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二十三章:为长远计
    “小芬,你坐。”林业脸上带着笑意,随后走到办公室的桌子上,主动倒了茶水,递给小芬。大风小说

    “跟着李姐这么长时间了,感觉怎么样啊?”林业问道。

    “一直在认真的学习李姐,想要更快的把工作做好。”小芬说道:“李姐说我学的挺好的,从两个月前开始,就能独立处理工作了。”

    “那还挺好的啊。”林业笑道。

    “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这说明小芬学的很认真啊,反正我是有体会的,做这个工作,只要沉下心来用心的学习,就没有做不成的。”沈安茹也在鼓励小芬。

    “家里怎么样?还好吗?”林业又问道。

    “挺好的。”小芬的脸上也露出一个笑容。

    杨奇不回来,对她的生活打击太大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现在又在厂子里工作,日子也有个奔头,就算是辛苦一些,看着俩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心里也是甜的。

    反正,没有杨奇的日子,自己也不是过了一天两天了。

    以前是盼着杨奇能出息,能带着她们娘仨过好日子。

    现在呢,不指望了,还不如指望着自己呢,自己带着孩子,努力工作挣钱,一样能奔着好日子去。

    “那就好,好好工作,两个孩子还指望着你呢。”林业笑道:“咱们厂子这么大,往后这方面还要靠着你和李姐一块挑大梁呢。”

    能带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的人才,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京城那边的公司,会计虽然都是高校毕业招聘回来的,但是终归都不是自己人,往后,最少要在那个部门里放上一两个自己人帮忙看着点才行。

    不管是小芬还是李姐,知根知底,人也实在,都是在微末之时,自己帮了她们,她们不会动什么坏心思。

    等到时机成熟,林业就要抽调一个人,让她去京城。

    至于家庭方面,除了孩子,没有什么能拦着这两个女人创事业。

    带着孩子去京城就是了,这会儿在京城安家,一点都不麻烦,干个一两年,甚至能在京城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算是提前投资了,等到将来京城房产开始起来的时候,她们也会感谢今天的自己,在京城给自己攒下一些家底。

    小芬听到这话,显得更是局促不安了。

    林业看着小芬这个状态,这可不行啊,怎么着也得自信一些,大方一些。

    但是他也想到,可能自己两口子跟她说这些没用,有些事儿,得靠着她自己去悟,有时候钻牛角尖了,最适合把她拽出来的人,是李姐。

    毕竟李姐经历过的可比她多多了,两人现在的处境也是一样的,有某些共同点的人,他们之间,沟通起来也更方便。

    别人在生活中的苦,旁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晚上回到家里,屋子里就只有他们两口子的时候,林业问起了关于厂子里的账目的事情。

    “一切正常,我检查的很仔细,可以看得出来,她们也是用了心的。”沈安茹说道。

    “白天的时候,大海跟我提起来,现在不少人想要进厂子工作,加上厂子现在的订单多了,他想问问我,厂子还要不要扩建,我寻思着,跟你商量商量,今天,厂子的账本你也看了,你觉得呢?”林业问道。

    “厂子今年一年,的确是挣了不少钱,还银行的贷款是绰绰有余了。”沈安茹说道:“如果是我的意见的话,扩建可以扩建,但是不能这么快,得拖上一拖。”

    “银行的钱要按时还,但是厂子的流动资金也要准备,不然抗风险的能力低,万一遇到个沟沟坎坎的,就容易出问题。”沈安茹说道:“总不能这边一出问题,就要从京城的公司调动资金过来填补吧?一是一,二是二,村里的厂子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个体,一定要跟京城分开。

    这俩都不是一个领域的,除非你往后,要将所有的产业整合到一块,弄一个总公司把持着,分公司出了事儿,总公司打钱填坑,那没事了。

    但是现在,我个人觉得还不是时候。”

    林业点点头。

    沈安茹说的有道理。

    这事儿可以做,但是不能急。

    等明天,自己就这么回林大海。

    之前不跟林大海说死,主要是林业还不了解厂子的效益情况,不知道账本漂亮不漂亮。

    现在自己老婆已经看过账本了,厂子一整年效益怎么样,两口子心里都有数了。

    “现在厂子扩建之后要维持,要准备流动资金,往后说不定还有别的什么问题,所以我认为,不用太着急。”沈安茹说道。

    “你说的对。”林业说道:“先让厂子安稳一段时间吧。”

    至于李卫国找林大海说的那些问题,村里的人多了去了,也不能每家每户都有人进厂子工作吧,岗位就那么些,谁都想挣钱,凡事也有个先来后到,不能说为了给你们提供岗位,厂子就要去扩建。

    将来庞大的人员体系,一旦厂子的订单量不足够,仅仅是员工的工资,就够厂子喝一壶的。

    林业并不知道支撑厂子最大的订单量的服装厂能支棱到什么时候。

    反正现在服装厂还热闹着呢。

    经过两轮扩建之后,服装厂也不会再扩建第三次了,规模也就是这么个规模了,各地都在发展,都在寻求能够将供应关系给平衡住,满足国内的内需。

    现在已经开放了,国外各种各样的新奇东西开始进入到国内来,逐渐的,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某一种流行趋势,映射在老百姓生活方面,衣食住行,都是如此。

    而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内,大多数国企不能主动的做出改变,去应对市场的变化,依旧守着旧制,生产着过时的产品,到最后,一定会被外来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流行的东西所取代。

    服装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有了漂亮的裙子,有了牛仔裤,喇叭裤,有了色彩鲜艳,花花绿绿的衬衫,服装厂生产出来的老式的服装,就没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