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的争斗,崇祯完胜了慕容吹箫,斩杀了茅山派的恶道欧阳褚,惊走了吴深、哈弥大师和陀陀禅师、老龙山的二仙等反派武林高手。
疆场上收获颇丰,斩杀了乱臣贼子刘泽清,重伤了郑芝龙手下的大将冯澄世,活捉了敌将刘国轩。
此战共歼敌三万多人,俘虏了包括刘国轩在内的叛军将士两千多人。
因为明军憋屈的太久,在这一战中释放出来,杀的兴起,大部分都是死口的,就即便是叛军弃械投降,跪地求饶,甘当俘虏,明军装也作没听见没看见,一味的斩杀,最后实在杀不动了,才俘虏了一些人。
因此相比之下,这一次俘虏比较少,被杀死的贼兵贼将占大多数。
否则这样一场大胜仗,不会只俘虏2000多人,至少得翻两番。
这些事崇祯故作不知,杀了就杀了,反正他们是叛军,杀了他们是他们罪有应得。这些天他们成天在外面挑衅,也实在可恶。
激怒了明军,杀了他们纯属于自作自受。
没有被杀死的,被明军俘虏的,这次算他们捡了个便宜。
崇祯决定不能让贼兵贼将摸到自己的脾气,对于这些俘虏,和俘虏吴三桂的那些兵将不同。俘虏吴三桂那几千人一律斩杀一个不留,而这2000多俘虏,崇祯打算对他们进行收编。
接下来传旨,对这2000多俘虏,只要愿意投降大明的,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准许他们留在队伍中,继续吃粮当兵。
不愿意继续吃粮当兵的,厌恶打仗的,全部登记在册,讲明政策之后,让他们解甲归田,就地遣散,离这里远的,让他们吃顿饱饭,还发给他们川资路费。
但如果再有反水者,或者心口不一者,再被明军抓住,一律杀无赦。
还是那句话,大明武帝不会给他们第二次机会,机会只有一次,请他们务必珍惜。
这2000多俘虏是真心归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优待俘虏的皇上,换成其他人早就把他们处于极刑了,砍头都是最轻的。
真是仁慈的君王,仁慈到他们简直难以置信。
因此这2000多俘虏全都愿意留下来继续吃粮当兵,为大明朝效力。
收编俘虏的事交给了王承恩。
这时崇祯传旨把俘虏刘国轩押上来,时间不大,几个锦衣卫压着一员甲衣小将,来到了崇祯近前。
此时的刘国轩早就醒了过来,他是被马宝一枪给震晕了,并没有受多大的伤。
当时崇祯及时传旨要活的,郝摇旗和袁宗第两个人命专人看好他,现在被带到皇上的近前。
刘国轩立而不跪,知道这一次算彻底完了,眼前这是大明皇帝,他跟着郑芝龙等人反对大明。
造皇上的反当然是重罪,砍头是最轻的,说不定就得抄家灭门,对他处于极刑。
抄家灭门他也不怕,因为现在他是一个人吃饱肚子,全家都不饿,就剩他一个光杆司令,父母双亡,他也没娶媳妇。
至于砍头处于极刑,他也不怕,大丈夫与天地之间,死则死耳,有何惧哉?!
因此刘国轩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立而不跪,一言不发。
这时马宝过来了,咣咣两脚,把刘国轩给踹趴下了。过来两个锦衣卫,把他扶好摁跪下。
刘国轩一看是马宝,刘国轩当然得认了,就是这家伙,战场上一枪把自己给砸晕了,真是厉害,我刘国轩服你!
马宝一瞪眼,到了这里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逞什么英雄好汉?
面对大明皇上,这么
多叱咤风云的大将都跪下来,包括这么多武林高手,有脾气的多的是,也有不少刺头滚刀肉,以前跟大明皇上对着干的,现在都服服帖帖了,你一个黄毛小子,拽什么拽?
刘国轩一看,终究拧不过,跪就跪着吧。就等到大明朝廷传下旨意,结束他这年轻的一生。
此时的崇祯大量眼前这人小将,果然是气度不凡,国轩长得一表人才,国字脸,浓眉大眼,虽然只有20岁的年纪却身材魁梧这虫子一眼就看出来了,他竟然是炼体金7层的武将,这在万马军中,实在是难得。
而且对于历史上的刘国轩,崇祯印象不错,知道这是个铁骨铮铮的爱国将领。跟随郑成功***,驱赶红毛子。保卫台湾,跟康熙还干过仗,虽然最后投降了大清,但却是一身浩然正气,不是卑躬屈膝的投降之辈。
这也是崇祯传旨要活捉刘国轩的主要原因。
崇祯看到这里,喝退左右,从龙椅上站起来,来到刘国轩近前,在众人愕然的目光中,崇祯亲手为刘国轩解开了绑绳,把他扶了起来。
「朕知道你是个英雄好汉,爱惜你这样的人才。你是我大明的子民,应该为大明出力报效。此前你受了坏人的蛊惑,朕可以既往不咎,投降朝廷如何?」
崇祯就这几句话,刘国轩瞬间心理防线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皇上亲自劝他投降,他真是受宠若惊。
此前在郑芝龙那里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饱饭,现在皇上竟然不治他的罪,皇恩如此浩荡,刘国轩赶紧跪倒谢恩,愿意投降大明戴罪立功。
崇祯非常高兴的把他拉起来,让他在暂时李岩的账下听用。
这时李定国带领了40万军队与李岩的这路明军回师,他们也听说了,皇上先他们一步到了,而且这里已经打了个大胜仗,马士英这路叛军已经退几十里了。
李定国,宋献策,刘肇基,李过,刘芳亮,高一功,等众将纷纷来御营见驾。
李岩,郝摇旗,袁宗第,李来亨,马宝,马进忠和马惟兴,刘国轩,等等众将都在。
还有以少林派为首的武林高手,少林派六大高手,武当二剑,昆仑派的门长,另外还有五岳剑派的掌门,等等。
他们一起给皇上施礼,然后山呼万岁,听候圣训。
崇祯看了看,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能征惯战的大将真不少,有的是李自成手下的精兵强将,有的是张献忠手下的精兵强将,现在全都归了大明朝,归崇祯驱使,这真是大明朝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