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4章:日军的舆论战
    日方政府拥有一笔巨额预算资金,用以收买美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在美的主流报纸和电视台做出有利于日方的宣传,以及制作印有亲日的手册和传单等等。

    在金陵大屠杀期间,日方就是利用这一套,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他们没有想着如何整顿军队的纪律,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花更多的钱和资源,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企图在某种程度上掩盖这场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大屠杀。

    在面对中华国内的舆论时候,日军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称金陵城内一切安好。

    同时,RB新闻机构同盟通讯社报道,金陵城居民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回家中,城内一切正常。

    亲眼目睹日军在金陵城内犯下滔天罪行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写道:“如果这就是有关禁令的全部报道的话,当真实情况得以披露后,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接下来,RB天皇方面批准了为RB游客精心安排的金陵之旅。

    同盟通讯社的报道发表后,一艘满载RB观光客的商船从沪上抵达金陵。

    乔治·菲奇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观光:“他们被人小心翼翼地引领着,穿过少数几条刚刚清理掉尸体的街道,优雅地把糖果分给中国儿童,甚至还拍拍这些惊魂未定的孩子的头。”

    一些妇女陪同RB的商务代表游览了金陵。

    菲奇注意到,这些妇女看起来极度自满,同时也为RB的胜利感到欢心和鼓舞,不过他们对于金陵城内所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就在距离他们观光的街道,也就几百米的距离,一条街道上堆满了层层累积、扭曲做一团的尸体,甚至更多的尸体是残破的。

    在1938年1月,RB的新闻记者来拍摄金陵的相关画面,以便在RB及世界其他国家发行。

    元旦前夜,RB大使馆召集各个难民营的中国管理人员开会,告诉他们,第二天要在城里举行‘自发的’庆祝活动,他们勒令参加庆祝活动的中国人,制作数以千计的RB国旗,并带上街游行,借以展示金陵居民欢呼雀跃迎接RB军队的画面,并拍摄成影像。

    RB摄影师还在金陵拍摄了中国儿童接受RB军医救治、以及从RB士兵手中接过糖果的镜头。

    殊不知,日军在进攻淞沪和金陵的时候,他们的野战医院,连自己的人都救治不过来。、

    至于那些摆拍的镜头,孩童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即便是笑容,也显得无比僵硬和怪异。

    刘易斯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照相机在场,这种场景根本不可能出现。”

    RB虚假宣传最无耻的案例是,1938年1月8日,刊登在由日本人控制的沪上《新生报》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为“金陵气氛和谐,形势进展喜人。”

    声称皇军进城以后,把刀剑入鞘,伸出仁爱之手,检查和治愈病人,为饥饿者送上食物,为生病者提供医疗服务。

    “男女老少纷纷向皇军跪拜,以表达敬仰之情.大批群众围拢着太阳旗和红十字旗下的RB士兵,高呼‘万岁’,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之情RB士兵和中国儿童相处融洽,正愉快的玩着溜滑梯。金陵成为举世瞩目的首善之地,到处洋溢着和平共处、安居乐业的气息。”

    面对华国内部的舆论,RB企图以弄虚作假的方式掩盖金陵大屠杀的真相。

    这引发了一些传教士的怀疑。

    詹姆斯·麦卡伦在1938年1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现在,日本人正试图诋毁我们在安全区所做的努力,他们恐吓和威胁可怜的中国人,使他们拒绝相信我们的话.有些中国人甚至愿意证明所有的劫掠、强奸和焚烧都是他们自己的同胞干的,与日本人无关。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在同疯子和白痴打交道,而令我惊讶的是,我们所有的外国人都经受住了这场磨难,活了下来。”

    乔治·菲奇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看了几份在淞沪发行的RB报纸和两份《东京日日新闻》。这些报纸告诉人们:早在12月28日,金陵的商店就已迅速开业,恢复正常营业;日本人同留在金陵的外国人合作,共同赈济贫苦的难民;在城里打劫的中国人已经肃清;金陵已经恢复和平与秩序!如果不是因为整个事件的悲剧性,这些谎言简直让人忍俊不禁,这是在开战以来,日本人一直想外界散布的典型谎言。”

    然而在乔治·菲奇所记录的众多日记中,《读者文摘》只转载了他的另一篇日记:

    “1938年,东京的一家政府电台向世界发布了这条消息,‘在金陵制造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暴徒已被抓获并处决,他们是蒋国府的部队中胸怀不满的中国士兵。现在一切已经恢复正常,日军正在赈济30万难民。’”

    刘易斯·史迈士在1938年3月8日,给妻子的信中,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写:“RB报纸最新消息,他们已经发现了11名中国武装强盗,他们是金陵城一切坏事的元凶!唉,如果他们每个人能在两星期的时间里,每天都日夜不停地强100-200名妇女,并携带报道称的5万美元逃逸,那这些中国人也未免太强悍了.”

