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是他祖父巴西尔当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小时候,祖父就给他说,罗马军队比蛮族优越的地方,并不是最高指挥官多优秀,多有天赋——蛮族里面,同样也会出现这种人物。罗马真正的强项,反而不是将军里有多少天才,而是他们有一大批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百户和战团长们。
要让这些人发挥出优势,就得给他们说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让他们放手去做。成熟的指挥团队,不应该只有一个棋手和众多棋子,而是一大群棋手在为了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只不过有人在使用军团,有人在使用大队。最基层的人,可能就在直接使用自己的各种武器。
并不是每个人都和凯撒一样,能够在关键位置,精准调配每个百人队。而且就算凯撒,也是被逼急了,才这么做了一次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少有先贤那个能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把组织做好。而这样一来,肯定就比敌人的效率要高得多了。
所以这次,他也要把整个安排说清楚。谁有疑惑,不要不好意思,都直接说明白。因为战争是生死相关的事情,是由不得马虎的。今后,他会多加尝试,逐步完善这个方式。
脱欢告诉大家,他本来觉得应该再拖一阵子,等亚历山大城的守军被消耗更多,再进场。但谁知道,这些人比预计的还废物,几下就顶不住了。他自己也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一时没沉住气,就让大家提前进军了。这是他的问题,需要带头进行反省。
不过,第八军团的军团长,兼此次行军的总管张武,还是劝他不要想这么多。因为就算现在回头看,依然不知道城里人是不是真的顶不住;延迟几天等马穆鲁克师老兵疲,也不好说会不会更有利。
他们这次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单纯击败马穆鲁克,而是要经营这里,作为前进基地。亚历山大港如果被攻破,以马穆鲁克军队的一向作风,肯定要劫掠城市,纵兵杀人放火,破坏设施。到时候,港口的价值,就低了很多了。所以,冒这个风险,也不一定值得。
张武说,战场上是决生死的地方,双方压力都很大,做判断的节奏也很快,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特别多。在发生之前,很难做出预判;发生之后,再去做假设,也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希望抓住最佳的时机,这个想法是没错的,但过于理想的目标也不现实。但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没法去后悔了。
大家对此都表示赞同。脱欢就继续说起现在的状态。
这次的情况,相对还算比较简单。因为双方都在寻求机会,试图进行主力决战。
罗马方面刚刚接连取得了两次胜利,士气正旺。士兵们略微修整之后,也还有充足的体力,可以继续作战。虽然人数没有对面多,整体质量,也是高于对方的。因此,自然希望能够找机会,尽快进行主力决战,在野战中打垮敌人。
面对这种兵锋正盛的外来军队,本土军队其实应该先做退却,避其锋芒,利用主场优势慢慢消耗。等对方耗不住,或者冒失之下产生重大失误,让优势的天平反转,就有获胜的希望了。这种思路,之前也有过很多例子了。十字军当初,就是这么翻车的。
然而,脱欢认为,马穆鲁克看起来是埃及的政权,但他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势力。
现在的马穆鲁克军队,甚至都远不如法国人在曼苏拉遇到的那支。当时,虽然阿尤布王朝已经衰落,大家竞相动手,争夺苏丹的位置;马穆鲁克军头之间,也经常互相刺杀、吞并。但这些变乱,基本都限于宫廷中,是高层之间的权力游戏,并没有对整个军队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而现在,马穆鲁克领主之间,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内战了。叙利亚地区的埃米尔们早在很久之前,就连听调都懒得演了。这次的导火索,虽然是哈里发遭遇的一连串危机,但军事上来看,其实就是叙利亚的埃米尔公开跳反,引罗马人攻打埃及——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次了,都不足为怪了。
而埃及本地的几个大军阀,也不是一条心。对方的首领谢赫,与其说是苏丹,不如说就是个盟主。一旦他露了怯,其他军阀们甚至都不用产生异心——他们本来都没怎么试图掩饰过。
虽然这次罗马人势大,让这些人暂时团结起来,但谢赫依然很难进行有效指挥。大家都知道罗马人不好对付,就算打赢,战损肯定也不会小。这埃及的苏丹,一直是兵强马壮的人才能当。他要是坚决和罗马人对抗,让自己人带头打硬仗,那就算赢了,自己也肯定会完蛋了。
但反过来,要是不上,同样也不行。一味退下去,就算说是诱敌深入,也难以服众。丢失了领地的人会怨恨他,其他人则会质疑他的能力和决心,是不是还能够领导大家。毕竟大家让你当盟主,就是期待你去干活办事的。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话,那这个苏丹谁当不得啊?
