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4章 科举
    第二百一十四章

    蝗灾来临,人心惶惶。

    实际的情况远没有人们担心的那样严重。

    自从吴正义将大蝗灾的消息告知李世民后,李世民就一直在做准备。

    吴正义的治蝗计划也一直在执行,侯府的两千护卫除了胡雄带着百余人在新军,其他人近一年的时间都在关中偏僻的地方拓展家禽代养业务,吴氏商行还在北方各地建立了十几个鸡鸭鹅孵化场,配合吴氏庄园后山的繁育场,在三月时已经在各地发展了超过两万家代养户,共计发放禽苗超过八十万只。

    之后邮驿司正式加入家禽代养计划,让代养户的数量在短短一个月内又增加了八千户,代养量增加十几万只。

    依靠充足的准备,吴正义才能在短时间内调集几十万只家禽参与到灭蝗之中。

    而且吴氏商行和李氏商行收购蝗虫卵的计划也一直在进行,高额的收购价格让很多北方地区的百姓把很多蝗虫繁殖地挖了一遍又一遍,许多隐藏在草堆、土坡和灌木丛中的蝗虫成了家禽的饲料。

    打通时空物资通道之后,吴正义又囤了大量的杀虫剂和喷洒设备,用于蝗虫灭杀。

    物理加化学的除蝗方式,配合经济利益的驱使,又加上朝廷有意的种植安排、各地水浇田的面积增加,蝗虫的栖息地很多被破坏。

    种种的准备和提前布置,让蝗虫的基数大量减少,分布也变得很分散,很难再形成毁灭性的蝗群。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关中的蝗灾基本被扑灭,河北道的蝗群北上,去了草原,河南道的蝗群在极端的雷雨天气中全军覆没。

    到六月中旬,大唐北方的蝗灾结束,河南道江淮地区的水灾爆发。

    不过有了吴正义的提前预警,大唐的损失比历史上小了很多,人口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南阳、琼崖和岭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往北方运输,大批的灾民被征调到灾后重建的工地上进行有偿劳动,所有遭受蝗灾和水灾的地区免去了当年的赋税。

    大唐在看似水深火热之中来到了贞观二年的十月。

    秋收过后,大家突然发现,所谓的水深火热与之前的光景相比,生活竟然比去年还好了很多。

    《贞观报》连续三期都在剖析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把大半的功劳都归到了皇帝和他进行的改革之上。

    当然,吴正义和李世民夹带私货的行为让很多文人诟病,但是谁都没办法否认一个客观事实: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正在蒸蒸日上。

    不管文人怎么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李世民在士族的嘴里如何不堪都阻挡不了百姓对他的认可。

    民心所向

    李世民追求的就是这个。

    当好皇帝,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百姓真的就不会在乎他的皇位来路有没有问题。

    士族经过清洗,丧失了大部分势力的同时,还丧失了大部分的舆论权,至少在关中、洛阳与河东,士族的话语权已经丧失殆尽,只有一个《儒林报》还在坚持。

    不过《儒林报》好像还没有吸取教训,搞出来的文章依旧飘在天上,即便是继续白送,发行量都赶不上《贞观报》和《千秋报》的零头。

    好好的一份高端报纸硬生生变成了保守派文人自嗨的场子,让吴正义大叹可惜。

    在一片祥和之中,贞观朝的第一次科举拉开了帷幕。

    十月二十,科举开始。

    这次科举因为太子冒着被吃竹笋烤肉的死命干预,整个考试的规则与之前的科举完全不同。

    科举分科从原来的大小三十一科单独考试,变成了统考和专业考试两部分。

    统考只有一科考试,主考基础的文化、算学、基础常识和一篇命题文章。

    专业考试分为农牧、工程、水利、会算、军事、律法、医科等八科,其他乱七八糟的考试科目全部废除。

    每名考生都要参加统考,专业考试需要考生自己填报,但是每人只能填报两科专业考试。

    考试安排是每天一科。

    考试评分规则是统考占总分的四成,专业课成绩占六成,报双专业考试的考生成绩以分数较高的科目与统考分数相加为最终成绩。

    这次科举不但在考试科目上和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连阅卷的规则都做了细化,引进了考卷糊名、答卷誊抄和专业老师阅卷制度。

    李承乾一力主张废除行卷,不过李世民否定了他的激进要求。

    毕竟大唐的读书人就那么些,不管行卷制度有多少问题,也不管它公平不公平,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来参加考试就达到了朝廷遴选人才的目的。

    而且阅卷规则的改变已经足够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没有必要再因为行卷来刺激士族了。

    新的考试形式和阅卷规则一推出,民间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

    底层的读书人自然是大唱赞歌,尤其是对糊名和誊抄的判卷方式相当的满意。

    一个简单的道理,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籍贯,也认不出考生的字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走后门的发生,对那些没有背景的考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

    再有就是专业课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拉平了出身不同考生之间的知识储备差距,不管是出身书香门第还是一般家庭的考生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虽然还是无法彻底弥补普通考生与士族子弟之间的差距,但是专业考试的分数权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普通考生的不足。

    所以新的科举受到底层读书人的支持便不奇怪了。

    不过对士族来说,新的考试形式和规则对他们的针对性就太强了。

    到处都有人在攻击此次科举的弊端。

    什么拉低未来朝廷官员的素质,什么把挑选官员的科举变成了挑选吏员的考试等等理由都被提了出来。

    客观来讲,他们说的也没错。

    如此拉低科举的门槛,势必会导致新录用的官员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科举根本就不是用来遴选官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