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2章 开海禁的真实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和那些被掠夺的国家做生意,还能和那些强大的国家做生意,

    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漆器等卖到海外去,价格能翻上数倍、数十倍,赚大明百姓的银子,不如赚海外诸国的银子。

    如此,大明境内的百姓就能有许多工作,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到时候商人想去海外做生意,那关税就不是三十税一了,而是一成、两成、甚至三成了,

    因为我们要动用大明水师护航,震慑诸国,如此以来税收能大幅度的增加着,这其中的逻辑本阁说的可算明白?”

    说到这里,袁可立转身,朝着龙椅上的崇祯行礼,表示自己讲完了。

    嗡……

    群臣被袁可立的结论给震的脑袋嗡嗡响,满脸的不敢置信。

    开海禁这事,他们早已经在心中认定了,是早晚的事情。

    朝廷自太祖开始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首先是维护稳定,禁止海上私人贸易,最终达到陆地交易,进而增加税收。

    其次则是沿海倭寇的袭扰,不仅劫掠商船,更会登陆破坏沿海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海禁就减少了海上的伤亡和损失。

    其三则是维护小农经济,说白了还是重农抑商策略的延续。

    但是嘉靖中后期,倭寇威胁缓和后,立刻就迎来了隆庆开关,就有了福建月港的繁荣。

    明年覆灭了扶桑之后,朝廷不说立刻开海禁了,海运应该是可以的,时机成熟后再开海禁

    但没有想到皇帝早不仅已经规划好了,且已经有了实质化的动作。

    他们都看过《大明会典》,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太祖、成祖时期海外诸国进贡的珍奇和诸国对大明物产的喜爱。

    海外诸国有三大类,一是海外珍奇:玛瑙、水晶、象牙、犀角……等等;

    二是手工业原料:琉黄、牛皮、红铜、锡……等等;三是手工业品:金银器皿、涂金装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等等。

    这些东西在大明境内可都是极为抢手的东西,也只有一些贵族才能拥有的。

    而大明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在海外那比他们进贡大明的东西更加的抢手,一件民窑的精致瓷器在大明可能值半两银子,但到了海外,那至少值十两。

    漆器那更是天价,翻个三五十倍、上百倍都是正常的,而且都是有价无市的存在。

    可这些玩意在大明虽然耗费时间,但几乎是取之不竭的存在。

    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大,用一本万利来形容都不为过。

    而自辩证过后,退到门口当做透明人的席端樊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随即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只要允许他们出海经商,别说交一两成的商税了,哪怕是对半分,他们都愿意。

    甚至他有一个大逆不道的猜想,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难道真的只是宣扬身为天朝上国的大明国威吗?

    不,是因为朝廷借海禁垄断了海贸的这块肥肉。

    成祖一生都在征战,五征漠北,迁都修城,运河改道,永乐大典,光靠大明境内的银子就是杯水车薪。

    以大明绝对的武力优势完成全球贸易,以海外的巨额财富向大明输血。

    而且为何禁海,其中更有文官富商走私,赚取海量财富。

    这只是他的猜想,而且永远不可能宣之于口的。

    但他能确定,海贸一定能赚到巨额财富,因为郑芝龙的商队已经证明了。

    不待他细想,就听见皇帝继续道:“朕之所以准备开海禁,除了经商,赚取大量的海外诸国的银子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是海外诸国的资源,诸如金银铜以及稀有的贵重金属,这些都是以后工业研究院和火器研究院所需的东西,提前准备好终归是好的。

    而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则是农作物。

    大明如今正在推行的土豆、番薯以及陕西正在试种的玉米,都是从海外诸国引进或者偷渡进入的,

    既然如此,那海外诸国有没有抗旱、抗涝、抗寒的高产农作物?

    我大明疆土广袤,辽东之地土地虽然肥沃,但一年中有小半年都极寒,西北之地又是干旱居多,东南沿海因为气候原因,多有水灾。

    如果海外诸国有,那对我大明来说将是天大的喜讯,引进到国内,我大明百姓将不会在饿肚子了。

    其次,历朝历代的大灾,粮食减产,无数百姓饿死,朝廷想赈灾,都不一定能找到粮食,

    但如果与海外诸国做生意,大灾之时,我们可以从海外诸国买粮食,这是另一条救灾的路。

    朕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后凡是出海做生意的商人必须携带总货物一成的粮食回大明,如此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学习海外诸国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从利玛窦那里能了解到,海外诸国有很多的东西都已经大致成了体系,诸如物理、数学等,这些我们华夏虽然都有,但很零散。

    孔圣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海外诸国肯定也有优势的地方,就以红衣大炮为例,若是没有红衣大炮,能有宁远大捷吗?

    或许有,但一定是惨胜!

    落后于别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反思,反而还自大。

    所以,朕主张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继而让自身强盛。

    这便是格物院成立的初衷,也是今后海外知识和技术在大明传播的起点。”

    群臣再次被皇帝的高瞻远瞩而震住了。

    尤其是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让众人羞愧。

    震撼过后,众人双眼通红,隐约有泪珠浮现。

    皇帝虽然年轻,可却是扛起了大明亿万百姓的温饱之路和富强之路。

    身为大明臣子,皇帝的思维太超前了,他们都跟不上皇帝的脚步,实在是太惭愧了。

    崇祯看着众人思索的群臣,略微思索了一下,立刻道:“诸位爱卿,既然今日已经讲到了开海禁,那朕索性就跟诸位摊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