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5章 校门偶遇
    次日,张铨得到茶馆莫老板的指点,来到南宁东郊的暨南大学堂。

    暨南大学堂座落在青秀山东麓,距离郁江不远。这里本是一处传统书院,又加盖了许多屋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学堂皆用传统的青砖黛瓦,不事雕饰,远远望去,就像一串墨玉,点缀在青秀山山脚、山腰处。为了节省成本,学堂并未加盖围墙,只用竹子修了一道篱笆,防止外人随意出入。

    学堂并没大门。张铨主仆两人绕着竹篱笆走了半天,才在东南方向找到了入口。此处既无牌坊,也无山门,只在两道篱笆中间有一道小小的门匾,上用隶书写着“暨南大学堂”五个大字。

    张铨颇感意外,谁能想得到,大名鼎鼎的暨南大学堂,竟连个象样的大门都没有。

    门匾旁有一处不大的门房。张铨二人还没靠近,便从里面闪出了一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他们见张铨一身书生长衫,又留了短发,便十分客气,作揖行礼,询问他们的来意。

    张铨还礼已毕,说道:“敝人张铨,湖南永州人,因喜好西学,久仰学堂大名,特从家乡赶来。望学堂不嫌张某鄙陋,招收张某入学。至于学费等事,张某都愿缴纳。”

    对方显然已经对此司空见惯。

    那年轻人直接说道:“张先生,我们大学堂欢迎各地学子。但今日学堂有事,我二人暂时无法接待先生。

    “先生何不明日再来,我们一定好生招待。若先生果有才学,通过了考核,一定可以顺利入学。”

    张铨不免有些失望,露出了怏怏不乐的神色。都说军政府求贤若渴,看今日的情形,似乎言过其实。这年轻人既不问自己的科名,也不知道自己的才学,就把自己拒之门外,真是岂有此理。

    那中年人老练得多,拦住年轻人,说道:“张先生不远千里前来南宁求学,足见一腔赤诚。先生喜好西学,不知读过哪些西学书籍?”

    这便是在考问张铨了。

    张铨会意,不敢马虎,说道:“张某读过湖南同乡魏源的《海国图志》。最近半年来,又陆续阅读了军政府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孟德斯鸠法意》、《穆勒名学》等西学书籍。

    “这些西学书籍微言大义,精妙绝伦。张某学识浅薄,有许多地方读不明白。特意跑来南宁,亲见南宁百姓安居乐业,张某深受触动,亦欣然剪去辫子,以示对大元帅的认同。”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1】

    【6】

    【6】

    【小】

    【说】

    “第三,举工商需兴教育,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学习吸收西方技术。还要普及教育,使普通国民养成公德,领有公共责任。”

    张铨喜好西学,尤其喜好西方法律,在这方面用功颇深。第一次见杨烜,他还不敢班门弄斧,只得从法治、有限责任、教育等方面论述工商业。

    这些观点,杨烜自然明白,也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但此话出息一个湖南举子之口,仍令杨烜刮目相看。

    他大喜过望,说道:“张先生所言甚是,发人深省。我确有制订完整法律的打算,只因军政府初建,战事频繁,尚未顾及于此。有张先生大才,我们一定可以早日办成此事。”

    于是宾主尽欢。张铨也如愿以偿,受到杨烜特别关照,得以进入暨南大学堂法律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