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6章 吴运成的背后
    青字头的人把严寄文围住,严寄文本以为还要打上一架,只是没想到吴运成放完狠话就离开了。

    严寄文可没时间思考吴运成这操作是怎么回事。带着人回了快活楼。

    “众兄弟~!”

    快活楼里,严寄文一声大喊,把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众人知道今天的最振奋的时刻即将到来了。

    “众兄弟今天打得漂亮,来呀~分银子!!”

    抬着银子箱的人,开始给每个人按照事先说好标准分银子。

    拿了巨量银子份额的人,欣喜地揣进怀里,分得少的人只能暗暗懊悔,早知道是真这样分银子,就该多砍几个人啊~

    严寄文安慰着众人,下次再接再厉,多砍人,就能多分银子。

    快活楼这边在分银子,吴运成带着手下回了青字头的驻地。

    “老大,我手下很多兄弟都受伤了,能不能支点钱啊?”

    今天参与作战的人,垂头丧脑地向吴运成伸手要钱,道上混的人,身上的银子都是不过夜的,现在受伤了都没有银子治疗,所以才会向老大吴运成伸手。

    “想要钱?”吴云成细眼一撇,懊恼地说道,“想要钱行啊!你总得打赢才好意思伸手要钱啊!现在人折了,你还有脸朝我要钱?”

    “滚,别让我看见你!!”

    吴运成把手下骂走了,自己收拾了一下情绪,然后夜晚的时候独自出门了。

    月色掩盖下,吴运成悄摸地来到一处民宅,因为四周没什么商业,所以几乎没有灯笼光亮,只能借着月色前行。

    谨慎地回头打量了一番,吴运成有节奏地敲了一番民宅的大门。

    不一会儿,房门打开,里面那人低声问道,“有人跟踪吗?”

    “放心,我注意着呢!”吴运成保证地说道。

    那人示意吴运成进门,然后又伸出脑袋在门外打量一番才快速地关上房门。

    民宅里,一盏豆大的油灯勉强照亮了房间,这时候才看清给吴运成开门的是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鼻眼算是放进人群堆里都发现不了那种。

    不过额头处一颗黄豆大小的黑色痦子,上面还在长着几根长长的毛须,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

    “你说这次折了几百弟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年人声音如同夜枭,刺耳无比。

    吴运成听到这个声音打了个寒颤,硬着头皮把严寄文的事情讲了一遍。

    中年人思考着,新出现的过江龙,和青龙帮关系暧昧,和青字头开战,算起来也是快活楼新建,犯了青字头的利益,所以才打了起来。

    然后,中年人如同夜枭的声音响起,“你和那条过江龙再接触一番,看看能不能引到青字头门下,娘的,让你们把城东搞成清一色,结果到现在青龙帮还在,你们到底会不会做事?”

    吴运成硬着头皮听骂。

    ......

    诸屯监,活已经少了,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除草和施肥,赵信每天上值都是一副劳累的过渡的模样。

    单身叉着腰,软哒哒地走进诸屯监衙门,赵信和手下们打着招呼。

    “大人,您这是...?”

    李晓峰正在和小张一起帮着张老头忙碌案牍,看着赵大人这些天,每天都盯着一双熊猫眼,有些担忧。

    明明诸屯监的活都少了这么多,为什么大人还一副操劳过度的模样呢?

    赵信摆摆手,“没事,就是没睡好。”

    一句话把手下打发了,赵信是有苦说不出啊,自从李锦儿那婆娘知道没怀上孩子是赵信在背后使坏。

    于是,赵信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每天晚上不停地索取,就为了早日怀上孩子。

    搞得赵信连连求饶,但是没用,逼急了女人可不会听你解释。

    要是一解释,她就认为你是不是别有用心。

    所以,赵信每天就副要死不活的模样来上值。

    “大人,再过几天,水稻应该就要抽穗了......”

    张老头给赵信汇报着工作,赵信则是神游物外,就是啊,已经几个月了,按理来说自家婆娘应该已经怀上了,为什么没有动静呢?

    连水稻都要抽穗,总不能肚子没反应吧?

    “大人?大人......?”

    张老头小声地喊道。

    “啊...?”

    赵信回过神,张老头一脸的无语,合着我讲这么多,您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啊~~

    赵信说道,“知道了,知道了,记得抽穗之后告诉我,到时候还得施一次追肥呢,种地哪有这么简单~~”【1】

    【6】

    【6】

    【小】

    【说】

    “施肥?”

    张老头一头雾水地放下手中的毛笔,和自己孙子还有李晓峰对视一眼,都看着对方眼中的不解。

    在张老头的认知里,施肥不就是种地之前的烧荒吗?还有什么施肥?

    赵信看了一眼张老头,就知道他认知的浅薄。

    放下手里的茶盏解释着。

    原来大乾人种地,虽然叫做精耕细作,但那只是相对游牧部落而言,在赵信眼里仍然粗犷无比。

    烧荒,浅耕,撒种子,有时候会除草,然后等待收成。

    这其实不怪百姓,只怪种地的工具不齐全和人均耕地太多。

    没错就是人均耕地太多,忙不过来!

    《元次山集》中说唐开元年间,人均耕地9亩多。

    为什么地多却还是有饥荒?

    因为种子不好,地不肥,耕种不过来,只能人种天收。

    但是赵信懒得和他们解释,凡是得按照赵信的认知来,他就不信了,化肥咱没有,但有农家肥啊,还真就不信这地的产量还上不来。

    农家肥的使用实在是太慢了,华夏使用农家肥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读史的不会去种地,种地的人不会去读史书。

    明代耿荫楼在《国脉民天》里指出:“农家唯粪为最要紧,亦唯粪最为要。”

    所以农家肥的普及是很晚的事情,而之前一直是靠着百姓口口相传的经验而已。

    闲聊了一阵,赵信收工回家,要说诸屯监还真是一个值得拥有的工作,上值晚,下值早,给个皇帝都不换啊~

    回到的赵信,被一个刺耳的尖叫声镇住了。

    “相公~~!相公,快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