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二大爷领证(二)
    春城火车站。

    工作人员留意到,每有一趟南来的列车,都会有几个人把一块块牌子高高举起。

    看着牌子上面的字儿,这些工作人员不免心中疑惑:这个英多公司是干啥的?怎么这一天的工夫就来了这么多的人?

    这场面,可是难得一见!

    就连卖茶叶蛋和报纸的老太太也感到奇怪:今天是啥日子?是又有啥重要的会要开了吗?

    一边想,一边把小摊儿往王秉春的“小破车儿”和三十六厂的212这边挪了挪。

    英多公司的总经理阎春生,得体地站在门口,和到来的人一一握手致意。

    这活儿,在他看来,本来应该是钱亦文干的。

    为此,当钱亦文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时,他说:“哥,人一多,我这腿就软。反正你也在公司,还是你来吧……”

    钱亦文颇为语重心长地说道:“春生,这可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你总不能啥事儿都离不开我吗?如果有事儿就得我上,我还要你当这个总经理干啥?”

    春生也觉得钱亦文说的话有道理,只是,还是有些发怵。

    钱亦文一记杀手锏就搞定了:“你就镇定点,把自己当主人看,就没错!你想想,在那么多人面前,如果你能表现得体,把这个主角演好,那作为解说员的小孟得咋看你?”

    听了这话,春生才算是勇敢了起来……

    其实,钱亦文是真抽不出身来。

    自打这个刘嘉良一来,天天像吃奶孩子一样,吊着他。

    这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竟然还在人最多的时候,提出要和钱亦文单独聊聊。

    没个眼力见儿,这都忙成啥样了,他还拉着人家私聊……

    午饭,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吃完。

    没办法!陆陆续续来到的人,不可能都老早就到。

    最后一拨从盛京来的客人到了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一点了。

    果然老话儿说得准,离得最近的,最后到。

    那个离得最远的,反倒是最先跑来了。

    吃过了午饭,阎春生按照流程,安排一行人参观了车间。

    刘嘉良一边随着人流向前移动,听着孟小波声情并茂的讲解,一边暗自庆幸。

    原以为,钱亦文还是靠着在青峰山那边的手段在灌装,哪成想人家这设备早就换了。

    就这,虽然比不上他在花旗国看到的“肥宅水”的生产线先进,但起码在国内也能说得出了。

    看来,自己精心准备的那一套唬弄老外的“质量标准”,应该是用不上了。人家这标准,本来就已经达标了呀!

    凡事都要抢前抓早!看来,自己提前飞来一天,并硬是缠着钱亦文私底下把合作的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个遍,真是明智之举!

    “各位老板……”走到了参观通道的尽头,孟小波的讲解词也说完了,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铺垫,“为了能使大家能够更多的了解英多,我们还安排了参观酒坊、鹿场和现场订货的流程,这些流程将在明天继续。”

    孟小波说完后,伸手示意大家走出参观通道。

    一行人走出车间向前楼走时,钱亦文看到,大爷坐在管库老头的椅子上,一直向这边看着,样子和一个管库的老头儿没什么差别。

    看到大爷,钱亦文忍不住缓下了脚步。

    这老头儿,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

    今天,青峰山分外热闹。

    为了应对这一场盛事,钱亦文动用了家里的一切有生力量。

    董长贵本来是想着这两天和老耿家会会亲家,商量一下进了腊月就结婚的事儿。都让钱亦文给取消了。

    理由简单粗暴:“爸呀,你俩老头儿三天两头就坐一块儿喝酒,还会啥亲家?商量结婚还不好办?要不,你把耿叔和耿婶也带来,上这商量来吧……”

    你看看,这么一说,不是又多出两个人手吗?

    几辆中巴车、小轿车开进院子,一大群人涌下车时,二大爷一阵眼晕。

    卧槽!这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咋这么多人?”二大爷和四叔对了对眼神,把钱亦文拽到一边,“刚下车,那一盆贼不偷(西红柿的一个品种)就抢没了。

    “卧槽!你瞅瞅,那几个没捞着的,咋还蹦园子里去了呢?这是要给你二舅妈罢园哪……”

    钱亦文笑道:“二大爷,要是就几个人,我能把咱们全家都调来帮忙招待吗?”

    四叔朝着人群眨巴了两下眼睛:“你不说就三十多人吗?这好像三十多对儿都得有富余……”

    钱亦文也是无奈:“四叔,我哪寻思有那么多拖家带口来的呀?”

    是不是得告诉小孟一声,以后英多公司再有类似的活动,邀请函上,得加上一句“仅可携带一名家属”了?

    二大娘站在一旁,看着西装革履的春生和客人们谈笑风生,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看着,不免又关注起刘文秀和孟小波来。

    怎么看,都觉得秀儿这丫头看着顺眼,哪儿哪儿都够用!

    只是,偏偏一直待在儿子的身边的,就是那个穿着碎花裙子、瘦瘦的孟小波。

    嗐!要是没秀儿比着,这个虽然是瘦了点,倒也挑不出啥大毛病来。

    儿子看着顺眼,那就随他吧。

    有了上几次的经验,秀儿的解说词也成熟了许多,更何况这一次还有孟小波的加入。两个人一唱一和,从酒坊到鹿舍,不疾不徐。

    尤其在酒坊前,老边还客串了一下,指着墙上新挂上去的展板,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把老边烧锅的历史一一讲给大家听。

    末了,自然不会少了请大家品酒的环节。

    刘嘉良回想起上次来的情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怎么上一次来,没有这个呢?”

    王秉春瞄了他一眼,在心中默默说道:上一回,连人带酒都是借来的,哪来得及整这景儿?

    一套参观流程下来,人群立时分成了两伙。

    带着任务来的那些人,都聚到了临时凑桌子搭建起来的会议室里,研究起订货的事儿。

    另一拨,直接就奔了好玩儿的地方。

    二大爷、四叔和董长贵,小心翼翼地守在鱼池边上,生怕那些不知深浅的小孩子下水。

    刘丹凤依旧坐在池边,虽然这次没人给她采来一束蒲棒,给她拿来几根蒲草,但脸上依然笑意盈盈。

    眼前,池边的蒲草已经泛黄,一根根蒲棒没了绿草的掩映,在一片萧瑟中更为明显。

    有些蒲棒,已经经不住秋风的诱惑,上面的细丝开始随风而去。

    嗯,他们也有生命,也要完成它们的使命。m.166xs.cc

    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身子,刘丹凤欣慰地笑了。

    自顾念叨了一句:孩子,你看,这世界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