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渭水殇殇关中血,耄耋犹忆入秦时 下
    至于双方争执,秦王政心里实际很清楚,相邦吕不韦将郑国建渠的想法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秦国也有水工,也深刻探讨过,对于郑国的构思,都是大为赞赏,好处就是关中沃野千里,不再有洪涝灾害,文官当然支持。

    军方反对,主要是这建这渠需要大秦十多年的全力投入,至少三十万人力的长期消耗,那么东出资源难以为继,以大秦现在的国力,十余年,灭掉东方一两国错错有余,让强悍的大秦百战之师憋在函谷关内,岂不憋屈?大秦世代君王以统一天下,还百姓一个安康的太平盛世为己任,十几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有的时候这就是一代人,作为军方最高的几个人那时候是否在世都是个问题,军方反对是很正常的。

    双方各执一词,都非常有理。

    所以,秦王政还是愿意自己看看这个郑国,到底何等人物,韩国过来的消息是让人有些担心,因为从记录上看,郑国来秦之前,韩国相邦张平张天祐可是亲自见过他,张天祐是何人,自己当然清楚,与其父张开地五世相韩,也就是说父子两在韩国做了五代君王的相邦,张开地在韩昭侯韩宣惠王与韩襄王手里为相,张天祐在韩釐王与韩桓惠王手下为相,算得上在韩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家也是韩国第一世家。

    有传闻当年韩国在秦军压力之下,韩王决心将上党之地赠送给秦国,就是这个张平怂恿下,韩王私下指使上党太守冯亭将上党之地转送给赵国,让秦赵两大强国决一生死,当然,这是传闻,没有任何证据,不过,这可以看出,这个张平不是等闲之辈。

    这个传闻之外,还有个极其确定的事情,张平是韩国所有臣工中合纵抗秦的中流砥柱。

    这么一个合纵抗秦的中流砥柱偷偷的见郑国,是做什么?安的是什么心?郑国来秦真正目的是做什么?

    就因为这件事,军方大做文章,极力证明郑国没什么好意。

    当然以吕相邦为首的文官一方倒是说,这张平就是不愿秦国使用郑国,所以就特意见了郑国,不然私下见面,要做到没人会知道也是不是没有办法的。

    而现实中,关中最大的水患就是泾水,是一直存在的,在大秦的文书之中一直有个记录,李冰之子李二郎西去之前曾说,关中应该建一渠消除泾水水患,李冰父子先后辞世后,大秦再也没有那么厉害的水工,可以主持修建这条沟渠,所以一拖再拖,今日天下第一水工郑国来秦,当然受到秦国上下的重视。

    秦王政心里蠢蠢欲动,按捺着自己的心,自己尚小,实际上权利并不在自己手里,现在的自己只是这大殿里的一尊木雕泥塑而已,虽然说是自己是秦王,看起来无比尊贵,但是场内没几个会真正听从自己的意见,从这段时间的事情可以看出,权利主要是母后吕相邦嬴秦王室军方代表麃公手中,政事决断并不是秦王印玺有用,而是太后印玺相邦印章一起用才有效,而动用万人以上军队,需要太后和麃公的印章一起才有用才行,而自己的秦王印玺要自己亲政之后才能有用,现在离亲政的时间还很远,但是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却是难以压抑。

    太后只有一人,相邦吕不韦这边却有一半文官支持,这主要是非楚国的秦国外来人员,吕不韦一方也有军方人员支持,齐人蒙骜是吕不韦举荐,经大小四十余战,已经成为军方代表之一,蒙骜的蒙家军也有两万,极其有实力,阳泉君代表的是华阳老太后,楚系朝臣,当年相邦吕不韦就是通过阳泉君见到当时的华阳夫人,将自己父亲莊王走到秦王的位置,阳泉君虽然位置并不高,但他代表着华阳老太后,影响力并不弱,阳泉君总是给秦王的感觉,自己欠他的,而麃公代表着嬴秦王室和大秦军方。

