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陛辞,警告
    紫宸殿中,李治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绚:“听说你找杨炯了?”

    “是,臣想找杨炯写一篇檄文,讨伐吐蕃。”李绚认真拱手,诚恳回答。

    李治笑着点头,感慨道:“朕知道,你曾经说过,想用一篇檄文逼唐古拉山的吐蕃军团北出。”

    “是!”李绚躬身,认真说道:“这样的檄文,在论钦陵那样老辣的人物面前,根本不起作用,但是在整个吐蕃上下层百姓,前线军卒眼里,被人率兵堵住北侧出口,无尽嘲讽,他们还被迫收缩在山里,能忍得住才怪。”

    李治神色认真起来,点头说道:“看来的确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臣也希望如此,毕竟这是我大唐少有的轻松机会。”稍微停顿,李绚再度向前拱手,然后说道:“臣其实还希望这篇檄文能够动摇得到吐蕃新任国主赤都松赞……若能激的他逼迫论钦陵,甚至和论钦陵起冲突,我大唐便有不战而胜的机会。”

    “但这样的机会不多。”李治微微摆手,但随后又说道:“不过难得你如此用心了。”

    “这是臣分内之事。”李绚认真躬身。

    “杨炯如何说?”李治身体微微前倾,檄文之事若真的有用,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绚当年就劝过李治,将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四人集齐,然后共同写一篇檄文,最好能直接骂死吐蕃国主芒松芒赞。

    可惜那个时候,李治并不知道芒松芒赞已经病重,不然一篇檄文,真的可能将他骂死。

    李绚拱手,说道:“校书郎说,此事需要细细斟酌,不能仓促而为,而且,他也会去信蜀中,询问杜审言之意,毕竟此种事情,还是杜审言更加合适。”

    “的确,骂人这种事,还是杜审言最合适,哈哈哈……”李治忍不住的笑了起来,随即摆摆手,说道:“伱继续。”

    “是!”李绚认真拱手,说道:“臣干脆请校书郎联系卢照邻,还有贺知章,几人一起行文商议,当能成一篇好文章。”

    “不错。”李治感慨的点头,说道:“不管此事能否说的吐蕃君臣混乱,但有此行,便是一桩盛事,传旨,赐几位爱卿半年假期专司此事,若来京中,秘书省负责仔细款待。”

    “喏!”帷帐以后,一名舍人站起来拱手。

    李治转身看向李绚,问道:“朕听说贺季真在昌州做的不错,你什么时候放他回来参加科考?”

    “陛下竟然还记得贺季真之名。”李绚有些惊讶的拱手,然后说道:“自从当年不第之后,贺季真便一直在兴海当任主簿,这几年间着实历练出不少……陛下既然想他,臣让他今年年底回来参加科举便是,今年是赶不上了。”

    科举之事,年底十一月份的时候,就要进行报名,之后还有行卷扬名一系列的事情,很麻烦。

    “明年也好。”李治点点头,说道:“明年你要兵伐吐蕃,科举之后,朕将他调回昌州任县令便是。”

    “多谢陛下恩典。”李绚感激的躬身。

    一般科举进士,科举之后,能够任以一县尉便已经相当不错,县令比县尉起码要高出三级。

    皇帝一句话,便让贺知章省了好几年的磨勘。

    李治微微摆手,说道:“昌州这几年兴旺,贺季真也是有功的,朕不过是顺势奖励而已。

    对了,听说,你府中也有人要今年科考?”

    “是,河北宋璟,栎阳县令宋务本之孙,卫州户曹参军宋元抚之子,宋务本早年曾随左相在高句丽征战,有几分香火情,便在臣等府上读书。”李绚简单的说了来龙去脉。

    宋璟是刘仁轨的关系,刘瑾瑜拉到了彭王府。

    “臣调用过几次,其人能力不俗,不在姚崇之下,若能中举,当能为陛下,为朝廷效力。”李绚认真躬身。

    “要不今年科举之后,朕也将其调到昌州?”李治沉吟起来。

    李绚赶紧拱手,说道:“陛下,不可,宋璟有用之才,在朝中比在地方更能发挥其能力,还是让他留在朝中为陛下效力。”

    李绚拒绝的非常果断,丝毫不给皇帝勾连自己的机会。

    “朕记得,你对姚崇的事情也不怎么管。”皇帝看着李绚轻轻点头。

    李绚拱手,说道:“陛下,若说文才,贺知章还要在姚崇和宋璟之上,但若是为官治政能力,姚崇和宋璟都要远在贺知章之上,而且贺知章为人轻狂,而姚崇和宋璟也要内敛许多。”

    “朕到时候会看他们的试卷的。”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随即笑着说道:“当然,首先他们的试卷能送到朕的眼前。”

    一场科举,上千考生参加,最后得以中举的,只有三十余人。

    甚至可能还会更少。

    试卷真正能送到皇帝眼前的,只有十人而已。

    宋璟的试卷想要出现在皇帝眼前。起码他的成绩,要在千名考生,前十之列。

    若他真有这份能力,那么皇帝之后调整,也没人能多说什么了。

    “臣谢陛下隆恩。”李绚认真拱手,然后说道:“陛下,臣有一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李治直接挥手,李绚在他这里,何时说话约束过。

