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5年3月初,京城
吴三桂听到周铉率领祖大弼、周遇吉、曹变蛟三人去建虏腹地的消息后,既羡慕又生气。
他很怀疑当初“驰援京城行动”时,周铉就已经有此想法,但并未和自己通气,才造成如今如此局面。
目前,在这个城墙下面,他的骑兵数量最多,但兵力并不多。呆在这里,尽管不辛苦,也还算安全,可憋屈、受限和不自由啊!
这接近十日来,吴三桂手下的副将、偏将、千总等不断抱怨过来,让他心里很不好受。
这里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如果要从京城外城购买酒、肉等,那真是宁远城10倍以上价格。幸亏吴三桂的骑兵当初跟随周铉一起打仗,缴获的东西和奖赏较多,家底还很丰厚,还能吃得起,过得下去。
吴三桂的副将、偏将和千总看过其他军营里的情况,那可真是个惨啊!
因为没有银子,只能吃朝廷给的粮食,所以每日只能五成到六成饱,更不要说肉食和酒了。
这日下午,洪承畴的侍卫喊吴三桂去中军大营。
等吴三桂到达时,他惊奇发现有另外几个未见过的官员在里面。
待洪承畴简单介绍过后,吴三桂这才知道,原来是都察院三个御史和兵部郎中。
在此之前,吴三桂还几乎没有与都察院御史打过交道。
要知道,都察院御史乃正四品到正三品文官,身份极高,连陈新甲甚至内阁成员见到了都有些担心,因为朱元璋赋予了御史弹劾朝中任何大臣的能力和地位。
吴三桂并不知道这些官员找他的原因,况且,洪承畴在此之前也未与他通过气,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事实来回答。
相互寒暄过后,一御史问道:“吴总兵,这次周国舅去建虏腹地杀敌,你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不知道!很难说,这个计谋有一定风险,建虏腹地还有不少兵。”
“但周国舅带的人马可不少,加起来有8000骑了。”
“竟然还有这么多,应该对建虏有相当的破坏力。”
“你也觉得骑兵多啊!这骑兵是怎么来的,知道吗?”
“不知道,在山东时,周国舅为了护卫济南府,招募了一些人马。”
“可这是骑兵,不是步兵!如果不是提前准备,很难有这么多骑兵。”
“大人,这我就不清楚了!”
“兵部尚书陈大人去济南府时,是否有人提出这个‘围魏救赵’计划?”
“没有人提出过!”
“周遇吉总兵、祖大弼总兵知道“围魏救赵”计划吗?”
“本人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
“如果周国舅这部分骑兵加入‘驰援京城行动’,是否行动就会成功?”
“有可能,毕竟又多了5000骑兵,我们战斗力和信心会增强很多。”
“为什么周国舅恰好在通州附近救援了周遇吉总兵、祖大弼总兵和曹变蛟总兵呢?”
“这个不知道,也许是碰巧吧!”
“周国舅原本不是要留下来守护济南府吗?你们提前知道山东的建虏撤兵消息吗?”
“周国舅是要守护济南城,而且还做了很多准备。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山东建虏撤兵的消息!”
“山东巡抚王公弼和你们的关系熟吗?”
“打交道次数很少!一般都是周国舅和他们见面的。”
“不过我们听说,周国舅给了山东官员一些银两以及粮草。”
“不知道这些事情!但当时面对2万多人的建虏,大家需要团结起来,鲁王有捐了一些粮草。”
都察院御史与吴三桂又交流了半天,才离开中军营。
待中军营只剩下洪承畴与吴三桂后,洪承畴感叹道:“三桂,做事情难啊!老夫也不知道周铉做事情是否对。但是,他歼灭的建虏数量那可是让老夫很信服、很羡慕啊!”
吴三桂沉默半天,问道:“大人,周国舅这次在建虏腹地能够成功吗?建虏会不会撤兵?”
洪承畴答道:“周国舅在建虏腹地肯定能够歼灭不少建虏,但危险很大!如果建虏撤兵了,反过来说明周国舅在建虏腹地破坏很大,起到了‘围魏救赵’作用。”
吴三桂点了点头。
两人各怀心事,又交流了一阵,吴三桂才离开中军营。
下午时候,陈新甲又觐见了崇祯皇帝,将亲信去见“多尔衮”的事情禀报一番。
崇祯皇帝问道:“陈爱卿,如今该怎么办?周铉的‘围魏救赵’计划也不知道实施得怎么样,是不是故意欺骗朕?”
陈新甲压根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如此评价周铉,于是说道:“回皇上,既然周国舅如此讲,我们再等待一段时间看看,建虏腹地伤亡大,他们顶不住了,肯定会回去。”
可崇祯皇帝心里很急,他要求陈新甲再派人去见建虏头领,只要他们撤兵离开了北直隶,就可以拿到银两。
陈新甲心感不妥,可只能接受这个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