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此行,只带了三万京营,却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骑兵部队一万,皆一人双马,配有重甲。
火器营一万,除了有制造精良的火铳,更有火炮、猛火油都等攻城利器。
步兵一万,虽只用普通的刀枪,却带有大量连弩,“火力”覆盖之下,纵然平安那样的绝世猛将,也难逃一死。
更不用提跟在队伍后面的民夫队伍,押送大量的粮草、军械,确保三万大军吃喝不缺。
瞧见这样的配置,朱棣麾下的一众将领眼馋不已。
朱高煦则有些心里打鼓,盘算着“火拼”之时,燕山三护卫的兵马,到底能不能打过朱樉所带的军队。
而当他瞧见颖国公傅友德、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忠勇伯平安、以及盛庸、薛台、丁智深等将领时,“火并”的念头瞬间打消,更不用提还有解缙、铁铉、景清、傅友文等文官随行。
是以朱爽所带的人马虽不算多,却也称得上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相比之下,老爹的谋士,就一个道衍和尚。
麾下的将领,则以燕山三护卫的军官为主,基本都是千户、百户之类的官职。
如此一比,朱高煦有种想哭的感觉。
同样是洪武皇帝的儿子,老爹的实力差二伯太多了。
偏朱高燧是个不怕事大的,拿手捅咕朱高煦,低声道:“怎么样,看人家的阵容,啥感觉?”
朱高煦低声道:“不过是仗着勋贵多,真要比试,未必是我对手!”
忽听朱棣在前面喊,“两个逆子,还不过来拜见太子,磨蹭什么呢!”
朱高煦、朱高燧这才上前,跪在朱高炽身旁行了大礼。
朱爽命朱肇煇与三位堂兄见礼,又问朱棣准备的如何?
后者道:“禀太子殿下,一切妥当,前锋部队已到东宁卫集结。臣弟带万余骑兵赶过去后,便可以向朝鲜进发了。”
朱爽道:“好,老四,此战以你为主力,能否一举拿下朝鲜,让朱高煦成为实封的高丽王,就看你的表现了!”
朱棣闻言想哭,何着我劳心费力的打生打死,就为了这小子当藩王吗?
奈何人在矮檐下,他也只能顺着朱樉的话去说。
入了北平城后,先是吃了一顿酒宴。
席间,朱高煦提出要耍一套拳脚给太子殿下助兴。
话说朱棣见他站出来,着实吓了一跳。闻听只是耍拳不是耍剑,这才放心。
朱爽自然没异议,反倒拿出一块翡翠雕成的如意,问有谁愿意跟朱高煦对打,赢了的便赏这翡翠如意。
看的一众武将十分眼馋,纷纷跳出来要与朱高煦对练拳脚。
奈何拳怕少壮,似王弼、曹震这种曾经的沙场悍将早就老了。论带兵指挥没问题,亲自搏杀真是不行了,都败在朱高煦手下。
要论武力值还得是平安,先击败朱棣麾下的王真、谭渊,最后才打赢朱高煦,获得朱樉的翡翠如意。
转过天,朱棣带领朱高煦、朱高燧及一众心腹将领,率万余骑兵赶往东宁卫,旋即往鸭绿江进发。
朱棣这一路人马,共统兵六万。
正所谓,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
此刻的辽东大地上,到处都是呜呜呜牛角和咚咚的战鼓声,竖起的战旗遮天蔽日,铠甲上的反光耀眼夺目。
朱樉的命令所到之处,各路大军按期开拨。
朱棣这一路六万人马,分成各部依次向前,有条不紊。
步兵和火器营的兵马在走在队伍前列,大队的骑兵在侧翼掩护前行。
辽王朱植那一路,也是六万人马,却以步兵为主,都穿着棉衣,带狗皮帽子。
宁王朱权虽只统兵五万,却是以骑兵为主,这当中既有大明的铁骑,也有朵颜三卫的兵马。
至于朱济熺,虽只有三万兵马,却也是数次出塞,能撵的鞑靼人到处跑的精兵。
这二十万人马如狼似虎,分成四路直扑鸭绿江。
紧随其后的五十余万民夫,则不知分成多少路,似蚂蚁搬家一般为大军供应粮草。
洪武二十九年,春,三月。<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大明太子朱爽代天征伐,征发京营、山西都司、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辽东都司及晋、燕、宁、辽四名藩王的护卫共计二十万大军,并五十余万民夫,号称百万,以泰山压顶之势出兵辽东,迅速跨过鸭绿江。
消息传到李氏朝鲜,吓得李成桂及一众文武肝胆俱裂。
因为就算拼尽全力,李氏朝鲜也只能凑出十万大军,勉强跟大明打上一阵。
如果说想征发更多的军队,则意味着更多的粮草消耗,很有可能明军还没怎么打,自己便崩溃了。
此刻的李氏朝鲜都城,已经处于混乱的边缘,投降派与抵抗派争论的不可开交,彼此相互指责谩骂。
投降派认为,大明天朝人口亿兆,物产丰富,别说打,就算耗也能把朝鲜耗死。
所以此刻要做的,不是整军备战,而是要再派出使者,向大明割地赔款,以获得大明皇帝的谅解。
抵抗派则认为,大明的太子朱樉,残暴不仁,穷兵黩武,简直是翻版的隋炀帝。
而大明国内,朱元璋老迈不堪,各藩王实力雄厚,心怀鬼胎。
一旦朱元璋突然驾崩,其他皇子先入金陵,登上皇位,立刻便是天下大乱之局。
到那时,朝鲜大地上的明军还是明军吗?那就是上百万头任人宰割的猪!
所以,抵抗派认为,万万不能投降,只要能坚持個一年半载,一旦大明国内形势有变,刚刚诞生的朝鲜王朝,便能延续下去了。
投降派的人,喷抵抗派异想天开,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大明皇帝突然驾崩不现实。
抵抗派对投降派的人不再理会,一心劝说李成桂父子。
说朝中大臣皆可降,且很有可能由朝鲜的官员,变成大明的官员。
大王若降,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须知朱元璋父子残暴不仁,连为他们打天下的功臣,都各种理由杀害。
你一个投降的藩王,能有什么好下场。
李成桂闻言,终于下定决心,抽出宝剑砍下书案一角,厉声道:“自今日起,再有敢言降明者,有如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