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2章 你的梦想是什么?
    师徒俩重新蹲墙角,晒太阳。

    小老头满脸享受,李青龇牙咧嘴,一脸苦逼。

    “师父,你下手能不能轻点儿呀,你这样,晚上我还怎么包包子?”李青抱怨。

    小老头也不理他,许是晒久了困意上来,起身进了屋子睡觉。

    李青跟着进去,待其睡下又拿起《春秋》研读起来。

    说实在的,这书远没有小说好看,古人写书讲得是言简意赅,甚至为了卖弄学问,故意写得晦涩难懂,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生僻字、生僻词。

    繁体字,生僻字对李青不是难题,这些最初在山上的十年他都已学会,但生僻词就有些吃力了。

    《四书》、《五经》、《春秋》这些书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性,亦没有连贯性,历代历史也是如此。

    只会记载何年何月,发生了何事,就上没有分段,没有标点符号,看着超级吃力,枯燥又无趣。

    且还要动脑子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颇为心神。

    远没有后世的网络小说好看!

    李青看腻了,也会看看老罗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种大量还原历史,又有故事性、连贯性的书看起来,相当带感。m..cc

    《春秋》看了半个时辰,李青觉得枯燥的紧,便找出《三国志通俗演义》用来放松一下大脑。

    看到铁索连舟,火烧赤壁的名场面,李青津津有味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怀疑。

    他怀疑老罗写这段的时候,八成是紧跟时事,将朱元璋、陈友谅在鄱阳湖的那一战,套用到了三国里面。

    “水浒、三国都有了,西游记、红楼梦还未问世,要是自己写出来,定然能大卖。”李青自语,接着又是苦笑,“还是算了,这时代没有版权保护,创作者没啥收益。”

    山上的日子很悠闲,时间也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夕阳西下。

    傍晚降临,李青伸了个懒腰,起身去蒸包子。

    答应了师父的事要做到,不然……会挨揍。

    小老头虽然记性差,不认人,但对吃的记性格外好,晚上不让他吃上包子,没李青好果子吃。

    ……

    东宫。

    小朱祁镇正在练字,于谦悉心教导,规范着他一笔一划,握笔姿势。

    正教着呢,张辅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小家伙儿说了一句,继续写字。

    见小太子写得认真,张辅心下欣然,朝于谦道:“于侍郎,你找我。”

    “见过国公。”于谦拱了拱手,对小家伙儿道:“太子你先写着,老师和英国公去谈些事。”

    “嗯,好。”小朱祁镇点头。

    二人齐齐一拱手,来到学堂外面。

    “英国公,郭琎真的可以信任?”于谦问。

    张辅诧异,“怎么了?”

    于谦将早上在宫中的发生的事说了一下,皱眉道:“下官觉得他和内阁走得更近,非你我这一路的。”

    “内阁……”张辅眯了眯眼,“于侍郎以为三杨如何?”

    “有才干,能力也很强。”于谦肯定了三人,随即又道,“然,操守差强人意,曲意逢迎,主次不分,官僚主义太重。”

    说到这儿,他脸上露出不屑,“无论是太宗、仁宗,还是先帝,三杨皆死命奉承,他们一向报喜不报忧;

    三帝皆英明,他们这样做倒也无可厚非,但太子年幼,要是让他们成为话事人,那后果就严重了,

    在他们嘴里,大明永远是国安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文臣尽心尽责,武将战无不胜。”

    于谦认真道:“太子若在他们花团锦簇的赞美下成长,恐难成大器。”

    张辅沉吟少顷,“重用而不重信,让他们做事就好了,朝堂上的话语权我来顶。”

    于谦欣然道:“国公一语中的,下官也是这个意思。”

    “呵呵……这可不是我说的。”张辅苦笑,“是先帝的意思。”

    “先帝是少有的英主啊。”于谦轻叹,满脸惋惜。

    张辅情绪低落,吁了口气,道:“我年纪大了,恐难持久,且对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不在行,未来派系林立板上钉钉,你还年轻。”

    “下官竭尽全力。”

    “嗯…”张辅想了想,“我毕竟是国公,虽然先帝给了我参政之权,但若一直正面插手朝政军务,恐贻人话柄,皇太后久居深宫,对朝政不甚了解,最终还是得靠你。”

    于谦点头,没有任何迟疑、畏缩。

    张辅见此,心下更是佩服:先帝眼光之独到,非常人能企及啊!

