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的保安队虽然只有五十多名,不过,战斗力是这里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没人敢惹的原因。
这五十多人中,除了文静和许彪外,还有三个曾经与李哲一起当雇佣兵时候的伙伴。这么说吧,就这五个人,在这里对付三、五十保安一点问题也没有。
除了这五个主力外,李哲又从退役的特战队招募了二十多人。
加上之前的文静和许彪他们,一人带一个,这么长时间了,所以,在这里,就算三、五百人的保安队,没人不敢小看。
最关键的是,李哲保安队的装备,不比米国陆战队的差:
李哲保安队的装备,几乎全是从华夏东方公司通过外贸口径进来的,当然了,这也多亏了他在境外那段时间交上的朋友。
那时候坤非常的信任他,所以,根据李哲的建议,把原来价格比较高的米式装备,全都换成了华夏的装备。
因为同等性能的这些装备,比米国的便宜一半还要多。
这才让李哲有机会结识东方公司的林杰。
林杰听说李哲要在自己的钻石矿武装一支五十人的力量,而且要最先进的,马上与领导商量,给了他一个方案。
当然了,五十人的装备,就算是世界最先进的,也不可能引起东方公司的重视,最关键的是,这些装备第一次销售到那个地区,属于开先河,打广告,而且还不会引起外界的关注,所以,给了李哲一个白菜价——就当是一个小型的推广案例了。
林杰的方案第一项就是配备夜视仪。这在这个地区甚至国家的队伍里,都没有,绝对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儿。
对极易发生夜战的地区,夜视仪非常的重要。而在这一地区,不管是谁,如果晚上与李哲的保安队交手,对方就如同瞎子一般,用一句术语来形容,这叫降维打击,通俗的说法就是碾压。
二是配备号称华夏“悍马”的猛士。
出口版的猛士,经过三代发展,已成为一款全新的战术平台,尤其在防护能力上,已超过大名鼎鼎的米国悍马。被业内人士称为3.5代者。虽然不多,李哲购进了十辆,但在这里,就算是政府的队伍,也没有这款性能的装备,更多的是民用皮卡。所以,在猛士面前,这种政府队伍的皮卡,可能小弟弟都算不上。
三是配备11式狙击榴弹发射器。这款武器,被军迷称它为单兵狙击炮。它的35毫米弹药采用的是感应模式,能够在堑壕上部、碉堡、隐蔽物后面爆炸,杀伤目标。
之所以叫做狙击炮,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具备远射程,精准打击能力,还可使用多种弹药,能起到类似于狙击步枪的作用。
四是头盔。这款头盔设计的非常巧妙,提前预留了众多接口,可以安装一些单兵作战装备,诸如夜视仪、手电筒以及通讯设备等等。
当然,这款头盔能设计的如此巧妙,这也不是简单了事,之所以说它先进,因为既保证重量,也要保证对士兵的保护,不管士兵在什么样的姿态下,都可以牢牢地戴在头上,而不会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
五是防弹衣。有人称防弹衣就是士兵们的第二生命,这话一点也不假。所以,防弹衣的制作,既要起到保护作用,还要控制重量,以免给士兵们带来不必要的负重。最关键的,华夏的防弹衣,用的是自己企业生产的硼化工产品,既保证了轻便又保证了安全,相当于给自己的企业打广告了。
还有就是,这款防弹衣,不止是有防弹的性能,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战术背心”与突击背包、生活背囊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兵体系。
其中,战术背心设有标准接口,能与功能副包配合使用,而且预留了接口,必要时可以加装护喉、护肩、护腹等防护模块,能够最大限度防止破片和子弹对身体造成伤害;
生活背囊在腰部和臀部也加装了护垫,背起来更加的舒适,空间设计也更合理,储存量更大,能够更好地满足作战需要。新式战斗携行具携行稳固、取放快捷、穿着舒适,灵活性更强,丝毫不影响展开各类战术动作,更能满足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最关键的,这个体系还有一个世界单兵装备比较少见的胸挂快拔枪套。人手一把条他和手枪,已经是标配了。【1】
【6】
【6】
【小】
【说】
在以前,这种手枪的枪套一般是放在腰间,在一些特种部队,也有将枪套放置在腿部的。
与传统枪套相比,胸挂快拔枪套可以保证战斗人员在战斗姿态上拔枪动作更加便利,出枪速度更快。
这样的装备,别说这些私人的保安队伍了,就算是本国的正规队伍,也有很多东西没见过。
好是好,价格也不低,就算是白菜价格,这些装备,还是花去了李哲华夏币四千多万呢。
虽然说有点装大,不过,从效果上来看,值了。因为自从保安队有了这样的装备后,不管是大矿还是小矿,从来没有人敢捣乱的。
没有这个装备之前,可不是这样的,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几起冲突,不是李家“误”进了自己的采区,就是张家在通往外面的路上,挖了一个大坑,说是这里是他的地盘,他也要采挖钻石呀。
“既然您想拿母努家开刀,现在我们这样的装备,他们不可能敢主动招惹的,所以,一定要主动的示弱,挖一个大坑。”与曼德研究了一整天,决定拿曼德的对头母努家族的钻石矿开刀,李哲沉思着说道。
“示弱、挖坑?怎么个示弱、挖坑方式?咱这武装车往这一停,每天在矿区这么一训练,根本就没法示弱呀。”安娜说道。
保安队伍每周都要在几个矿区公开训练一次,已经形成惯例,成为当地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每一次都有引来大家的围观,所以安娜才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