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9
    张绣越说越激动。

    “魏王?代汉者当涂高?哈哈!若曹孟德当真胜袁本初,老夫恐大汉将为魏所代焉!”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万幸张绣自知失言,及时闭口,否则其人下一句一定是“曹孟德为逆臣贼子,李文达你便为逆臣鹰犬也!”

    饶是如此,诸曹、夏侯一众人,包括卞夫人在内,脸色都微微一变。

    因为,从王莽步子迈得太大导致民怨沸腾、位面之子刘秀争霸天下时开始,“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语便成了东汉著名谶语。

    此话源自西汉武帝,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武帝)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顾谓群臣曰:

    “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摘自《太平御览》收录之《汉武故事》

    六七之厄,即两汉各有十三位皇帝(非常六加七)。

    西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昌邑王(被霍光废掉之昏君)、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

    注意:惠帝和文帝之间尚有二少帝,但吕后称制,不算在内。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绣更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好端端的,说“代汉者当涂高”图个啥?

    李通反应过来后,登时便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代汉者当涂高,当为此解也!”

    张绣用力攥了攥一直扶着的环首刀刀柄,最终没有出手。

    这也就是张绣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凡张绣年轻十岁,李通首级一定不保。

    卞夫人尴尬一笑:“文达有所误会,卫将军今已为太子太傅,且已发过重誓,要尽力辅佐太子、力保皇汉复兴。”

    卞夫人不知道,刘嗣其实是尼古拉斯…赵嗣。

    赵旻教导扶持的,实际上是他自己的亲儿子。

    张绣担心李通再胡言乱语,是以恶狠狠地喝问后者一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李文达,你究竟何去何从?存或亡你一言可决!”

    明显迷信谶语的李通不假思索道:“天命既在卫将军,某便愿降朝廷!”

    虽然朝廷指的其实就是卫府,但是与赵旻有旧仇的李通,为自己留了些许面子,。

    其人只说投降朝廷,却不说向赵旻投降。

    张绣满意颔首。

    李通又道:“某愿为骠骑将军守御章陵郡。”

    张绣嗤笑。

    “章陵郡无需你镇守。你且为老夫言明黄祖老匹夫之奸计!”

    李通极为光棍。

    其人通过此次张绣突袭之事已知,黄祖败亡是迟早之事,故而其人对黄祖的通盘计划毫不讳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此事说来话长,骠骑将军不妨一边乘船赶路、一边听某细细道来。”

    言罢,颇光棍的李通微微晃动自己被牢牢捆住的双臂及脖颈,示意张绣等人为其人松绑。

    “呛啷”一声脆响过后,众人只觉寒芒乍闪,张绣却已复又“呛啷”一声收刀归鞘。

    李通身上的粗麻绳,便应声跌落于地。

    秀了一把精湛武艺的张绣,头也不回地向船队走去。

    “随老夫登船!长路漫漫,我军当尽速赶赴西陵城。”

    于是乎,在苍茫暮色之中,张绣及诸曹、夏侯氏的船队继续沿涢水顺流而下。

    在张绣的斗舰之上,经过简单梳洗、并换上全新束髻冠及深衣的李通,向着围坐于四周的张绣一方,以及卞夫人、诸曹、夏侯氏一方,开始了他的讲述。

    “此事需自建安三年时说起。”

    建安三年,亦即西历,亦称为儒略历的198年。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那一年是曹操的高光时刻。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攻南阳郡穰县(即后世河南南阳邓州市),虽无功而返,却在撤兵时大败张绣。

    九月,曹操出兵伐吕布,水淹下邳后上演白门楼。

    此时的袁术,欲援救吕布,却已有心无力,其人已走上众叛亲离的穷途末路。

    (曹)操击破斩(桥)蕤,而(刘)勋退走。(袁)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

    摘自《后汉书之袁术传》

    在诛除吕布、收回徐州、连续大败袁术之后的次年,曹操决定与袁绍反目。

    以上之事皆与李通要讲述之事无关。

    但这绝对不跑题!

