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胃口还挺大,给他们名将三型战列巡洋舰的图纸,他们有那个闲钱造吗?”
蓝天蔚将马尾的电文丢在一边,他可不觉得德国人现在有能力建造名将三型战列巡洋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他们要的不止是名将三型战列巡洋舰,他们还想要我们的朝歌级航空母舰,德国人也想追赶世界海军潮流。”
沈鸿烈也对德国人的胃口有些惊讶,舰载航空能力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1930年的伦敦会议英国人就提出要控制海军舰艇航空能力,禁止各国再建造航空巡洋舰。
最终还是因为中国的坚决反对才作罢,改为限制数量,航空母舰的吨位在会议上也被要求进一步缩减。
作为一个被英国紧盯的战败国,想要在海军航空力量上取得一些优势根本就不可能。
“还是让他们继续去想吧,主力舰这个东西不是他们想要就能得到的。”
蓝天蔚对这支德国海军代表团已经失去兴趣了,他原本以为德国人还能提出些切合实际的要求,最终看来德国人还是被主力舰给蒙蔽了双眼。
中国中枢政府在海军问题上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中国海军甚至不愿意让德国水兵在中国境内受训,而是以保密问题将他们打发去北海道。
而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吕特晏斯上校其实也知道一点,虽然中国出动一位中将迎接他们以表示重视,但是真正核心的问题中国才不会松口。
所以再拍回国的电报中吕特晏斯建议雷德尔上将放弃主力舰方面的要求因为“这需要克服国内外两方的压力”
吕特晏斯明白,即便中国政府松口,德国国内也不一定出这钱,主力舰和航空巡洋舰毕竟是两个价钱,他希望雷德尔将重点放在航空巡洋舰上。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吕特晏斯的电报让德国海军内部出现了争论,他们实际上还是想要将主力舰的图纸买下来的,雷德尔很不想放弃对主力舰的追求,但是吕特晏斯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现在他们必须要统一海军内部的意见,然后在征求希特勒等人的意见再作出决定。
德国内部开始对自己的海军计划进行调整,中国中枢政府也对他们的海军计划进行了修改,更改了几项出口的武器项目。
比如潜艇出口问题,虽然中国海军的潜艇一直以来都是德式的,潜艇发展也离不开那些德国海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但是这种具备强大威慑力的水下兵器必须要慎重。
王启文在出口清单项划掉了几型潜艇,然后又命令对大部分潜艇技术进行保密,不得透露给德国人,
这显然是违背了当初与德国的约定,按照战后签署的中德秘密海军技术条约,德国有权利共享德国技术人员在中国开发出的一切军事装备。
在内阁会议上,顾维钧很隐晦的提醒王启文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德国方面的不满,但是王启文坚持对这些技术进行保密。
“在下一次大战中,潜艇将发挥出比上一场全面战争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确保自己海军舰队的安全。”
王启文的话得到了军队的支持,于是潜艇相关的问题被暂时压制,德国人只能够获得中国同意共享的技术。
中德之间在进行秘密接触一定会引起英国和法国的注意,而法国也确实听到了些风声,最早发现问题的是法国情报机关,
由于法德两国的历史问题,法国非常重视对德国的渗透,他们发现德国海军几位校级军官神秘消失,到处都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法国怀疑德国人可能会有什么小动作,并且首先就怀疑中国,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德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强国。
中德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如果德国想要重新武装起来,那么他们肯定是不会放过这层关系的,而德国战败后一系列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相比起法国的怀疑,英国则是直接肯定中德之间有秘密的交易,尽管没有任何情报证明,但是英国政府就是能肯定。
不过英国出于欧陆均衡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他们对中德之间的秘密交易保持了沉默,英国海军认为中德即便有交易双方交易的水面舰艇吨位也绝对不会超过1万英吨的线。
查特菲尔德勋爵表示中国对主力舰控制极为严格,相关的技术即便是对其亲密盟友兰芳第二共和国也严格保密,德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中国的战列舰或者相关设计。
而且英国政府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外一件事吸引,那就是中国总统黎元洪在33年年底突然辞职,
在对外发布的公告中,黎元洪辞职是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已经不能很好的履行总统职务,随后按照宪法规定,副总统接过了总统职位,辞职之后黎元洪立刻住进了疗养院。
接过总统职务后,王启文发表了公开讲话,表示黎元洪是一位称职的总统,在国家面临巨大危机时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国家度过了危机,王启文肯定了黎元洪的成绩也给予了他许多的荣誉。
王启文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总统府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英国不得不立即修改某些战略,以应对中国政府内部的变化。
英国报纸在当天以头版头条的方式报道了王启文回归的消息,在文章中列举了王启文训政期内的历次战争以及对峙事件,着重强调了20年代初的南洋对峙以及中亚的中英冲突。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文章表示,今后的中国甚至整个亚约组织都会因为这个对武力狂热崇拜的总统手中变得更加的咄咄逼人,大英帝国在远东将遭到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