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辅公石对李唐不太友好,所以,这时候他是希望杜伏威反唐的!
“李唐势大,而且名义上我等已经是大唐之臣。
李唐统一天下势在必行,为了诸位将来有个好前程,本王决心,上书李渊。取消王号。
同时,愿意领兵向李子通发起进攻。此战,必帮大唐灭了此人。”说到李子通的时候,杜伏威脸上的表情都是扭曲的。
“李子通实力雄厚,断然出兵,岂不是削弱我军自己的实力?”辅公石是不愿意的。
“义父,我江淮实力并不差,辅大人说的对,不能断然出兵,最起码,要等到唐军到来。”王挺诞的建议中规中矩。
“不!”杜伏威轻轻摇头:“若等大唐主力到来,那么我军就失去了主导。
倒不如直接出兵。如此一来,我军单独行动,决策权在我等手里。”
杜伏威是明白人,其中的弯弯绕他清楚的很。
“既然大王已经决策,我等也不多说什么,尽快起兵吧!”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三日后,我军起兵,打李子通一个措手不及。”
“遵命!”但凡是杜伏威的部将,没有不恨李子通的,当初因为李子通的背叛,让杜伏威损失惨重。
同时,这些将军也同样如此,就算没有向大唐示好,打李子通也是义不容辞。
当天,杜伏威便将自己要攻打李子通的计划上传了长安,同时也给李孝恭二人打好了招呼。
而李孝恭二人自从灭了萧铣以后,也没有得到长安下一步动作的指示,突然接到杜伏威要灭李子通的计划,当然喜不自胜。
当时李孝恭就对着李靖笑着说道:“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有杜伏威去消耗李子通的实力,待朝廷诏令一到,你我二人便可坐享其成了。”
李靖却有和他相反的看法,认为在杜伏威攻打李子通时,可提供支援。
毕竟从实力上看,杜伏威强太多,若战争结束过快,说不定杜伏威会有其他心思。
两人为此进行了好一番辩论,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只能等着长安的决策了。
大唐灭萧铣,偌大的江南要说谁最心惊,当然是李子通。
李子通此人,乃是贫苦出身,家里靠打渔为生,虽然自己并不富裕,却是乐善好施。颇有好名声。
只不过呢,其心胸狭隘,只要有人得罪他,再小的事情也会被报复。
后来李子通参加义军,以自己过人的能力,一步步成为将军。在左相才军中很有威望。
功高震主,为左相才所不容。于是李子通投靠了杜伏威。
杜伏威对他自然没话说,不过呢!李子通却想着杀了杜伏威,占据其地盘。
只不过,在刺杀过程中,杜伏威侥幸逃脱,后重振旗鼓与其形成了对峙局面。
这就是杜李二人的恩怨来源。
余杭,江南重地,这会儿却是李子通的都城。在这个人人称王的时代,李子通也免不了,因为当年童谣说:“李代杨坐天下”
李子通自己也姓李,那么他也认为自己有和李渊争夺天下的资格。
城内车水马龙,得力于大运河的贯通,余杭的发展很快,很多北方商贾,百姓为逃避战乱,都往南跑。
余杭已经有了一些大城市的条件。
城中最大的府邸,就是现在的吴王府。其实和皇宫差不多了。
李子通所占之地,乃是春秋战国时的吴国故地,称吴王倒也没什么不妥。
吴王府,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卫甚是严密,或许是以前做过刺杀杜伏威的事情。
李子通对自己的安全是非常看重的。
“如今萧铣已败,梁国灰飞烟灭,诸位,说说吧,我吴国该如何?”议事堂内,李子通沉重的声音在回荡。
吴国的重要人物,诸如:毛文深,乐伯通等等。
听到问话,作为智囊的毛文深皱眉:“大王,李唐势大,若倾尽全力攻打我吴国。结局只有一个,便是吴灭。
臣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过,当务之急是解决杜伏威。
杜伏威自愿降唐,甘为人臣,这么大的地盘,不要可惜了!
若拿到杜伏威地盘,我吴国则有了与李唐较量的实力。”
“打杜伏威?李孝恭的军团就在江南,他会同意?别到时候两面夹击!”既然毛文深想到了,李子通自然也是能想到的!
“大王,您只看到了凶险,没看到机遇!杜伏威虽然降唐,却听宣不听调,若我军进攻杜伏威,相信李孝恭等人乐意坐山观虎斗。”
“听起来有点道理。”毛文深的话显然让人心动,让李子通的心情都变得豁达,心思也活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