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418 疑心喻增
    圣册帝令中书省拟诏以表圣心甚悦,以布匹玉器等赏赐之物送往吐谷浑,并为这位刚降生不久、拥有大盛明家血脉的吐谷浑新王子,赐名为慕容守平。

    “固安公主未负朕所望,为吐谷浑诞下了一位有我大盛血脉的王子。”甘露殿,书房内,圣册帝微微含笑说道。

    被留下议事的官员大多已经退去,此刻只余下了中书令马行舟一人。

    马行舟抬手执礼:“此乃喜事,亦当恭贺陛下。”

    圣册帝面上笑意更深几许,闲谈般问道:“说来,荣王世子妃与李录成亲也已有一载余,不知如今可有喜讯传回?”

    马行舟心中微提,躬身答道:“回陛下,尚未。”

    这一年多来,马婉并未能怀上身孕,但于马家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马婉这桩亲事,是背负着帝王的期许在的,但马婉并未能做到让帝王满意……在荣王府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未曾查探到在帝王眼中可称得上有用的消息。

    在马行舟看来,这大抵是因为荣王府对他马家的孙女早有提防之故,帝王虽未曾因此直言苛责过任何,但如此时局下,马行舟很难不担心,帝王会因此对马家生出嫌隙,乃至疑心马家有暗中倒戈荣王府的可能……

    而若马婉有孕,马家有荣王府之间有了更直观的利益捆绑,势必会进一步加重帝王的疑心。

    因此,待圣册帝一片忠心的马行舟在很早之前,便在信中隐晦地提醒过孙女此事,忍痛一同递去的还有一张方子。

    “李录的身子,一向算不上太好……”圣册帝淡淡叹息了一声,即抬手,屏退了左右。

    这便是要单独谈话了。

    马行舟不敢大意,做出肃容恭听之态。

    “马相当知,如今荣王声名已显……”圣册帝威严的语气里似有一丝嘲讽:“他看似什么都不曾做,但却有无数有识之士投他而去,他正在‘被动’中壮大已势,而无论是朕,还是天下人,竟挑不出他半分值得一提的错处。”

    提及此,马行舟的表情也不算乐观。

    退一万步说,即便荣王本身并无异心,但长此以往,天下大局与人心也会将他推至漩涡的中心……到那时,他会拒绝吗?

    而下一刻,帝王拿近乎笃定的声音说道:“非但如此,朕身边,或许还有着一位暗中忠于他多年的眼线,藏得十分隐蔽。”

    马行舟微抬首:“不知陛下所指……”

    天子微转头,看向龙案右侧,此刻那空空如也的位置。

    马行舟微惊:“圣人疑心喻常侍?”

    “喻增是吾儿生前心腹,其人甚是忠心念旧,这亦是朕选择重用他的原因之一。”圣册帝缓声道:“且他家中人皆在朕的掌控之内,故而,朕此前几番彻查清洗之下,却也未能真正疑心到他的身上……”

    马行舟不由问:“那此次,圣人为何会怀疑喻常侍与荣王府有所牵连?”

    “朕使人查到,多年前仍是稚童的喻增,在入宫之前,是经一名伢人贩入京师,而那名伢人同批卖出去的三个孩童中,有两个恰巧被送去了荣王彼时的皇子府上为仆……只有喻增一人,被送进了宫中。”

    马行舟目露思索之色,如此说来,喻增幼时在入宫之前,和他同批被卖掉的孩子里,有两个进了荣王府做事?

    “一些伢人,为卖出高价,倒是会将长相好些的孩童,送入权贵府上或是宫中……”马行舟客观地道:“单凭此,似乎并不能断定喻常侍与荣王府有关。”

    而这猜测倘若是真的,岂非说明早在二十多年前,尚是少年的荣王,便已经着手往宫中安插眼线了?世人眼中淡泊无争的荣王……难不成是做了整整二十多年的戏?

