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看这房子的时候,两老甚至还以为他们夫妻俩不在首都长住,特意忽悠他们夫妻俩的。
但后面催促着其他几个儿女一起找找,才发现,现在的小楼房,想找到真不容易。
还是老二在海市那边找到一栋小洋楼,只是这夫妻俩又不会去住,房子买那里实在是浪费。
可只是这破旧的老宅子也不像话,于是,姚妈妈才做了主,把那套房子买了过来。
等以后小夫妻结婚了,不管他们是卖也罢,还是其他,都算是尽了两老的心了。
所以,从下车开始,戴爸爸戴妈妈这心就特别忐忑。
虽然房子经过装修后也还算过得去。
但只要想想他们大院的那些年轻人,听说他们家的新房准备在这一片时眼底的嫌弃,两老就放不下心来。
希望小儿媳妇能够像外孙所说的一样,正好喜欢这样的老院子吧。
姚冬雪从到北京那一刻开始,就心中充满了期盼。
说实话,估计谁来到这个年代,要没有在首都买套四合院的想法,估计都不符合后世的价值观了。
姚冬雪并不是没有这样的野心。
只是她穿越过来的时间不太适合,她准备等到改革开放后,再为这个梦想来奋斗。
毕竟首都的四合院虽然到后世后是有价无市,但至少等她攒钱到九十年代再入手,还是完全有机会的。
可姚冬雪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她回了家,不只赚钱的事情不用她独自操心。
就连这首都的四合院,也不需要她独自努力了。
带着满满的激动,姚冬雪下了车跟随着戴家人来到四合院的门前。
这是在走过了巷子里的那由石板铺成的路后,姚冬雪才在戴家人的指引之下,看到了将属于他们家的四合院。
青墙灰瓦的四合院,厚实的大门,明明只是两进的四合院,实际上远没有阳光村的知青点那么宽大。
但在这幽静的胡同中,却让人觉得格外壮观。
或者跟阳光村知青点的独栋大宅子不同。
这胡同两边,排列整齐的大大小小四合院一起,更容易给人带来震撼感。
这时,戴文栋的声音在姚冬雪的耳边响起:“我们这一套四合院是二进的,属于面积比较大的。”
“这个四合院占宽22米左右,进深30米左右,北房有七间,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
“除此以外正房、厢房都设有外廊,外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
戴文栋一边说着,一边推开大门把大家迎了进去:“因为面积较大的原因,东西厢房南侧各设一间厢耳房。”
“一二进之间有分隔,以前叫做内外院,设了一道障墙在厢耳房南山墙一线。”
“抄手游廊由厢房南侧接转,沿障墙内侧延伸并交于二门。”
“二门采用四柱垂花门形式,与两侧游廊相接。”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由正房、厢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门共同构成内院的环形通道。下雨下雨时,不管出处哪一个房间,都不会打湿。”
“其实这种有抄手游廊和垂花的四合院,在古代基本都不是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小型住宅。”
“听说这房子的原主人,祖辈曾经有人是朝廷的官员。”
“可惜后代子孙不够争气,到他们那一代时,留下的就只有这个大宅子了。”
“可也是因为有这个大宅子以及这样的长辈,后面他才遇上了那一切。”江正阳叹息般的接了一句。
一说完才想起不符合现在的气氛,赶紧讨好的看向他小舅。
此时,江正阳已经带着大家进了二进,然后开始引领着大家去休息的房间。
戴家父母一直在观察着姚冬雪的神情,发现她不只没有半分不喜,反倒从看到这宅子后都双眼闪闪发光。
“我就说了,文栋这孩子哪有不靠谱的时候,他既然决定买这房子,肯定跟冬雪已经商量过了。”戴爸爸颇显得意的对老妻说着。
心中也着实松了口气!
他们转眼间就是七十岁的人了,又生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虽然现在身体看似健康,可大大小小的病总是时不时的出现。
特别是随着年纪越大,周围的同辈们一个个不是满身病痛,就是离开了人世。
这让老夫妻俩人更是操心这小儿子。
现如今能够亲眼看到小儿子带了个女孩回来准备结婚,他们也满足了。
戴妈妈却不是很赞同的撇了撇嘴。
他们这小儿子,从小到大被哥哥姐姐们宠着,侄子外孙们让着,那主意大的……
反正做为她妈,她就没有听过他主动找上她商量过什么大事!
很多事情,都是他已经做了,他们才知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他们夫妻太忙了,实大没有精力顾及他,让他养成了这样的性子。
戴妈妈原本还没得其他孩子对这老幺的疼宠是件好事,可后来才发现。
他们虽然对弟弟教也是教,但与儿子的随意还是有差别的。
而这份差别,增长的不就是这小子的自做主张的脾气?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再加上儿媳妇也没有什么不满意,她老人家也就懒得多说什么了。
等大家都把行李放下出来时,才发现院子里已经多了几个人。
戴爸爸戴妈妈介绍这是几个孙媳妇,有一瞬间,姚家的众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大风小说
所幸戴家人知道姚家一行人实在是坐车辛苦了,带着大家赶紧去吃了些东西。
当看到特意端到孩子们跟姚冬双面前的食物时,姚爸爸姚妈妈对于姚冬雪远嫁的另外半颗心,也总算落了下来。
一直以来,戴文栋的优秀确实很让姚家人满意。
但他忙碌的工作,以及对于女儿远嫁的忧心,都让姚家人一直不能完全放心。
这一次姚家之所以能来的人都来了,也算是为了让戴家的人看见。
他们家的女儿是家里重要的一员,希望她远嫁后不要被欺负。
不然不只是两个孩子婚礼时他们能来这么多人,以后一个号召,还能来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