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利坚子弹仙人匠心打造,手工定制的穿甲弹其实没有那么贵,只不过对外采购价和对内价格肯定不一样,更不要说还要分档次的销售对象。
普洛姆里这么说只不过就是在炫耀薛帕德对手下到底有多好,就像前不久公司刚刚打包收购了奥地利的格洛克公司,后者刚刚研发出了一款使用17发子弹弹匣的9毫米手枪,而暗影公司就是第一个采购者,薛帕德直接下单了足足五千支,就因为在公司内部的调查报告里,有人抱怨目前大家装备的手枪不好用。
当然,这只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薛帕德对于格洛克公司,西格绍尔之类的武器公司的收购很早就开始了,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收购推动的不是多么顺利,格洛克公司还好,西格绍尔的收购还夹杂着一些政治因素,所以,还得延后一些。
普洛姆里平日没少在卡里略面前得瑟,因为他们的装备大多都是定制化的,制服,战术背心,弹挂,甚至是急救包,可以说,把pc扒光,就那套装备价值不菲。
而现在,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雇佣兵的人数优势,尤其是包括普洛姆里在内的数人都带着反器材步枪,以色列雇佣兵的自爆卡车战术,立刻就没了用武之地。
因为任何车辆只要起步出现在战区,就会遭到集火,车上的司机和引擎都是攻击的目标,一枪不行就两枪,两枪不行就三枪,他们别的不多,就是子弹多。
麦德林的雇佣兵们随后就在差不多一千多米宽的战线上被压制的死死的,而对方也不是什么铁头娃,见到这头攻击被阻,当即从基地另一侧爆破了围墙,试图包夹特遣队。
卡里略不得不分出一部分人手试图拦住另一侧过来的敌人,甚至他本人都不得不过去指挥,将这边的防御丢给普洛姆里。
而普洛姆里好歹也是经历了数次被围攻的战役的,他当即让自己这边的特遣队士兵收缩防线,从线状防御转为节点模式,利用基地里任何可用的掩体掩护战斗。
而他本人,则是在射击位上疯狂刷人头。
装备着三到八倍可变倍率光学瞄准镜的反器材步枪用来打人也是极佳的,更不要说普洛姆里甚至还给自己支起了三脚架,稳固的射击平台和优秀的杀伤力让普洛姆里化身杀神,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他就已经打掉了足足二十多人。
12.7x99毫米子弹只要沾到非死即伤,比起阵亡者,那些伤员才是对毒贩们负担最大的,因为他们可没什么医疗救护方面的准备,或者说准备的压根不不充足,不少伤员甚至没有绷带只能靠撕扯下来的布条止血。
那些被小口径子弹命中身体只是开了洞的人还好,断胳膊少腿的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不过唯一的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他们不缺麻醉品,他们手里的那些药品可比吗啡攒劲多了,刚刚还在惨叫的伤员来上一口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不过即使这样,特遣队的境况依然没有好转,他们同样损失了不少人手,防线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再压缩几公里就要退到机场了。
不过在这种时刻,平日在基地里和众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空军兄弟们终于支棱了起来,兰帕克空军基地平日驻扎着一个装备了a37蜻蜓攻击机的中队,虽然只有两架具备出击条件的飞机,但那也是货真价实的攻击机,在匆匆忙忙挂上几枚100磅的炸弹后,两架攻击机就立刻起飞加入了战斗。
从天而降的100磅炸弹虽然不如自爆卡车那样震撼,但杀伤力丝毫不差,更不要说这些飞行员平日没少开着这玩意去炸***游击队。
很快麦德林的雇佣兵们就被落下的炸弹炸的人仰马翻,好几辆车都被炸弹直接命中,死伤更是有数十人。
而丢完炸弹后,这些蜻蜓攻击机
也没降落,反而开始用飞机上的gac2b六管机枪开始扫射地面,因为缺少敌我识别,甚至蜻蜓还扫射了地面的友军,虽然没打死人,但依然把几个倒霉蛋吓的两腿一软。
而这时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哥伦比亚军警也从外围抵达,开始对雇佣兵的后路发动攻击,一时间,战局再一次混乱起来,因为来参战的不光是警察,还有陆军空军的人,而麦德林武装也是鱼龙混杂,足足有近千人在此乱打一气,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政府军占优势。
如此这般稀里糊涂的打了近半天后,麦德林集团率先撤退,毒贩们本来就有大量的交通工具,见情况不对,当即开始朝着四面八方逃窜,而缺乏统一调度的政府军愣是没堵住多少人。
在战斗结束后,卡里略粗略统计一番,才发现己方辛辛苦苦打了大半天,打死打伤的毒贩甚至加起来还不够二百多,而他们死伤了差不多三十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后来增援而来的政府军贡献的。
这次袭击直接让哥伦比亚国内一片哗然,大家是真没想到,麦德林集团竟然狂到了如此程度,甚至开始主动围攻政府军基地。
不过麦德林集团如此狂妄的行事倒是让政府争取到了不少的民意支持,也让政府高层再度有意和美国签订引渡条约,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麦德林集团的开战,暗影公司再一次成为了美洲事务顾问的优先选择。
因为哥伦比亚方面的表现,美国人也不太相信这些家伙能铲除毒枭,但派遣作战部队又似乎有些过激,毕竟哥伦比亚方面再怎么说也是***国家,于是,暗影公司这样的军事承包商就成为了不二选择。
一来民营军事承包商不会引起什么***方面的麻烦,二来也不用政府操心伤亡数字,更不用掏抚恤金,而第三点好处就是,这样做依然能带来不小的政务功绩,运营的好甚至可以为刚刚竞选上台的里根政府带来不小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