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商君的封赏实际上在商鞅变法之前就定下来的,而不能算变法之后,而且当时商於一带贫苦,从秦王政角度说,甚至可以理解为孝公用封地将商君放上了祭坛。
秦昭王继位之后,由于宣太后的原因,实际上改变了秦国制度,四贵都有封地,这更多是楚国的制度,四贵,有两人是嬴秦王室,宣太后和惠文王的儿子,秦昭王的亲弟弟,从那时候开始秦国有了封地的侯爵,就像文信侯吕不韦,那是有从龙之功,不,算得上是扶龙之功,自己父王几乎是吕不韦一手托上秦王之位的,而吕不韦才有了文信侯爵位,但当时没有真正的封地,那时候也是虚封雒邑,后来是吕相自己领兵灭了东周,夺取雒邑,在才有了实际的封地。
这长信侯可以封,食邑十万,要是封地,对于任何君王都要慎之又慎,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以下,毕竟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嫪毐会获取如此大的功劳,如果不是老将军面有戚色,而且自己也了解老蒙骜,自己都要认为蒙骜老将军从文信侯那边跳槽到山阳侯那里了。
大王说的是!吕不韦无奈的看了一眼赵姬,这个女人是彻头彻尾的投向了嫪毐,此时的吕不韦很想问清楚老蒙骜,吕不韦却非常清楚蒙骜不会背叛自己,至少老蒙骜的能力和心中的骄傲,不至于会堕落到归顺于一个宦官门下。
大王英明!麃公一叹,还好大王反应快,要是太后直接说出来,这事就没有回转余地了,就只能对着干,伤筋动骨,现在朝堂的形势,大王不适合和太后闹掰。
此次战功秦王政看向麃公:麃公,你按蒙老将军的先奖励下去,至于本次功劳前三奖励,容寡人思考一下!
嗨!麃公迅速看了一眼秦王和吕相,马上明白,大王是故意的,前三都暂停,至少不是针对山阳侯,这夺取山阳之后,这山阳好像应该给嫪毐,嫪毐可是名正言顺的山阳侯,而且有了这战功,当然应该将山阳赐予山阳侯,但是大王只字不提,吕相好像也忘了似的,三人极其默契。
嫪毐心里虽然觉得可惜,但是大王说清楚了,择一地!或许,更好,这个自己或许可以和太后在床上好好商量一下。
秦岭,草庐之中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秦王,另外一个是一个中年男人,马脸之上一对细小眼睛。
秦王政放下手里的竹片,这上面是尹亥承的介绍信。
魏缭,魏国人?
是的,魏国大梁人!
为何不辅佐魏王,而来秦国?秦王政问道。
因为大王!魏缭心里一叹,那尹亥承回山说起眼前秦王政的那番言论,顿时让师兄弟们争论,最后是门主决定让自己下山,因为根据尹亥承的话,秦王身边现在最缺的就是精通战略的人,所以在精通战略的门徒之中选择了最不出众的自己,鬼谷门徒就是这样,最不出众的下山,包括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
那好,你跟我说说,秦国如果要东出首先应该出兵哪里?秦王政有意考校一番。
魏缭知道,竹简之上说明了自己擅长于战略,这个问题就是秦王考核自己,而这个问题自己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大王,秦国这些年以来的战略都是错的!魏缭一口气将秦国的策略都给否决了。
错的?远交近攻是错的?
魏缭摇了摇头道:远交近攻没有错,错就错在‘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
你如何知道?秦王政当然也知道,但是秦国朝堂从不敢泄露出去这一战略大策,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是秦昭王时期就定下的战略大策,这战略在秦国核心人员中称呼为秦齐之刃,拦腰斩断五国的秦齐之刃,自己入主秦国以来,母后亲政,吕不韦领政,麃公领军,吕不韦蒙骜等人数次东出为何屡屡攻魏而不是其他诸侯国,说白了就是为了执行这一战略大策,不过,上次蒙骜出征之后,大秦已经和齐国已经国土接壤了。
秦国东扩,屡屡攻魏,就能明白!魏缭脸色不变,继续答道。
秦王政点了点头:那为何是错的呢?
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看起来非常高明,将合纵的一分为二,北面赵国和燕国本身就不和,而南方却是魏韩和楚国,不让他们接壤,他们自然不能合纵
秦王政当然明白这策略的意图,但总觉得有些不妥之处,但总找不到原因所在,本以为是自己军事上学得不多造成的,于是不免对魏缭的话有了兴趣。
这看起来非常高明,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真正隔绝他们,草民听说,五国合纵多次联合秦国背后的西戎义渠等外族,他们和这些外族可是隔了整整一个秦国,何况远不止百里之遥,这些城池并没有连在一起,中原之地皆是平原,阡陌交通往来无以阻拦,商旅行人也无法控制,如果秦国花人力物力阻拦,且不说有用没用,就说这人力都是几十万计,就算秦国养得起,能阻止诸侯信使往来,还能阻拦商旅行人?就算秦王吕相可以,秦律可以么?
秦王政一愣,的确如此,那五国就算被拦,但是却无法阻止他们联系,这这一带就会受到南北夹击,毕竟秦律本身不允许这样阻止民计民生。
就算秦国都可以,那么齐国也能按照秦国的意思去做么?魏缭继续问道。
秦王政当然明白,这根本不可能,齐国怎么可能为秦国干扰民计民生呢?何况这些年,齐人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为秦国而得罪五国,可能会受其他五国征讨。
就算秦齐两国都可以,那茫茫东海,那东海龙王也能帮秦国?
当年五国伐齐,听说楚国就是通过海上支撑着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