    “多谢陛下。”李绚站起身,看向李治说道:“陛下,臣敢问陛下,今年科举,是否有了突厥人成为状元的意见。”

    李治正色起来,坐直身体,慢慢点头说道:“的确曾有过这种说法,但左相否了……突厥人这些年,在太学,国子监,学习授课并不在少数,但有进士之才者,亦是少之又少,更勿论是状元了。”

    李绚缓缓点头,拱手道:“陛下所言,的确有理,突厥人文事总是不成,如此便只能够依赖武事逞凶天下。”

    “但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李治抬起头,轻声说道:“状元朕给不了,但探花和榜眼,朕若是刻意的松一松手,将来也没谁不愿意。”

    “陛下圣明!”李绚认真的拱手。

    朝廷取突厥族人为榜眼探花,如此一来,也能让天下突厥族人,看到一条崭新之路。

    尤其是普通突厥族人,对大唐的敌意不那么大,如此,将来有事的时候,也容易平定。

    “你有心了。”李治摆摆手,然后从御案上拿起一本奏章,向前微微一递。

    一旁的王福来已经拿过奏章,递到李绚手中。

    李绚有些惊讶的接过奏章,还没有打开,皇帝就继续说道:“你看看吧,这是密卫送上来的吐蕃和苏毗密报,吐蕃倒是没什么大动静,但是苏毗,论钦陵调集了大量的人马,还是修整昌都,似乎要将昌都修建成一座坚固无比的堡垒。”

    “他是想将臣拖在昌都。”李绚翻看着手里的奏章,脑海画面渐渐的清晰:“他则是在想着,用昌都在前面吸引臣等注意,然后从唐古拉山山口出兵,直接突袭臣等背后,这算计……这算计臣怎么觉得有些熟悉啊?”

    “你看出来了?”李治有些诧异的看向李绚。

    兵部的那些人,也是看了看了许久才发现这其中的猫腻,李绚现在竟然一眼看透。

    “原来还是老套路。”李绚顿时恍然了过来,一时间觉得好笑,随后,他转身看向皇帝,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原本西北道大军在昌州和吐蕃作战时,论钦陵所用的套路,但臣实在没有想到,他会故技重施。”

    当初在昌州时,论钦陵里手里抓着玛积雪山山道,然后东依兴海,右靠伏俟城。

    大唐只要攻击其中一面,立刻就会遭受到来自其他两方面共同的攻击。

    尤其是在昌都逐渐的被改造为坚硬壁垒的时候,这种手段就更加的明显。

    “你看出来了。”李治有些惊讶,但随即就说道:“你既然已经看了出来,那么对于此事,你有什么好的方略没有?”

    “陛下。”李绚认真拱手,然后上前一步,说道:“敌之所欲者,我之最不欲为也。

    论钦陵欲在昌与臣决战,那么最佳的方略,便是避开苏毗昌都,然后选择一个谁都未曾想过的地方。

    大唐与论钦陵,相互厮杀,如此,论钦陵的优势才能被降低到最小。”

    “你是想故技重施?”李治有些恍然的点点头。

    李绚拱手道:“是的,陛下,现在这个时候,怕是没人想到臣会对羊同下手。”

    不是苏毗,不是吐蕃,而是羊同。

    李绚攻苏毗,则有吐蕃和羊同两面来攻。

    李绚攻吐蕃,也有羊同和苏毗两路来攻。

    但李绚攻羊同,吐蕃和蘇毗就未必会动。

    因为三者之中,羊同的价值是最轻的,他们很有可能会担心,李绚不过是在引蛇出洞。

    “以一路轻骑,直攻羊同国都,大军在后路张开口袋,若他们来救,臣就将他们一口吞掉,若他们不救,臣就直接拿下羊同。”李绚神色狠辣,没错,他就是在引蛇出动。

    “这一路无忧。”李治轻轻的点头,随后又问道:“那么接下来呢?”

    “攻唐古拉山,然后以唐古拉山为诱饵,引论钦陵昌都出击。”李绚轻轻躬身,自己的计策已经尽皆在此。

    “就是不主动攻昌都。”李治轻轻点头,他已经明白了李绚的想法。

    “也可以借昌都之名,潜入唐古拉山。”李绚拱手,认真说道:“昌都留有一天,那么一天便能从昌都派人进入唐古拉山。”

    “你在谋算唐古拉山的关卡。”李治恍然明白了过来。

    李绚躬身,说道:“唐古拉山九关,臣想尽可能的在昌都战事期间,潜入唐古拉山,尽可能多拿下几关。”

    “怪不得左相说你适合任兵部侍郎。”李治感慨一声,说道:“逻些之事,就按你的策略行事吧,交给你朕也放心。”

    “多谢陛下。”李绚再度躬身。

    “你明日就要启程前往昌州了吧?”李治随口问道。

    “是!”

    “去看看太子吧,告诉他,今年河南道的隐田整理,他需要加把劲了。”李治随意的说着。

    李绚一时默然,但很快,他就躬身说道:“臣领旨。”

    “嗯,去吧,此行西北,小心一些,不要大意,论钦陵从来就不是好对付的,不要功亏一篑。”李治神色肃然起来。

    “臣谨遵圣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