    “单凭这个看似不值一提的巧合,的确不足够证实什么。”圣册帝道:“除此外,朕的确也尚未查到其它证据……若非如此,朕也不会时至今日才对喻增生出疑心了。”

    她并不是昏聩之人,相反,她承认自己是多疑的,而今后,她亦不得不继续多疑下去——

    倘若一个轻易便能被查出纰漏的眼线,在她身边呆了多年,她都未曾察觉的话,那么这座皇城,只怕早已换了主人了。

    “犹记得崔璟两次遇刺,皆是在奉朕密旨行事的途中,在有可能知晓此事的官员内侍中,朕已有过数次清洗,但重审之下,却仍未揪出那名暗刺……”圣册帝道:“朕如今能想到的人当中,便只剩下一个他了。”

    “若换作他人,为社稷而虑,朕不惧错杀。”帝王威严的眉眼间,流露出一丝叹息:“可如今,朕身边可用可信之人寥寥,喻增这些年助朕良多,司宫台是朕的第二双眼睛,朕亦不想错冤了他。”

    闻听此言,马行舟心绪万千,只待帝王继续说下去。

    “所以,朕需要马卿助朕印证此事真假。”

    已有预感的马行舟心中了然,他知道,到了他表忠心之时了。

    他躬身施礼:“但凭圣人示下——”

    “朕需要马卿传一封家书去往益州,于信中透露朕待喻增已然起疑,让荣王世子妃暗中留意探寻荣王府与喻增之间,是否有往来之证……”

    马行舟犹豫着道:“单凭婉儿,怕是不足以查到什么……”

    “不需要她当真查到什么。”圣册帝道:“只需要让荣王府察觉到她在查探此事即可,换而言之,朕需要借荣王世子妃之手,让荣王府知晓,朕待喻增已经起疑。”

    若她的怀疑是真的,喻增果真潜伏了这么多年,那么,他手中必然掌握着不少荣王府的秘密。

    如此关头,任凭这枚棋子再好用,荣王府也绝不敢冒险让喻增活着回到京师,以防她借喻家人来要挟喻增吐露荣王府秘事的可能——

    马行舟心头凛然。

    所以,帝王借监军之由,顺势将喻常侍调离出京,一是出于查证期间的提防,二是以备向荣王府证实帝王的疑心……

    他不禁道:“若一切果真如陛下猜测那般,荣王府试图行杀人灭口之举的话……”

    “他尚有用处,朕自会尽力保全他。”圣册帝的语气听不出半分起伏:“若果真保他不住,亦是他应有的归宿。”

    奸细,本就是用来拔除的,是她亲手拔除,还是借背后之人的手来拔除,结果总归相同。

    她已传令去往江都,让监军钦差一行在江都等候抗倭大军及常刺史归来,年前,喻增都会留在江都了。

    若喻增果真是荣王的人,那么此行,也算是给了他和阿尚主仆之间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若阿尚有心与他相认的话,或许,荣王很快也会得知阿尚的存在……

    倘若喻增是叛徒,她便不必再担心阿尚会倒戈荣王。

    阿尚最忌背叛,一旦知晓喻增是荣王一早安插在阿尚身边的眼线,那么,阿尚待荣王,便不会再存有昔日情分。

    而荣王如今既起反心,在阿尚不愿选择他的情形下,他便也容不下如今的阿尚。

    到那时,阿尚就会知道,最好的选择,还是回到她的身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此时反而很希望喻增就是那个叛徒,一个喻增,若能换得阿尚和荣王再无联手的可能,无疑是合算的。

    圣册帝一如既往地,周密地谋算着此中得失输赢。

    马行舟离开甘露殿时,天色已经暗下。

    他待回到家中,便要给婉儿写上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的使命,便是“暴露圣意”,而随之一同暴露的,便是婉儿的立场。

    是,马家的立场从来不是秘密,不管有无此事,荣王府对婉儿的提防都不会减少半分……但有些窗纸,正面捅破与否,总归是有区别的。

    尤其是如今这般时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若激怒了荣王府,婉儿是否会有性命之危,只在那些人一念之间……

    想到孙女在信中屡屡提及荣王仁厚之言,马行舟在心底深深叹息了一声。

    仁厚善恶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大局当前的立场,立场不同,便注定会有生死对峙之日。

    早在决定让孙女嫁去荣王府的那一刻起,他便该料到今日了……

    只是他仍未想到,短短一载余间,局面便会演化得如此之快……

    或许这一切早就开始预演了,在一桩桩事件和频发天灾的推动下,终于从百姓个人的不满与苦难,演化成了整个国朝的灾难。

    而身为天子近臣的他别无选择。

    寒风中,身为祖父的马行舟,压下了眼底那一丝不忍之色。

    这个年关,注定在挂心中度过的,远不止马相府上一家。

    谭离家中父母,也在念叨着远行出使的儿子。

    “一国使者,出使外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差事,旁人挤破头都求不来呢。”

    “但也凶险得很呢……”谭母担忧道:“原想着本本分分做个文官而已,好过武将那般拿命去搏……可如今怎也这样叫人挂心?”