所以,脱欢估计,这次着急的,反而不是跨海而来的罗马人。在前进到开罗之前,谢赫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肯定会出来和他们决战的。
尼罗河下游这边,水网相对丰富,交通也比较便利。之前的十字军,施工和补给能力都太差了,才会出现各种自己把自己耗死的奇怪情况。而罗马军队,这次准备充足,因此并不着急。大家稳定好心态,也要安抚好初次来到南方异域,可能会想太多的士兵。其他的事情,就继续按计划行军,就可以了。
其他人都表示没有什么问题。脱欢便把行军的路线和列队顺序等内容,也给他们交待了下。
他们的目标,是埃及的首都开罗。那里是埃及马穆鲁克的老窝,属于不能丢的地方。朝那边进军,就算谢赫想要退缩,其他人也会逼着他上的。开罗到亚历山大,是商旅频繁往来的大路,比较好走。沿着大路,一直向东南前进就行了。
脱欢说,他还和城里人达成了交易。罗马人千里迢迢跑来,打退了马穆鲁克,让他们得以避免被劫掠杀戮的悲惨下场。按照传统,这座城市就归罗马占领了。但现在事情紧急,军团没有功夫再进城了,所以,需要他们再支付一笔赎城费。拿到之后,大家就两不相扰了。
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和市民,特别害怕军队进城。听他这么一说,立刻连声答应下来。只一晚上的时间,就凑齐了钱,现在已经送过来了。脱欢让两个军团都派人来,把自己那份领走,回去发给士兵。
此外,城里现在的守军,足有五千多人。虽然大多都是临时在周围抓来的壮丁,和仓促武装起来的市民,但人数是真的不少。让他们上战场吧,估计谁也打不过;丢在这儿,又害怕他们不老实,在后方找事。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
想来想去,决定把商会组织的、看起来稍微正规一点的武装,连同一部分市民兵,都带着一起走。也不指望他们上前线,主要是要把这些人分隔开,免得又搞什么事情。
就这样,队伍一下又多了不少人,浩浩荡荡地开始进发了。
和他们预计的差不多,马穆鲁克一直有些心急。他们的斥候一直在附近观望,时不时就和罗马斥候进行小规模交战,相互驱逐,试图压缩对方的侦查范围。行军的过程中,双方的这种冲突,互有胜负,就没有停过。
等远征军前进到一个叫达曼胡尔的小城附近,就远远发现了在此等待的马穆鲁克大军。
达曼胡尔在亚历山大东南方向,就在那条亚历山大通往开罗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给往来商人提供服务的城镇,位置比较重要。
这里的地形都很平坦,而且也没有达米埃塔那边,河汊带来的诸多沼泽湿地,利于马穆鲁克集结的骑兵行动。罗马军队也不想再离开大路,双方的行动,都谨慎而保守。
罗马军队选择了先扎营,士兵们动作迅速,下午时分就挖掘好了壕沟,建立了坚固的营垒。马穆鲁克斥候再次赶来,两边又是一通例行的前哨战。不过夜里,马穆鲁克依然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没有派人来袭击。
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罗马军队就走出营地。马穆鲁克那边,士兵们也从城中和城边的营地中涌出。就在城外的平地上,双方开始一边展开战斗队形,一边谨慎地相互靠近。
早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双方军队都结束了相互试探和队列调整,完全摆开了阵势。
罗马军队依然以两个军团为核心。第八军团在右,第三十三军团在左。第八军团的阵势更加厚实,摆出了经典的三线队列。各有三个大队放在第一、第二排,另外两个则留作预备队,处于最后。
每个大队,也都依次排列,把各个百人队排成三排;百人队内部,则以标准的战斗队形展开,形成前后两条战线。整个军团,几乎就是个正面稍窄、纵深加大的长方形。军团直属的骑兵上千人,位于队列右翼,充当机动部队。
第三十三军团,则按照命令,排出了更宽的阵列。七个大队呈一字排开,后面则是两个大队和军团骑兵。
第八军团是个老军团,人员基本都来自罗马西南部,尤其是沿海各军区。早在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因为塞尔维亚瓦解、奥斯曼北上和拉丁人进军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部陷入严重的混乱。为了躲避兵戈而流离失所的当地人,纷纷投奔更加稳定的紫帐汗国。海伦娜太后派人招揽这些人,选拔其中身体健康,因为家乡的灾难矢志向蛮族复仇的人,组建了这个军团。
