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3章 整治吏治
    列朝列代,帝皇、阁臣,想整治吏治的很多。能够成功的,在红楼世界有史以来还没有记载。敢下手整治吏治的,无一例外,全都没有好下场。

    敢下手整治吏治的无一例外,要么是皇权稳固的皇帝。要么就是大权在握的重臣。这些大权在握的重臣,甚至权力盖过皇权。但压根就没有成功的先例。

    那些敢于出手整治吏治的,无论是帝皇还是重臣。无疑都是人杰,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杰。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可见整治吏治的难度。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一个朝廷吏治腐败到一定程度,就会积重难返。也就注定了这个皇朝的覆灭。所以这个皇朝大权在握的皇上,或者是阁臣。就会忍不住出手整治吏治,以延长国祚。

    没有成功先例的原因,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因为你整治的是整个统治阶层。已经不再是朝廷的派系斗争了,而是针对全部统治阶层的利益。难度不言而喻。

    整治吏治他们大多会采用变法的手段。也有些变法相对温和,开始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加上变法者权势通天。压得整个利益集团喘不过气来,但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

    毕竟是一个人与整个统治阶层对抗。所以变法者,往往最后也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皇上也不过是想想而已,至于整治吏治,当今皇上还没有这个魄力。

    皇上也知道,如果不整治吏治,大郑朝绝对长不了。什么也不做显然是不行的,毕竟这可是自己的江山。那就避重就轻吧。

    清收户部欠银,开国一百多年了。文武大臣们欠户部的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不说全部收齐,就是收上来二三层也不是小数目。

    虽说荣宁二府带了个好头。但根本就没人跟风,都知道荣宁二府是什么情况。我们跟他们可不一样。再说户部欠银的又不是一家二家,只要大家抱成团。皇上拿他们也没办法。

    皇上还真拿他们没法子,关键是朝中很多重臣,都欠了户部的银子。而且官位越高还欠的越多。其实也就是权势越重,向户部借银子的数目才能越多。

    所以一切又回到原点。吏治腐败才是一切的根源。

    说到整治吏治,就不得不说到后世名臣——张居正。张居正是唯一一位能做成此事的人。可见他的不凡。所以在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名臣也不为过。

    张居正处在后世的明朝中后期。当时大明朝的情况,与现在的大郑朝相仿。也是吏治腐败,异族入侵。朝廷军队废弛,国库空虚。

    张居正出生秀才之家。是个读书种子,张居正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天才啊。十三岁参加秋闱,文章一流,举人没得问题。

    可主考官一看,年龄太小了,少年得志不利于张居正的成长。于是决定压一压。结果张居正成为十三岁的少年举人的愿望落空了。

    于是,三年后,张居正十六岁拿到了举人功名。二十三岁拿到了进士功名。与李淼一样二甲第九名。然后也是进翰林院做了庶吉士。

    张居正也是低调、苟着的个性。不过人品不是太好,就是为了升官,小人也没少做。结果,张居正用了二十五年时间,一直做到文臣之首。

    四十八岁的张居正位居首辅。正赶上皇上年幼,不能亲政。于是乎张居正大权独揽。相当于集君权、内阁大权一把攥。

    于是,张居正一改之前低调、苟着的个性。开始落出了獠牙。大刀阔斧的整治吏治。先对那些挡路的官员开刀。

    然后,把自己人安排在得用的位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整治吏治可不是一刀切。张居正为人圆滑,处事灵活。一切最终目标为了整治吏治。富国强兵。

    张居正做大事不拘小节。刚开始露出獠牙不久,老家的父亲就过世了。按理说应该丁忧。也就是回老家待二十七个月再出山。

    张居正已经露出了獠牙,怎么可能去丁忧。不说时不我待。真要是丁忧了,丢掉了大权,能不能再出山都是问题。搞不好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

    张居正得罪的可都是狠角色。于是,小皇帝夺情了。可张居正的那帮对手不干了。好不容易出了个机会,你爹死了,你还不下台。

    结果小皇帝又下旨了。谁要是再提张居正丁忧,我要他的命。于是,没人敢再叫张居正下台了。

    张居正大权在握,继续向统治阶层开刀。这年头大量的田地都在统治阶层手中。他们不交税,采用隐瞒土地的办法。

    张居正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把统治阶层的隐藏的土地都给曝光。然后采用一条鞭法。让大家一起交税。

    张居正对官员实行考成法,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做到执行到底。

    张居正用了十年时间,把大明朝治理的国库充裕。粮食储备充足,光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可供应大明朝十年的享用。

    在军事上培养出了像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名将。至于说大明朝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异族不敢来犯。

    可惜张居正只做了十年首辅,就病故了。据说是劳累所致。也不累吗?张居正做的事,是与整个统治阶级为敌。肯定要绞尽脑汁,不累死才怪。

    如果再给张居正多做几年首辅,大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如果让张居正再多做十年首辅,后世的中国近代史都得改写。

    就这样,张居正做了十年首辅,大明朝的国柞至少延长了,至少上百年之久。不然大明朝早就灭了。

    张居正死后开始被人清算,他得罪的可是整个统治阶层。小皇帝也已经长大了。张居正死后开始掌权了。

    张居正死了,也注定没有好下场。就差一点被鞭尸。他的家族子女都跟着倒了霉。都被抄家充军。在充军途中被饿死的子女就不在少数。可见当时有多少人恨张居正入骨。

    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很多人实力强大。张居正活着时他们不敢怎么样。张居正死后,他们把仇恨发泄在他的子女、家族身上。

    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后,他所制定的政策也被全盘否定。等到若干年后,大明朝的皇上发现,还是张居正的那套管用。于是,开始给张居正平反。还给张居正封了王爵。

    于是,皇上也开始搞张居正的那一套。结果怎么也搞不下去。因为历史上只有一个张居正。就是贵为皇帝,大权在握也不行。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第二个人能走得通。大明朝吏治腐败,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所以张居正是第一名臣,后来的帝皇、重臣们都在学习张居正。学习他的考成法,学习他的一条鞭法。

    后世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代明君。而且也是大权在握,根基稳固。雍正就是想把张居正的那套照搬。结果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

    所以根本不可能达到,张居正那时的效果。关键问题是在神而不在形。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向整个统治阶层开刀,哪有那么容易?

    在我看来,张居正的厉害之处,根本不在于考成法,也不在于他的一条鞭法。而在于他能把他的政策贯彻到底。关键在于他的政令,各阶官吏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而且不折不扣执行他政令的,有很多都是他的对头。恨之入骨的对头。但这些人还不得不执行。这才是张居正的神韵所在。

    在后世,我看到过很多名臣对张居正的评价。也只会好笑。他们很多人,竟然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张居正。试问正人君子能做到首辅吗?能整治吏治吗?

    作为张居正这样的政治人物。在需要达到他的政治目的时,就需要不择手段。做大事不拘小节。所以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肯定做了许多不正人君子的事。这重要吗?

    不过他们对张居正的功绩评价,都还是正面的。无可否认张居正第一名臣当之无愧。至少到目前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