    因为这说明了以下一件大事发生的重要原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被袁术软禁达两年之久的周瑜,在淮南郡历阳县投奔孙策,二人联手收服刘繇部将、自封为丹阳太守的太史慈,攻下丹阳郡南半部分,剑指庐江郡和吴郡。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摘自《吴书周瑜传》

    周瑜之所以能逃出袁术魔爪,曹操居功至伟。

    注意,建安三年的孙策,地盘还只有丹阳郡北部。

    准确来说,是孙策仅有秣陵、湖孰、江乘、曲阿、丹阳六县。

    这六县皆为丹阳郡下辖,分布在长江南岸,丹阳县又被称为小丹阳。

    换言之,在得到周瑜、太史慈之后,孙策才能成就“江东小霸王”之霸业。

    那么问题来了,李通讲述建安三年周瑜历阳迎孙策之事,目的何在?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来详细讲一讲所谓“代汉者当涂高”以及汉末著名反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东汉王朝的统治极为腐败。桓灵末期,各路妖贼前赴后继。

    边地武人叛乱不止,幽州、并州、凉州一马当先;

    邪教武装层出不穷,黑山军、黄巾军,汉中米贼为其祸首。

    弱者自称将军、刺史,割据一方;

    强者就敢称王称帝,驾金根,乘六马,郊祀天地。这其中就包含刘焉刘表这两名宗室。

    许昌是人名:姓许,名昌。非曹老板之许县。

    许昌在《三国志》作“许昌”;

    《后汉书》作“许昭”。

    考虑到《后汉书》成书于刘宋,恰在两晋之后。

    所以许昌真名很可能是“许昭”。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改昭为昌,是为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类似吴书作者韦昭被改名韦曜、蔡昭姬被改名为蔡文姬。

    熹平元年(172),黄巾之乱前十二年。会稽(今浙江绍兴)妖贼许昌,煽动当地无知群众暴乱,聚众万余人。自称“阳明皇帝”。

    这个“阳明”到底是年号、尊号、还是五德始终(类似黄天当立)谶语,因史料有限,无法再搞清楚。

    许昌这个皇帝,一共干了两年不到。

    在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的镇压下,迅速销声匿迹。

    值得一提的是,讨贼主力中的吴郡司马(地方中级军官)孙坚,招募千余壮士,奋勇进击,所向有功。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吴书一》

    孙坚即孙策、孙权生父,以悍勇著称。

    孙坚一生,杀了一个太守(南阳太守张咨),杀了一个刺史(荆州刺史王睿),打退过一个僭主(董卓),还剿灭过一个皇帝(许昌)。166小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中平四年(187),大僭主董卓上洛前二年。原泰山太守(兖州,今山东泰安)张举、前中山国相(冀州,今河北平山、灵寿)张纯,勾结乌丸骑兵,攻掠幽、冀二州。二张兵强马壮,士卒众多,竟达十余万。

    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众至十余万,屯肥如。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后汉书列传第六十三》

    张举、张纯之乱,在中郎将公孙瓒、幽州牧刘虞的连番镇压下渐告平息。

    两年后,中平六年(189),张举等人远遁出塞,消失于记载。

    由黑转白的刘备,便因参与讨伐张举、张纯之乱而成功上岸。

    (刘)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阳通佯,即装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鱼豢《典略》

    刘帮主靠装死而侥幸苟活,如此拼命而求得安喜尉,却要被督邮褫夺…

    也难怪刘帮主鞭杀督邮。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中平五年(188),大僭主董卓上洛前一年。

    益州流贼马相,在绵竹造反;

    为了壮胆儿,自称黄巾军。

    其实马相狗屁不是,混子一个;

    黄巾三十六方根本就不在益州。

    十余年间,(黄巾)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马相占据益州郡、蜀郡和犍为。

    一共占了三郡两县,就开国称帝了。

    马相这个皇帝也没蹦跶几天。

    其人被益州当地一个土豪贾龙,率千把来人给灭了。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史书称:“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简言之,这是个跳梁小丑。

    再看袁术。

    袁术的建号很有趣。

    仲家,一说仲氏。

    仲者,行二也,天下第二。

    你说都僭逆称帝了,还天下第二,直接“老子天下第一”不就好了吗?

    当个皇上还当得这么畏畏缩缩的…

    看看之前的张举、张纯、许昭、马相,占领个把县城,手下千余人就敢继位称帝;

    人家还动不动“阳明皇帝”、“弥天将军安定王”。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袁术雄踞淮南,割据徐、扬,手下精兵悍将十余万,竟然自号“仲家”,他可能是史上最谦虚的反贼了吧?

