愣,赶忙起身,一脸感激的朝着杨铭跪倒:

    “殿下恩情,沉家举族难报万一。”

    她很清楚,她们这样的小家族,想要入仕,只能靠着在地方的关系,混个左官,真的想要登堂入室,门荫家族,只有科考一途。

    可是难就难在,各州郡每岁的贡士名额,是落不到她们头上的。

    而且江陵之地的贡士,就算再有才能,也是得不到重用,大多只能做个文武散官。

    但眼下河东王既然肯保举,那么只要考中,沉家依附于河东王这颗大树之下,不愁没有出路。

    可以说,杨铭的一句话,直接便影响到了沉家未来兴衰大业。

    “起来吧,本王只是给你们沉家指条路,能不能行,还得看你们自己,”

    杨铭虽然发了话,沉氏却仍是跪地,迟迟不肯起身。

    “起身!”杨铭沉声道。

    听到这句话,沉氏才抽噎着站起来:“妾身失态,请殿下恕罪。”

    杨铭澹澹道:“明日此时,来总管府取书,誊抄完毕原物交还。”

    “是,妾身告退,”沉氏缓缓退了出去。

    总管府的藏书,还是不少的,这些都是杨铭从大兴带来的,都是些基础书籍,而杨茵绛身边的,却是难得的典藏了。

    杨铭吩咐暖冬凉夏,从书库中选出近百卷书籍,于第二天,让沉氏带人拉走。

    而沉氏这一次来,又带了满满两车的礼物,杨铭大致瞅了两眼,看得出,对方这是打算下血本巴结他。

    没有必要,我既然想用你,就不会收你这些东西。

    于是杨铭令其拿走,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

    沉氏无法形容自己眼下的心境,回家路上,仍仿佛做了一场大梦,给她一种完全不真实的感觉。

    沉家是从她这条线傍上的总管府,所以她今后在沉家的地位更加无可动摇。

    而她本来也就拎得清,在族内主事,一向都是一碗水端平,所以此番回去,她会让各房都将书卷誊抄一遍,遴选好学子弟,加用苦功,争取明天选拔之前,能出来一两个冒尖的。

    江陵郡去年的三个名额,都是慕容三藏定的,两个给了萧氏,一个给了文氏,应该是赚了一笔。

    兰陵萧氏将家族发展的重心,已经随着当年杨广就任杨州总管,而转移回了江南,留在江陵的,都是一些小旁支,毕竟江南才是萧家的大本营。

    今年的三个名额,慕容三藏都给了文家,可惜文家上去的这三个,都被刷下来了,什么也没混着。

    想被选为贡士,得靠关系,但想考中举人,那就要拿出真才实学了。

    像房玄龄这样,有门路有才学的,才能冒出头,考中之后没有贵人扶持,终其一生也是碌碌无为。

    而杨铭,无疑是就是一位贵人。

    第二天,徐景在杨铭的授意下,领着十来个总管府卫士,去了西城的沉家。

    整个沉家举族出来迎接。

    徐景站在院中,扫视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人,问道:

    “谁是沉纶?”

    人群中,一名青年愣了一下,赶忙上前行礼:

    “小民便是沉纶。”

    徐景上下瞄了此人一眼,道:“因乃嫂沉氏推荐,河东王令汝出任江陵县尉一职,明日赴任。”

    说完,徐景转头便走了。

    沉氏也愣在当场,不知所措,我没有举荐啊?

    这时,反应过来的沉纶突然朝她跪下,痛哭道:“嫂嫂不计前嫌,肯在殿下面前保举,沉纶汗颜之至。”

    沉氏赶忙上前扶他:“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今得殿下器重,你当好生做官,凡事三思,切勿令殿下失望。”

    “弟弟晓得,必不负殿下盛恩,不负嫂嫂恩情,”沉纶哭诉道。

    沉家时隔十年,家族中终于又有人出任江陵左官。

    而杨铭的这一下,化解了沉氏与其小叔沉纶多年的矛盾,自此,更令沉氏在族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样一来,杨铭便成了沉氏最大的倚仗,也就获得了对方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