    日军不仅仅利用报纸刊登。

    他们甚至派遣飞机,向安全区内的难民投下不计其数的传单。

    上方写着:“所有返回自己家中的中国良民都会得到食物和衣服。那些未被蒋国府军队的魔鬼所愚弄的中国人,RB愿意做你们的好邻居。”

    这些传单上不光光写下这样极具诱惑的标语,甚至还印有彩色图画:一名英俊的RB士兵,怀抱着一名中国儿童,孩子的母亲跪拜在他的脚下,感谢他送来的几袋大米。

    传单散布的当天,就有数千名中国人离开难民营,返回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家中。

    日军不仅仅散布虚假的传单。

    它们甚至还对安全区里的难民宣称,金陵城内所有战事已经结束,街道肃清,和平迎接着他们。

    利用谎言来哄骗安全区难民营里的难民离开安全区。

    而早在金陵城沦陷之后,日军就用同样的方式,哄骗安全区里的难民,这些走出安全区的难民,很快遭到日军的屠杀,妇女被日军抓走,下场可见。

    日军还在自己曾经酿成惨剧的房屋外墙或附近张贴色彩鲜艳的海报,海报上画着的内容,大都相同。

    一名英俊的RB士兵,把一名中国小孩抱起来,同时把一桶大米递给孩子和母亲,把糖果和其他食品递给孩子的父亲。

    海报的右上角写着:“回到家乡来!给你饭吃!信赖RB军!可得救助!”

    与此同时,RB还在金陵和沪上举办招待会和媒体活动,以此转移人们对金陵大屠杀的注意,争取给金陵城内的士兵,处理尸体的时间。

    1938年2月初,一名日军将领曾邀请他国外交官代表出席RB大使馆在金陵举办的茶话会,这位将领在茶话会上吹嘘说,RB军队以纪律严明闻名于世,在日俄战争和九一八事变期间,军队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事件。

    他说,即使日军出于某种原因在金陵城内犯下暴行,那也只能是因为中国人在某些外国公民的煽动下,对日军进行抵抗的结果。

    这是在暗指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

    但奇怪的是,这位将领的话与其在同一场演讲中的言论相互矛盾,他之前就曾承认,在向金陵挺进的途中,日军曾因找不到任何吃的或可用的东西,而把愤怒发泄到中国人身上。

    他国外交团并未被RB媒体的伎俩愚弄,他们对RB在金陵所犯下的罪行,并非一无所知。

    这是一场舆论战,日方的确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内人士相信了日军的报道,而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不明真相。

    夏远来自未来,对金陵城未来的走向相当清楚,哪怕是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也不能够改变什么。

    他只能够保留证据,在日后的战后审判中,以期望让中国人手中掌握更多的关键性证据。

    同样的。

    在夏远努力搜集证据,打击日军的时候。

    安全区里的国际委员会成员们,也没有停止行动。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竭尽所能的对RB密集的宣传攻势进行反击,在大屠杀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安全区负责人借助一些外国记者的帮助,拍摄并采访了许多受害者的视频,以及日军屠杀的画面,紧接着就遭到RB的驱逐,所拍摄的东西也被日本人收走。

    此后,RB政府开始禁止其他国家的记者进入金陵。

    如《芝加哥论坛报》的马克思·科佩宁就曾被挡在金陵城外,不得进入金陵。

    当日本人发现他们的行为不再受到世界媒体监督之后,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的实行暴行。

    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开展宣传活动的能力。

    安全区负责人的一大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文字表达方面都接受过出色的训练,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语言善辨的作家和演说家。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不乏一些传教士,曾在美国和欧洲最好的大学接受教育,成年后将其大部分岁月都献给了布道、撰写文章和基督教的巡回演讲,国际委员会许多教授,还曾出版过自己的著作。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团体,他们非常善于同媒体合作。

    早在金陵沦陷之前,他们就通过金陵的电台广播发表演讲,或在通俗报刊上撰写有关中国的文章。

    这些传教士,还有一个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目标,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地狱’的真正含义,追求‘地狱’的真相。

    当金陵沦陷之后,日军在金陵城内大肆屠杀中国人,满街尸体、血红的场景,断壁残垣,与他们所想的地狱场景如出一辙。

    他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竟然在金陵实现。

    他们用犀利的文字和充分的证据,描绘他们在金陵城内见识到的‘地狱’的场景,他们把关于地狱的描写,生动的记录在日记之中,还出现在他们寄给朋友、亲人的信件,以及寄到上级的报告之中。

    这些信件和报告经过多次复制和打印,经过媒体报道,在国外也掀起一阵波浪。

    而这些内容,都是没有任何署名的。、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相当清楚,如若是被日军发现他们把金陵城内发生的事情,以信件的方式传递出去,势必会遭到日军的报复和驱逐,所以他们在寄给家中的信件以及报告上,都恳请收件人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和信息。

    马吉牧师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请勿务必谨慎处理这封信,一旦将它发表,我们可能会被驱除出金陵,这对金陵的中国人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安全区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基本都是依靠着这些国际委员会成员的身份,日本人忌惮他们的身份,加上其他国家的间接干预,这个安全区才存在。

    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被日本人驱逐,那么安全区里的中国难民将会遭到何种的对待。

    怕是会像遭到屠杀的金陵城平民一样。

    日军的严防死守固然有用,终究有不少记者记录的东西被日军搜走,但也并非是所有。

    这其中就包括乔治·菲奇的日记,是最先被带出金陵,并在沪上引起‘轰动’,这篇日记和其他人的故事,很快就刊登在《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和《远东》等主流杂志上,激起广大美国读者的愤慨。

    日记中记录的故事,还被一些著作收录。

    日记虽然成功发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对于日军的大手笔,加上美方的帮助,他们反击的力度就小好呢多。

    不出所料,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报告引起不少美方民众的质疑。

    尤其是当一篇《金陵劫难》的文章刊登在《读者文摘》上后,一位订阅者给编辑写信,他说:“真是不可思议,你们居然相信这种东西,这明显是拙劣的宣传,让人不禁想到上次战争期间向公众灌输的虚假消息。”

    其他订阅者也有类似的评论,多数为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