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己所擅长的部分,郑国自信地站起来,指向远处的工地:如果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么,对于水工来说,治国如同开渠,想当年大禹治水,大禹之父鲧有息土,却无法治水,大禹一定做过考察,也思虑了很久,也有可能做了一些实践,最后才明白堵不如疏,才会领导天下人将这大河治理好,而老臣,却认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引这渠就是外臣多年来治水的心得,在堵不如疏之上,疏不如引。外臣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建成一条什么样的渠,而设计的时候就勘察了泾水以东和洛水以西,多少旱地多少盐碱地根据山川河洛的地形,分析了渠应该如何走走向,现在这三百余里每一寸土地已经在外臣心中,每一段需要多少人,每一段需要下沉多少,挖多久,这坝建多高,这心里要有谱,哪些石匠活,哪些人适合木工活,这都需要清清楚楚,特别是最难的部分在哪里,还有为了防止这里的水患,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最重要是未来开瓠口要注意什么,都要早做准备,这些皆在我心中的,至于外面运输,自然有沟渠丞来负责
郑国侃侃而谈,越越说越兴奋,越说越多,像是止不住一样。
许久之后
先生大才!秦王政恍然大悟,站起来朝郑国一礼:寡人受教了,寡人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可为寡人之师,太傅之职!
秦王政恭敬的朝郑国,正欲跪下,口中念叨:郑师在上!
郑国哪敢让秦王政跪下跟自己行礼?连忙扶起秦王政:大王,折煞老臣了,老臣只是说了一番话而已!
常言道:一言也为师,何况指点寡人多矣!
郑国一愣,有点不明白的问道:老臣哪有指点大王?
郑国感觉这秦王赖上自己了,一脸无奈。
郑师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这是其一,防幽幽众民之口甚于防川,治理国家首先要想好自己想把国家变成什么样子,才能考虑下一步,有了目标后,要考察,就有如郑师勘察泾水以东,洛水以西区域,心里对天下各个国家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才能知道未来国家该如何,其次就是要利用公卿的能力,分段去实现,提拔人才,使用好人才,将人才安排在他们最适合的位置,人尽其才,对所有隐患做好万全准备,包括对外交流都要用专门的人
郑国对于秦王以郑师开头瞠目结舌。
秦王政滔滔不绝的说,郑国目瞪口呆,自己只是将自己懂得治水说了一遍,这秦王政居然想出这么多治国理念,这等天赋自己生平仅见,如同老子道德经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天下大道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领域,想明白了,都是差不多,可以触类旁通,难怪秦王说自己指点他。
郑国根本没听到秦王政后面说的是什么,但是这弟子能收么?收了,别说韩王不容,秦庭也难以容纳。
郑师
郑国愣住思考的时候,秦王政已经说完,朝郑国喊了一下。
大王,这万万不可,这是将老臣置于火上烤
秦王政倒是明白,见郑国以此为推托,微微笑道:好,只有我们两人的时候,你就是寡人的郑师,外人面前,如同之前,如何?
郑国一阵无奈,知道这是秦王最后的退让,今日收下这弟子,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祸!但是,秦王这样礼遇自己,他日,自己何忍心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大王是君王,学习各种治国之道,取百家之长,百家之道之所以长期存在,自然有他存在道理与价值,秦国从商君以来,一直以法制为主,百年多来,秦国从落后变成强大,万民富庶,所以大王应该主要学习法家之学,辅以儒道墨兵等治国之策精华,方为大道。
谢恩师指点!
大王,今日天色已晚
好,今日到此,谢谢郑师指点!
大正宫,秦王政看着天下地图思虑着
蒙恬
臣在,大王
你偷偷的帮寡人去查一下!
什么事?
郑师此次来秦,家人眷属有没有一起来!
郑师?蒙恬有些疑惑,自己可是没听说过有此人。
寡人已经拜郑国为师了!
蒙恬恍然大悟,从小一起长大,怎能布置大王的心思呢?
禀大王,此事臣已经查过了!
哦?秦王政看向蒙恬,自己这个伙伴倒是让自己省心,他和王贲不一样,很多事情自己问起的时候,他已经办完,于是问道:你说说!
大王,此次郑国前来,除了随身几个弟子,别无他人!
秦王政眯着眼睛看着地图,不知道思考什么!
蒙恬和王贲在旁边默不作语。
王贲!
在!
你去麃公那!
麃公?
是的,麃公,每年秦国大军都要往外征战,寡人记得今年尚未对外用兵,此次让他调用军队,东出雒阳,攻打魏国,选择某一个城池,要求此地与韩国国都新郑不超过两百里,同时派出一人,告诉韩王,将郑师家眷全部送入咸阳,不然,大军南下跟他要人!
嗨!
王贲和蒙恬都明白,这招很毒,明的攻打魏地,实际上就是向韩王示威,逼迫韩王将郑国家人送到咸阳,郑国孤身一人来到咸阳,家人眷属都没跟来,这问题很大,以这些日子大王对待郑国,郑国就算是冥顽不灵,也该快要感化了,所以大王是保护郑国的家人,这才能彻底解决郑国三心二意的问题。
只是王贲顿了一下。
只是什么?秦王政回头看向王贲。
出兵这种大事,不用告诉太后和吕相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