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我,李大富
    李卫东并没有直接把要求说出来,而是问道:“老爷子,您收到小麦后,是不是有门路加工成面粉?”

    “还成吧,有个熟人。”

    张云尚矜持的点了点头。

    实际上,那可不仅仅是熟人那么简单,在这年头,敢愿意承担风险,帮他加工小麦的,关系不铁都不行。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里偷偷藏了些小麦,想要加工成面粉,正好一事不劳二主,您顺便也帮我们把剩下的小麦加工一下吧。”

    李卫东这才露出狐狸尾巴。

    “小兔崽子,还跟我耍滑头?要真是你们村里的,我就把这张床吃了。行了,我也不管你从哪弄的小麦,这帮你加工没问题,但我得抽成。”

    张云尚直接揭穿李卫东的小把戏,不但不恼,反而很感兴趣。

    这买卖,做得。

    毕竟卖床只是一锤子买卖,可对方要是每个月都加工一批小麦,就是源源不断的收入了。

    “可以,您说个数。”

    李卫东点点头,早有心理准备。

    他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对方会白白帮忙。

    “这個就得看你要加工的小麦数量了,越多,我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抽成自然就越高。”张云尚说道。

    “三百斤。”

    李卫东想了想,给出一个数字。

    这个数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同样加工成80粉,能得240斤面粉。

    他每个月可以往家里拿六十斤面粉,相当于一天两斤的量,掺点粗粮,刚好够全家一天吃的。

    不是他舍不得多拿,而是拿的越多,隐患越大。

    不管是张秀珍,还是他奶奶,包括李书群,都会质疑他面粉的来路。

    甚至就算六十斤,他也必须得给出一个合理的借口。

    关于这点倒是不难,无非就是多往乡下跑几趟,借口也就有了。

    剩下的,李卫东存一部分,另一部分去黑市换些生活必需品,只要小心谨慎,每次都控制好数量,被盯上的可能性就不大。

    更重要的是,三百斤这个数字不多,也不少。

    不至于让张云尚铤而走险,毕竟他刚刚已经交易了差不多六百斤,这才一半。

    先前李卫东为什么老是一个劲的打听他家的情况?

    这有儿有女有牵挂,做事就难免考虑的多,顾虑也多。

    而且,就凭他这小院,家里肯定就藏着不少眼下不能见光的底,他缺的只是粮食。

    这些才是李卫东最终提出合作的前提。

    否则冒冒然拿出上千斤小麦,根本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每个月?”

    张云尚上下打量了李卫东一番,再度承认自己走眼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这年头,愿意拿五六百斤小麦换一张紫檀木的床,要么是傻,要么是大户。

    他不想去追究李卫东从哪弄来这么多小麦,毕竟谁都有自己的秘密。

    他在乎的只是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

    “对,每月。”

    李卫东点点头。

    “既然是长期买卖,我也不糊弄你,我要三成,我占一成,我朋友占一成,另外一成是给他手底下的人分口饭吃。”张云尚想了想说道。

    吃独食的买卖,向来长久不了。

    只有把大家都拉到一个锅里,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多了,如果不是怕麻烦,我直接回乡下,找个磨坊,连一成都用不到。”李卫东摇头。

    三成?

    想什么呢。

    “伱的小麦都在城里吧?运回乡下的风险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要被查住,没收都是小意思,你这后半辈子,恐怕都要待在里面了。”

    张云尚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

    “而且几百斤的小麦,你当看守磨坊的人都是傻子?不把你抓了,才怪呢。”

    对于张云尚给出的这些问题,李卫东自然知晓。

    运输,他并不担心,有游戏农场在,谁能发现?

    但要知道,这可是六十年代初,到哪都得要介绍信的年代,他如果大大咧咧的跑到乡下,问人家借磨坊,你看看人家会不会借给他。

    上辈子,他就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也就在这几年,一个特务在逃跑的时候被抓了,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伪装的很好,‘敌人’是怎么识破他的?

    抓他的人告诉他,他是被人民群众给举报了。

    而举报的原因,则是因为他擦屁股用的是卫生纸。

    可见,这个年代的人民群众,警惕性有多高。

    如果不去乡下,去面粉厂,那更不可能了。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私人面粉厂,就连城里的磨坊,也都是集体,或者单位的。

    他一个没有介绍信,没有工作单位证明,没有城市户口的乡下人,跑到面粉加工厂,跟人家说:我有一批小麦,你们帮我加工一下。

    等待他的绝不是好茶好酒,而是保卫科冷冰冰的铐子。

    至于说弄个手工磨,自己磨面粉,他想都没想。

    他每天晒太阳,不就是为了能躺着,舒舒服服的吗?

