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僥
荪歌不悦的挑挑眉?
暴秦?
怎么就暴秦了?
她好歹都做了始皇帝那么多年的中车府令,为大秦立过功,为大秦流过血。
也亲眼见证了始皇帝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天下大势,必然就要一统。
就因为秦吞六国,就要被喊暴秦?僥
荪歌表示,对此,她十分不悦。
强烈要求,换个说法。
若始皇暴,那六国遗民早死绝了,还怎么叛秦。
那是她的千古一帝!
╭(°A°)╮
荪歌瞪了眼开口说话的官员,可偏偏又是主战为国为民着想的。
赵桓都快要气炸了,他只是想追随太上皇的脚步有什么错?僥
强忍着烦躁,赵桓揉了揉鬓角,疲乏道改日再议。
想必皇后朱氏已经准备好乘舆,他还是早日动身离开开封为妙。
荪歌看向可怜虫似的赵桓。
若真要怨,还是去怨宋徽宗吧。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大宋为了收回大辽手中的燕云十六州,与虎谋皮,与金缔结盟约,共同对抗大辽。
但,被金打的节节败退的大辽,却在与大宋交战时大获全胜。僥
这也让金看到了大宋如同纸糊一般的军事力量。
金灭辽后,燕云十六州分期还给大宋。
在被归还六州之地后,张觉叛金携平州归宋,宋徽宗心想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一州之地,一边满心欢喜的接纳张觉,又明目张胆的寻辽末帝天祚帝,言其若归宋,许以皇弟之礼待之。
说起大辽的亡国之君天祚帝,与宋徽宗乃事绝配。
卧龙凤雏,一文一武。
作为旁观者,手握剧情,荪歌都有些看不懂当年宋徽宗脑子里都是怎么想的才会做出这些决定。
先是背弃与大辽缔结百年的澶渊之盟,联金灭辽,辽亡后,又想钻与金所缔结的海上之盟的空子,挑衅于金。僥
明明,大宋哪个都打不过。
最后,宋徽宗一看烂摊子收拾不了,就将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赵桓。
也难怪赵桓一脸的不情愿。
宋钦宗赵桓还是没有偷溜成功,因为金兵几乎已经要兵临汴梁城下。
此时弃城出逃,必然就是送菜。
逃不了,也不可能战!
赵恒一面在朝堂上应付着主战派,一面在枢密院中选人去做议和使者。僥
选来选去,选中了李棁。
在赵桓看来,李棁懂得变通,处事圆滑,定能劝说金人退兵,达成和议。
不得不说,这选人的角度真刁钻。
古往今来,出使四方的使者大都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心志坚毅,最起码也得不卑不亢,最大程度上为本国谋取和平利益。
可赵桓不这么想,他无底线的想活着。
所以,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只有一个特点,胆子小好说话。
无所事事的荪歌飘在李棁身后,前往了金营。僥
荪歌又一次叹气,这一路上李棁除了脸色发白就是头冒虚汗。
这叫谈判?
在进入金营,感受到赫赫军威时,更是直接吓破了胆。
哆哆嗦嗦,恨不能能以头抢地。
荪歌看的止不住皱眉,这不像是来议和的,倒像是来认罪的。
一露面就摆出这样的姿态,岂不是注
定就要任人拿捏,好歹淡定的周旋些时日,为各地勤王之军争取片刻时间也是好的。
必须得承认,在选人的眼光上,宋钦宗赵桓如他那个父亲别无二致,一脉相承。僥
一个比一个差劲,一个比一个绝望。
金人所提的要求,怕死的李棁只会哆嗦着点头。
别说据理力争了,就连多问一句都不敢。
对此,金人表示很满意,自然提出的条件也就苛刻许多。
毕竟,似大宋这般配合的敌人,也甚是少见了。
金人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大宋赔偿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
尊称金帝为伯父。僥
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这条款一眼望去,不仅丧权,还丧失做人最基本的尊严。
李棁没有在金营多做耽搁,马不停蹄的离开奔向汴梁。
这一刻,他并没有考虑他带回来的议和条款对大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他只是想到,他成功在虎口中捡回了一条命。
身为使者,无半分气度和胆量。僥
但,讨金人欢喜,也让赵桓的愿望达成了统一。
踏入汴梁城的那一刻,李棁突然又挺直了腰杆,面上有了疲倦且坚毅的神情。
舌战三百回合,索性不辱使命的氛围突然就有了。
荪歌:(?_??)
其实,这也是个人才吧。
果然,能在枢密院中崭露头角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
笑死!僥
只见李棁对身后的随从严肃郑重的叮嘱,言语举止,都带着上官的说一不二。
别太荒谬!
于是,荪歌开始对着李棁吹冷气,一个激灵,李棁从马上摔了下来,英明神武形象不争取。
她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悄悄的出口恶气。
其实,套麻袋抡板砖最解气。
只可惜,她现在就是一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鬼。
李棁刚刚恢复了血色的面颊再一次变得苍白。僥
刚才,他清楚的感受到了一股阴风,从天灵盖直击脚底。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所做之事,人神共愤?
可那是金兵啊,摧枯拉朽长驱直入,让宋军无力招架的金兵。
若他言辞稍稍激烈,金兵直接将他头颅割下,既无法办妥官家交代的差事,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临行前,官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切勿激怒金人,只要金人肯退兵,解了汴梁城破之危,万事可权宜行事。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无论如何,他都完成了陛下的嘱托。
议和条款一出,至于签不签,就是官家和文武百官共同商议的事情了。僥
想到这里,李棁胆战心惊的四处打量,让随从簇拥着离开。
他也会怕!
李棁带回来的议和条款,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桓蠢蠢欲动,但民意沸然,他也不敢独断,只能装模作样让百官一起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