    “你还是太弱了。”张辅叹道:“我来帮你一把。”

    于谦也不客气,问:“怎么帮?”

    “宣府杨洪是员悍将,为人品性也属上乘,昔年太宗对其赞誉有加,以他的本事,担任个总兵官绰绰有余,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张辅说,“对他来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对你来说,地方有员悍将也能提高朝中话语权,

    你们联合,可谓是双赢。”

    “杨洪……”于谦忆起这么号人,有些踌躇:“文臣之间结党还好,跟武将结党,可是大忌啊!”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张辅断然道:“眼下这情况,就别顾虑这些了。”

    “好!”于谦不再顾忌。

    顿了顿,又道:“郭琎这个人,英国公回头可再试探一下,下官认为,他和我们不一路。”

    “我回去就找他。”张辅哼道,“实在不行,就换掉他。”

    于谦一惊:“这可是吏部的尚书啊!”

    张辅笑道:“我当然没这个本事,但皇太后有啊,三杨虽善于交际,但在皇太后那儿,话语权如何跟本国公相比?”

    他很自信。

    他的自信,是朱瞻基给的。

    于谦不再说什么,拱手道:“那就有劳英国公了。”

    “你可有信得过,且志同道合的人?”张辅问,“我可以帮你进言皇太后。”

    于谦想了想,道:“翰林侍读兼少詹事王直,永乐二年的进士,也算是老资历了,他品格端正,嫉恶如仇,与三杨性格截然相反。”

    “好。”张辅道,“待太子登基后,我向皇太后推荐他做《宣宗实录》总编,借着这个由头,升任尚书勉强,但升任个侍郎不在话下。”

    张辅是个急性子,“暂时先这样,我这就去试试那个郭琎。”

    “国公且慢。”

    “还有事?”

    于谦红着脸道:“对于结党…下官没什么经验,尤其是和武将,还望国公不吝赐教。”

    张辅:(¬_¬)“于侍郎是说本国公有经验?”

    “……”于谦讪讪解释,“下官不是那个意思…”

    张辅翻个了白眼,“武将和文官不同,结党用最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别弯弯绕。”

    “啥方式?”

    “结亲呗。”

    “啊?这…”于谦迟疑片刻,一咬牙,问:“杨洪女儿多大了?”

    张辅无语:“他两个女儿都嫁人了。”

    “这样啊…”于谦很不好意思。

    “行了,回头我给他写封信,让他来参加先帝大行,新帝登基,到时候你们面谈。”张辅摆摆手,“走了。”

    “国公慢行。”

    于谦拱了拱手,望着张辅的背影,心下惨然。

    终于,他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

    后宫。

    孙氏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雍容华贵,跟前跪着一太监,满脸谄媚之色。

    “王振,你是内书堂讲师,又是太子的大伴,以后要好好履行自己的责任,知道吗?”

    “是是是,奴婢明白。”王振忙不迭点头,见皇后茶喝完了,连忙上前续杯,随后重新跪下,极尽谄媚。

    他是半路出家,曾是个落第秀才,本就通文墨,这也是他能在内书堂建立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王振很市侩,也很会做人,在太监中的威望很高。

    孙氏瞧着谄媚的王振,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连日来净受气了,此刻总算重新找回了皇后的自信。

    “太子年幼,朝中部分臣子依仗权势,想影响太子,进而架空皇权,本宫岂可让他们如愿?”孙氏叹了口气,“皇太后年岁大了,难免精力不济……”

    说到这儿,她战术性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给王振说话的机会。

    王振自然看得出来,略一思考,果断站队孙皇后。

    无他,孙皇后年轻,这后宫之主的位置,早晚是她的。

    虽然张皇太后更强,但…孙皇后潜力更大。

    “王振唯娘娘马首是瞻。”

    挺上道啊……孙氏越发满意,慢悠悠道:“王振,你的梦想是什么?”

    王振不加思考,说道:“成为三宝太监,郑和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