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五部尚书便把该举荐的人都举荐了上来。
大明律出题之人,是从大理寺挑选出的个小吏。
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接触刑桉,现在已年过半百,近三十年时间了。
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职业生涯是和大明律同岁的,自然早就把大明律烂熟于心了。
要是这样的人都没资格出题,谁又还有资格。
至于算数出题之人,则是个古稀之年的老翁,在老朱还是吴王的时候,就曾帮老朱管过钱粮。
大明建国后,又曾在户部干过几年。
直到后来因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了,这才退了下来。
这老翁祖辈三代都曾做过账房先生,尤其以其父亲更是丈量田亩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无论多不规整的田,到了他手里总能分毫不差。
而这老翁,虽没有其父亲那本事,却也是小有名气的。
最重要的是,这老翁从小就痴迷算数典籍,现在不说把这些典籍都看过了,但一大半也还是有的。
就目前来讲,没有人比这老翁更精通算数了。
出题人选敲定,只剩主考官了。
郁新被排除在外,五部尚书相互推诿半天,最后选出了茹瑺。
这主考明显是出力不讨好,要是把职大学生全都刷下去,那得罪的就是老朱祖孙,但倘若要是一不小心让这些人中了,那必然又会被天下士子所埋怨。
反正不管结果如何,肯定都得罪人。
茹瑺是五部尚书中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好事或许有人和他抢,坏事他不干谁干。
当五部尚书联名,把两个出题之人引荐过来时,朱允熥二话不说便应了下来。
当初既说好要由文臣举荐出题之人和主考官,那自然得说话算话认这个账。
除此之外,就连考试时间以及考试地点,也全让五部尚书做主了。
最重要的都认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也就没必要再斤斤计较了。
那五部尚书倒也爽快,当场决议考试地点还是就放在贡院。
毕竟只有那儿,才最不易作弊。
至于考试时间,定在了五日之后。
毕竟,出题之人出题也需要些时间。
要不是这样,绝不会耽误这么久。
职大的这些学生,在算数和大明律这两门通过之后,才得以被授官。
这也就意味着,高中进士的那些士子,还得再多等几天。
既都是被朝廷承认的,总不能厚此薄彼,肯定得放在同等的起跑线上竞争。
而那些士子早的在去年秋天就开始进京了,一路上人嚼马喂的,是笔不小的开销,实在没那余地一直耽误下去。
最关键的是,朝廷至少也自春闱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压着,哪有那么多精力能浪费。
之后五天时间,朱允熥便亲自领着职大的学生在做冲刺了。
因为他们当时本就是冲着科举去的,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四书五经之上,算数和大明律,同时也是他们的短板。
只有抓紧每一点儿空余时间,方才能够把他们这个短板把补足。
朱允熥和职大那些学生同吃同睡,比当初高考付出的心血还多,连续大干了五日,终于迎来了考试。
不论结果如何,该付的努力是付出。
这次,朱允熥亲自送他们到贡院。
所有流程和会试时差不多了,但考试时间却只有一天。
算数和大明律同时开考,差不多是七点进贡院,八点的时候准时开考,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准时开卷。
题难不难不得而知,时间倒挺充裕。
只不过,光是考试流程和会试时差不多,就能把人给逼疯。
进入贡院的时候会有官吏搜身,以防止夹带小抄,而除茹瑺顶替刘三吾做了主考外,其余考官的配备还和会试时一样。
会试多少考生,现在才多少。
换句话说,这次的考试,每个考生至少会有三个考官监考,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你。
至于那些巡逻的小吏军校,更是全都集中涌到仅有的二十三名考生身上。
最关键的是,整个贡院只分出了一块狭小区域,所有的人都集中在这一块儿区域当中。
要打个比方的话,那就是在这块儿狭小区域安装了满满的智能化的监控探头。
不说是夹带小抄作弊,要是心理不过关的,是根本没办法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完成答题的。
只不过,既是为国家论才,那就不能只屈于才干上,心理上方面同样也很重要。
毕竟,他们将来要面对的环境,谁都预料不出来。
在贡院外面,在职大学生进考场的时候,便围拢来了一大堆的士子。
有已中了进士,只等朝廷征派的,也有名落孙山,不久就打算回家的。
会试已经结束,中了没中的都该松口气了,这些人聚在这里无不都是冲着热闹来的。
连功名都没有,就能中了进士,就是不知道,算数和大明律能达成啥样了。
朱允熥挤在人群中,一点儿多余的表情都没有。
历经千辛万苦,就差这一哆嗦了,要是被刷下去,那可就太遗憾了。
片刻后,贡院放题。
而据之前商议好的,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会在贡院放题之后,把所有考题对外公布。
随着贡院大门开启,算数和大明律两份考题被挂在了金榜之上。
那些围观的士子,又是一拥而上。
朱允熥被挤在人群中间,大致瞅了一眼上面的考题,这题大概只是初中到高中阶段的,绝没涉到大学方面的。
相对目前的人来讲,但却是并不容易。
至于大明律,主要都是律法当中的一些问答题,只要背的滚瓜乱熟就不难解答。
剩下就是提出桉例,要他们是主官会如何断桉。
这算是发散性思维,既要求对大明律的掌握,还要求考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毕竟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那都是千变万化额,大部分的情况是不会让他们只凭书本的内容就解决的,还需要他们能够临场变通。
“把题都抄下来,帮学生估估分。”
朱允熥侧过身,吩咐了黄观声。
凭那些学生的能力,只要是学过的,他们十之**都能做出来。
就怕因时间太短,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教给他们。
“好。”
黄观回应之后,朱允熥退出人群。
当初协商具体事宜时,朱允熥便把职大算数专业的一些解题思路分享给了茹瑺推荐出来的那个出题的老翁。
老翁虽不知那些符号具体是啥意思,但经过整整一天的专研,对这种新奇的接替思路表示了肯定。
最后,朱允熥提出,在老翁出题之后,将由他先按这种新奇的方法做出解答,老翁得在这基础之上,判定出接过来。
职大学生学的都是后世的一些方法,他们只会用这种方式解答,要是只拘泥于典籍上的,那还考个屁。
茹瑺那些人虽不承认算数的重要性,但用统计法把户部的活儿缩短了一倍,这成绩他们否认不了。
因而,把朱允熥的提议再次征求了那老翁,确认是真的可行有效之后,便应允了下来。
现在朱允熥就得回宫,把算数的考题全都解答出来了。
当然,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朱允熥先在贡院看了考题,也不仅仅只是为安排黄观抄写来估分。
更重要的原因,他也得瞧瞧这考题是否都是他会做的。
别看是他创了算数专业,但算数奥秘,不是他所能全部掌握的,总会是有他不会的。
要是这题正好出在了他的短板上,他解不出来了,那岂不尴尬了。
幸好,还算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