    这跟元末徐寿辉的“天完”有一拼。

    最后看宋建。

    灵帝末,凉州乱。

    枹罕(今甘肃临夏)宋建,趁乱称王,自号“河首平汉王”。

    宋建一个伪王,竟然还改元,不用汉廷年号。

    其人前后僭逆三十余年。具体称王时间已难考。

    建安十九年(214),夏侯渊进击。一个月不到,宋建乱党全灭。

    夏侯渊拜功表中,竟写道,宋建的伪朝廷,还设置了“丞相”和“公卿百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魏书一》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燕国奠基人公孙度、刘焉和刘表,这些人咱就不提了。

    下面重点说一说“代汉者当涂高”。

    谶纬学,通俗一些讲,就是与吉凶相关的神话预言学说。

    实际操作中,“谶纬”通常都是一些颠三倒四、狗屁不通、前后矛盾、歧义频出的废话。

    搁今天完全就是封建迷信、牛鬼蛇神。

    但在基础教育不普及、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这些迷信思维浓郁的鬼话,特别有市场。

    比如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就特别痴迷于图谶学。

    其人天天躲在宫里捧着谶纬小册子潜心钻研,滑稽得很。

    两汉时期有一句谶言波流极广:

    代汉者当涂高。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此话源自西汉武帝,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武帝)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顾谓群臣曰:

    "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太平御览》收录之《汉武故事》

    六七之厄,即两汉各有十三位皇帝(六加七)。

    所谓“代汉者当涂高”,即:

    取代汉朝的、必定是大道中间、高大伟岸的事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代汉者当涂高”的忠实拥趸。

    新莽之乱时,群桀并起。割据川蜀的公孙述、也是个迷信的神棍,根据谶言“废昌帝,立公孙”践祚称帝。

    (公孙)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妄引谶记。以为明汉至平帝十二代,历数尽也,一姓不得再受命。

    又引《录运法》曰:“废昌帝,立公孙。”--《后汉书卷十三》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刘秀闻讯大怒,给公孙述写信,说:

    “听说你称帝了。称帝者必须吻合“当涂高”的谶言,你是个小矮子,你和“高”沾边吗?你觉得自己配做“天选之子”吗?”

    (光武)帝患之,乃与(公孙)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后汉书卷十三》

    注意:刘秀解释的“昌帝”,即昌邑王刘贺。

    “公孙”即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

    可见谶言之虚妄悖谬,一句话两头儿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属自嗨。

    和刘秀相比,公孙述当然不配做“天选之子”,毕竟刘秀是“位面之子”。

    虽然按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刘秀与公孙都有点儿精神病倾向。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今人眼中的胡言乱语,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看来,却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伟大预言”。

    曹丕篡汉,也是根据这句谶语。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二》

    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献帝传》

    曹氏的国号:魏。

    此即吻合代汉者当涂高。

    怎么解释呢?

    魏者,巍也。

    指代山体高大,引申为高大。

    涂即途;当涂高者,即大道中间的高大事物。

    魏人所言,大道两旁的城门楼子(阙),高大巍峨,完全吻合“当涂高”之义。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也是为什么魏朝许芝、李云;西川大儒周舒、周群、杜琼、谯周等人都对“魏代汉”深信不疑。

    曹操的魏国,是以邺县所在的魏郡为中心塑造的。

    经过长期的增益郡国,魏郡最终成了“坐拥十郡”的超级大郡,几乎囊括整个冀州和半个司隶校尉部、还占了青州一小部分。

    历来读者,均把魏国得名之始源,与邺县所在之魏郡联系在一起。

    实际“魏朝”之得名,不仅是地理因素、更多是倾向贴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

    董卓部将李傕,宠信巫术,就曾听信巫女之言,认为自己是“当涂高”,理当代汉自立。

    为什么呢?因为李傕的名字“傕”,与当涂高的“阙”同音异形。

    阙者,即大道两侧的城门楼子。

    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

    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献帝起居注》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注意:李傕,傕音que,与宫阙的阙同音。

    下一章,咱们说一说周瑜与孙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