当时,太后对军队的影响很弱。为了得到支持,她亲自出面,给军团授予了旗帜和番号。太后来自科穆宁家族,因此特意授权让这个军团使用她家的鹰徽,以皇室紫色为底色,以鹰的双翼为标志,表达自己的重视。
后来,海伦娜太后因为兵变倒台时,第八军团正处于轮休解散状态,因此没有做出反应。兵变之后,巴西尔三世向士兵们宣布,这只是汗廷内部的私事,不影响之前国事和军事上的各种安排。他们依然可以使用之前的旗帜和标记。就这样,把疑虑的军团士兵安抚了下去。第八军团的旗号,也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三十三军团,则是个临时组建的军团,他们使用的旗帜,就是个汉字的“三十三”。
好在,地中海这一圈的人眼里,汉字和图画,也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三十三”这个图形,它横着写、竖着写,都是对称的,看起来还挺神奇。所以,不少人真就把它当做了某种符号,就这么接受了……
不过,作为一个正式军团,他们其实还是有标志的。出发前,他们是在大都就地集结、组建的,因此,汗廷特意把大都的城徽,也就是著名的月亮星星标志,给了他们使用。
军团里的各个大队,来历也各不相同,不像八军团那样长期在一起战斗过。这次的阵型里,最右边,靠近第八军团的地方,是两个色雷斯地区的老兵组成的大队;他们向左,依次是三个摩里亚地方战团组成的大队,郭康的混编大队,以及一个大都大队;在他们这一排后方,是军团主力第一大队和另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大队。他们都是塞尔维亚老兵,负责在后面压阵。军团骑兵,也留在阵线之后。
郭康左手边,这个大都的大队,才是情况最复杂的。他们是之前大都变乱中,守夜人战团里,那些经过核对,没有问题的人组成的。
作为大都的战团,守夜人情况特殊。他们既是大都自己,作为一个军区,拥有的野战战团;也是首都大城里,负责戍守的部队。守夜人一直执行轮换制度,一部分人会在外作战,等战争结束,再和留守的人对调,以此保持战斗力,也同时满足这两个身份的要求。
然而那天的动乱里,守夜人的表现十分糟糕,而且事后被查出了大量虚报服役经历之类的问题——明明要求是轮流出征,结果最后,却成了有些人一直出征刷战功,有些人一直在大都享福的情况。整个军队都为之震动,战团从上到下,都受到了严查。不少相关人员被处决或者流放到诺夫哥罗德,但也有人确实一直在外面吃苦干活,却被牵连进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决定让通过审查的人,参加这次远征。如果战斗中也证明依然没有问题,那他们就可以恢复正常待遇,以此作为最后的筛查处置。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虽然双方一直离得近,但郭康和他们其实没什么交流。一个是郭康也是当事人,而且还是事情的引发者,去那边总觉得有点尴尬;另一方面,他们大队的氛围,说实话有点怪……
郭康的大队里,可能是因为罗斯人太多,整体氛围是挺……欢脱的。但他们那边,就是一幅阴沉的感觉。因此,郭康和他们也就是开会的时候有点交流。这回他们就在军团最左翼,希望能表现的不错吧……
两个军团之外,还有大量的盟军部队。
第八军团右边,是大马士革的埃米尔哈菲兹率领的将近一千名马穆鲁克,和他们的随从们。这也是盟友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
在三十三军团左边,则是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等小势力提供的军队。他们再往左,是其他叙利亚埃米尔们带来的人。霍姆斯的埃米尔在达米埃塔没来,导致这边少了一些人。目前,一共只有六百个马穆鲁克,和不到两千人的骑兵跟随。
叙利亚人再往左,是两千多亚美尼亚、库尔德、和土库曼雇佣兵。他们来源非常混杂,基本都是轻骑兵,有些是埃米尔们带来的,有些则是沿途城市赞助的。
郭康也不知道他们靠不靠谱——他觉得这帮人别临时反水,就不错了。而阻止他们反叛的,大概就是因为这帮人彼此都有仇,都在相互盯着呢……
当然,还有战斗力比他们更差的:亚历山大城的市民兵,目前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被脱欢拆散,打发去各处干杂活了。
其余人马,都列阵完毕。郭康也带着随从,站在军团的星月旗下,等待战斗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