    “也不看看现下是什么世道……”谭父也忍不住叹气:“什么武将文官百姓的,都是在同一口锅里头煮着,哪有几个能安安稳稳睡觉的。”

    “锅里煮着好歹还热乎呢。”谭母拿针在鬓边蹭了蹭,边缝补着手中衣裳,边道:“可怜这天寒地冻的,往东北去哪儿能受得了……听说那边在外头是不能摸耳朵的,一摸就要掉下来了。”

    他们是南地人,谭离是最怕冷的。

    “真的?”谭父头一回听说,当即很是不安:“那咱们儿子回来,耳朵还能保得住吗?他可不经冻!没了耳朵,还准他做官吗?”

    “我哪里知道……”

    同样忧心谭离的,还有湛侍郎。

    此次出使东罗的,包含宋显谭离在内的同批进士,共有五人。

    湛侍郎起先还庆幸,这回带苗苗的终于不是他了,换成门下省的魏侍郎了。

    不过这批苗苗们,已经大有长进,相对当初而言,要好带得多了。

    大半年的时间并不算久,换作从前,刚入仕的官员不过是刚摸清一点官场门路而已,尚且轮不到分配要职。

    但这批进士不同,他们有着前人没有过的机会,也承担着这机会带来的艰辛。危在旦夕的国局,迫使他们快速地褪去着文人的天真。

    此时此刻,湛侍郎忽而理解了当初他带宋显等人去往洛阳赈灾时,老师叮嘱他“将这茬苗苗们全须全尾地带回来”时的心情。

    说到老师,近日天寒,圣人免了老师的早朝,他倒有几日不曾见到老师了。

    好些时日没被老师骂,头都有点痒了……

    哎,今年京师官员想要封印年休大抵又没指望了,好在今日下值还算早,头痒的湛侍郎一合计,让轿夫换了条路,去了褚尚书府上。

    去了才知,头痒的不止他一个,乔祭酒竟然也在。

    噢,算一算日子,国子监已开始休年节假了……教书的就是轻松,湛侍郎不禁有些眼红。

    休假中的乔祭酒无事可做,冬日冰钓固然别有一番意趣,但三天一次即可,多了遭罪。

    余下闲暇,不如来找太傅下棋,还能蹭一蹭炭盆——不知为何,太傅今年的炭盆,烧得甚是阔气,炭是最好的银炭,一丝烟雾都无,且一摆就是两盆。

    棋桌旁摆着一盆,他家阿无,还能独占一盆。

    湛侍郎瞧见了罩着铜丝熏笼的炭盆旁酣睡的黄白毛色的狗子,见它还穿着碎花袄子,不禁觉得稀奇,弯身上前,嘬嘬逗了两声。

    阿无睁开眼睛,哼唧了两下,大约是烤得太热了,扭滚过身来,四脚朝天,露出肥嘟嘟的肚皮。

    看着那张狗脸,湛侍郎轻嘶了一声:“此犬乍然一看,怎有些人里人气的……”

    正下棋的褚太傅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岂止是人里人气,再细瞧瞧,还有些僧里僧气的呢,头一日让下人备狗食时,他都忍不住问一句,此犬是吃素斋还是别的。

    也不知这乔央,从哪儿找来一条和大云寺早前圆寂那位这么像的狗子,只怕让那位还俗来生,都生不出这么像的。

    湛侍郎逗了会儿狗,上前观棋,不由赞道:“老师这两步实在高明啊……”

    褚太傅没好气地道:“观棋不语,喝你的茶去。”

    湛侍郎笑着应“是”,只觉被老师呛了一句,浑身都通透了。

    他倒也不是天生贱脾气,实是局势让人疲惫不堪,偶尔能躲得片刻清闲,在老师跟前坐一坐,吃杯热茶,听老师一如往常地训上两句,便觉得不那么紧绷了。

    老师的存在,如同泰山,叫人仰望,也叫人安心。

    4200字,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