    又怎么会为了那点‘蝇头小利’自己找罪受?

    有浪费的那个功夫,他光晒太阳也给找回来了。

    只不过,他虽然做好了付出代价的准备,可对方张口就要三成,无疑是狮子大开口。

    “您要这么说,那我也没办法了,回头自个买个石磨,放在家里自己偷偷的磨,保管神不知鬼不觉,无非就是口感差了点。

    而且咱们的买卖,也只能到此为止,您不会以为,我真的缺张睡觉的床吧?

    说白了,我买您的床,就是投石问路,给自己买个安全的门路。

    这样,您赚了,我也省心。”

    李卫东摊开手,明摆着对方如果还这样,那就干脆一拍两散。

    “别啊,我说小兄弟,你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我为了给你弄这张床,花费了多大的力气?你说不要就不要?还是不是爷们了?”

    张云尚这下急了。

    换床的小麦还没到手呢,就为了那几十斤小麦,弄个鸡飞蛋打,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老爷子,咱们可是有言在先,我同意交换的前提是,您得先答应我一个要求,您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还交易什么?”李卫东坦言道。

    “那两成总行了吧?”张云尚看似是不得不低头。

    “就一成!”

    李卫东伸出一根手指头。

    “那不行,三百斤小麦,一成才三十斤,我都张不开那张嘴,我那朋友如果不把手底下的人安抚好了,就等着被举报吧。”

    张云尚语重心长的说着。

    “老爷子,您先别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这每个月三百斤小麦,只多不少,而且加工面粉剩下的麸子,我也都不要。

    另外,我每个月可以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您三十斤面粉,您看怎么样?

    您老住这院子,总不会拿不出这点钱来吧?”

    李卫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正好他手头不宽裕,从张云尚这里弄点花花。

    只是价格,要比黑市上便宜了三毛钱。

    唯一的好处就是安全。

    “我要六十斤,价格就按你说的。”

    果然,张云尚并没有在价格上说什么,只是把面粉的量提高了一倍。

    “成交!”

    “回头我给你个地方,你把小麦拉到那边去,然后就不用管了。以后的交易,也都按照这个方式,只要提前一天跟我说声就行。”

    张云尚好歹也是老江湖,深谙小心谨慎的道理。

    他这边可是胭脂巷,人来人往的,次数多了,难免会出岔子。

    “好的。”

    李卫东没反对,因为这样对双方都好。

    两天后的晚上,李卫东按照张云尚给的地址,悄悄来到一处不起眼的仓库。

    之所以耽误了两天,是因为李卫东先前催熟的小麦只够换紫檀木床的。

    又晒了两天太阳,才把自己那份凑够。

    李卫东躲在阴影里,等了足足十几分钟,见没什么动静,才悄悄来到仓库门口,然后把装在麻袋里的小麦从仓库中取出。

    因为没有秤,所以李卫东只能用南瓜的分量来估摸,就算有点差距,也只多不少。

    完成这一切后,李卫东才上前敲仓库的门。

    此时的他,戴着一顶护耳朵的帽子,直接把脸遮住大半,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根本就认不出来。

    “谁?”

    仓库里,立即传来警惕的声音。

    “我,李大富。”

    这是李卫东新取的名字,也算双方合作的暗号。

    只认名字不认人。

    也就是说,如果李卫东不方便出面,完全可以找人代替。

    打开门后,出来两个小伙子,也不说话,就自觉的往里背麻袋。

    李卫东为了能搬动麻袋,所以并没有装满小麦,也就半袋。

    很快,麻袋被搬到仓库里,昏暗的灯光下,七八个麻袋堆在一起。

    其中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的打开一个麻袋,伸手抓出一把小麦,脸上随即露出惊喜。

    毕竟游戏农场出产的小麦,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顶级的。

    “特一级。”

    将几粒小麦放在嘴里嚼了嚼,对方给出了一个评价。

    “先过称吧。”

    李卫东压着嗓子说道。

    “稍等。”

    两个小伙子明显很尽心,将所有麻袋一一打开检查了一遍后,才拿出一杆长长的称。

    经过一番称量,最后得出的数字是975斤。

    扣除属于张云尚的那580斤,还剩395斤。

    比李卫东一开始说好的三百斤,多了将近一百斤。

    不过,没有人对此有意见。

    毕竟李卫东加工的小麦越多,他们的抽成也就越多。

    这时,一个小伙子掏出个本本,用笔在上面写字。

    ‘收特一级小麦,975斤。’

    “同志,麻烦您签个字。”

    “好。”

    李卫东坦然的接过,变幻笔迹,在上面写下李大富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