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三回 备战宁远城
    后金筹措粮草,准备西征的消息,通过潜伏在辽沈一带的细作,秘密传到金州镇。

    事实上,安排细作不是啥难事。

    整个后金因为努尔哈赤残暴且无能的统治,动荡不安。

    像李永芳的长子李延庚,就对辽西的明军彻底失望,开始私下接触杨承应派到沈阳的细作。

    当然,杨承应没时间安排,这都是范文程安排的。

    他在后金待过好几年,作为武功不济的包衣,这些年默默的摸透了后金内部人员构成情况,对如何使用细作非常在行。

    这是本来负责情报系统的宁完我,为什么能在大长山岛待那么久。

    “从各方面来看,建虏已经决心明年的正月出兵辽西。”

    杨承应将桌案上的一张纸递给宁完我后,沉声说道。

    密信本来是密码书写的,被公孙晟翻译后,誊在了纸上,便于。

    宁完我很快地浏览完,又转递给下首的罗三杰,自己略一思索之后说道:

    “大帅,情况相当不妙啊。据闻宁远城只有精兵一两万,守将是文人袁崇焕和总兵满桂。

    宁远城一丢,整个辽西不复存在。朝廷,朝廷真是……哎!”

    “哼!朝廷张口‘困难’,闭口‘难办’。遗弃辛苦一年多修成的大城,却一点都不纠结,真是……胡闹!”罗三杰忍不住发牢骚。

    他以前是个混子,跟着杨承应的时间久了,见惯了雷厉风行和言必行、行必果,逐渐开始有了节操。

    “现在说这些都太迟了,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应付。”

    杨承应其实胸有成竹,但不急着做结论,得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机会。

    “要么从镇虏城北上攻打盖州,起到牵制建虏的作用。”

    宁完我捋了几把颔下清须,沉声说道:“但袁崇焕难以抵挡建虏大军,依我之见还是静观其变。”

    出兵牵制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敌人的主要目标有值得牵制的价值。

    如果这个目标自身不堪一击,那牵制有什么意义!

    在宁完我看来,袁崇焕属于这一类型。

    “你们还有什么看法?”杨承应环顾室内诸将,询问道。

    “宁先生的话难听,却十分在理。”

    尚学礼略有些无奈地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

    杨承应却道:“我有不同的看法,不管宁前道袁大人能不能抵挡住建虏大军,我都要出兵牵制。既是给朝廷一个交代,也是为‘三方布置’的大局考虑。”

    从这个角度思考,众将都觉得有道理。

    罗三杰问道:“我们这一次依旧从镇虏城出兵北上?”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杨承应有派水师出兵十三山驿的先例。

    “这次,我不打算从镇虏城,而是用霹雳营。”

    杨承应不想这么快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至于具体怎么用兵,要看敌方的情况再行事。”

    “既如此,我们应该立刻把水师召到旅顺港。”宁完我建议道。

    “可以。”杨承应道,“速度要快,不等一官回来。还有,把情报告知宁前道。”

    会议结束后,一骑飞快的南下,坐船前往大长山岛传令。

    天启四年十一月初二,宁远城兵备道府邸,书房。

    “满总爷,近日来流传于宁前道的一些流言你有没有听闻?”

    袁崇焕忧心憧憧地对坐在他下首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

    “袁大人指的是建虏挥师向西的消息!”

    中年男子正是满桂,官至都督佥事、署总兵衔。

    满桂是宣府人,从军后一直官运平平,直到遇到了杨镐。

    杨镐在四路败师的情况下推荐几个懂得军事的小将,首先就推荐满桂。

    满桂于是移兵驻守黄土岭,随后结识了王象乾,职务开始步步高升。

    “正是!”袁崇焕点头说道,“你以为此事真假如何?”

    满桂想了一下,答道:“袁大人,我们抗命留下,驻守宁远城。这些消息应该都被建虏侦查到,派兵攻打也在情理之中。”

    袁崇焕笑着点头:“满总爷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看来一场恶仗在所难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步是坚壁清野。

    袁崇焕派通判金启倧等人,传令给周边还在居住的百姓、军户都进入城中居住,临走前一把大火烧了,绝不给后金军用来躲藏的民舍、遮蔽物等。

    受够了迁徙之苦的百姓,心里尽管不舍,但知道不牺牲是做不到击退敌军,特别是看到袁崇焕亲手写的血书,便没有反对。

    第二步加固城防。

    袁崇焕想起仓库里还有十一门红夷大炮,那是从京营运来的。

    他于是找到管理火器的罗利。

    还没开口,罗利先哭道:“袁大人,这些红夷大炮威力巨大,杨总爷就用它抵挡住了建虏首领努尔哈赤。既然守城,请把它挪上城墙炮轰敌军。

    如果不愿意,请用铁水把它熔了,免得被建虏俘获。”

    袁崇焕笑道:“你的话,正是我想的,你赶紧组织人手把红夷大炮运上城楼,让建虏再尝一回被火炮轰的滋味。”

    “是,袁大人。”

    罗利赶紧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赶紧执行命令。

    这时有兵卒送来书信,那是蓟辽经略高第的书信。

    高第收到杨承应的警告,特地发书信给袁崇焕,并且询问是否派援军。

    袁崇焕回到书房,提笔书写了一封信:

    右参政袁崇焕再拜顿首,属下守宁远而不退,并非抗命而是迫不得已,高经略不必烦恼该发援军还是不该发援军,以属下拙见,不发援军为上。辽兵溃逃已成习惯。

    有了援军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守城的将士都无心死守。只有断绝救援,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天下的事固然成功在于有依靠,而失败也正在于依靠。

    信写完后,袁崇焕把信交给士卒,快马传给高第。

    事实上,袁崇焕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他完全不信任高第。

    高第连撤退都做不到从容,何况是派兵救援。

    而且,他麾下的士兵又不是像杨承应麾下的金州军那样训练有素。

    书信刚发出去,金启倧急匆匆的跑进来。

    能让一个文士出身的金启倧这么着急,想必是一件大事。

    袁崇焕急问道:“别着急,慢慢说。”

    金启倧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袁大人,满总爷不让赵将军的兵进城,被堵在了西门口。”

    “赵将军的兵?”袁崇焕略微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