    据说当年,麃公也是王位的有力传承人,只是棋差一着,但是落选之后,他的心态摆的很正,心甘情愿的帮助后世君王,没有丝毫篡权的心思,在自己兄弟死后,他的两个王儿背后实力大打出手,本来他那时候是有机会的,但是他毅然决然的执行了兄弟秦莊王的遗愿,伸出手将当时的太子政扶上秦王之位,由于他的淡然,不争不抢,正因为如此,得到秦国王族的认可,继承了驷车庶长之位,当所有事情平定下来,候上一任驷车庶长拿出莊王的遗诏,给与他公爵之位,公爵之位,这可是连商君所没有的爵位,自惠文王以来,王位之下最大的也就是侯爵,公爵只有这一例,绝无二例,他在大秦有超然的地位,他的身后还有大秦军方支持。

    秦国军方是七国中最为单纯的,他们只拥立秦王和秦国王室,很少有政治倾向,几百年来,只有三个特殊案例,第一个当然是昭王期间,穰侯魏冉,位极人臣,有支军队是极其有政治倾向的,几乎是穰侯魏冉私军,后来这支军队在魏冉离开后也被并入蓝田军,第二例,就是吕不韦安排的蒙骜将军,现在仅次于麃公老将军王龁之后,王龁已经重病在床已经很久了,听说未必能撑得过这个冬天,自己前段时间都去慰问过他,位于蒙骜将军之后,还有张唐等人,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当初长安君成蟜的拥趸将军壁,将军壁现在就是军方排名在十号开外,排在蒙骜张唐桓齮等人之后,影响力并不大,但是和成蛟争夺秦王王位的过程中,将军壁可是坚定地站在成蛟身后。

    所以麃公如同大秦镇国人物,麃公这边还有老相邦蔡泽支持出谋划策,老相邦刚成君蔡泽是老秦王昭王时代最后的一任相邦,先王上任之后,老相邦刚成君蔡泽却是非常明智,自动请愿卸去相邦职务,吕不韦却如愿以偿地坐上相邦之位,吕不韦为了减少麃公的实力,所以一上任就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为相,说是帮助燕国,共同对付赵国,毕竟蔡泽本身是燕国人,又在秦国历经四世也有很多文官力挺,有他帮助麃公,吕不韦也很难收服朝堂之上那些文官们。

    蔡泽赴燕为相之后,在朝堂上,麃公不大出声,毕竟自己并不懂政,这就是吕不韦的老道之处,没有蔡泽,麃公就像拔了牙的老虎,不懂朝政,所以只能旁听,加上太后的帮衬,朝堂上的文官们,很快大部分也被吕不韦笼络过去了。

    朝堂之上也有第五方,以昌平君为代表,有一帮人支持昌平君,特别是楚系秦国外来官员,这是先王临走之前提拔上来的典客,典客虽然只是九卿之一,但是有华阳宫的帮衬,倒是小有规模,但是这些年在吕不韦的攻击下,居然风雨飘摇,却没有倒下,甚至位置都没有换一下,对于秦王政看来,此人却有非凡能力,只是在朝堂之上,他的话语权并不重,只是由于位置原因,来秦的楚人却多了一个选择投靠。

    华阳老太后虽然并不在这承平殿,但是一生就在这秦国王宫之中,影响力并不比刚回来四年的母亲低,加上长辈之尊,母后见到华阳老太后,还要尊称:母后!

    北宫依然是以华阳老太后为尊,加上阳泉君,楚系朝臣更多的选择投靠到华阳老太后这边,祖父秦孝文王虽然为王只有几天时间,但实际上执掌权柄时间还是很长的,曾祖父莊襄王晚年,由于体弱多病,祖父安国君可是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很长时间,那时候华阳老太后却是万千人恭维,是楚人的核心,凝聚了一大波人,那段时间楚国来秦潮却是有一大波。

    至于长安君成蟜也是一方势力,毕竟当年也是有很多人跟随,希望他成为秦王,但是秦王政上台后,很多人相继离开了,所以他的势力极其微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只是将军壁有点实力而已。

    朝堂上还有一些清流,不在任何派系之中,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廷尉隗林,隗林是楚国人,但为人刚直不阿,判案不偏不倚,对谁都敢顶,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太后,大权在握的吕不韦,还有尚未成人的秦王,他都敢怼,身边慢慢汇聚了一些清流,俨然成了秦国清流的领袖,这让太后赵姬和吕不韦的头痛不已,但是清流谁也不愿意得罪,结果隗林的位置越坐越稳,虽然上不去,但却无人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