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
    吴群见到杨玉芳的时候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怎么样?漂亮吧?

    杨玉芳抓着裙摆围绕吴群转了两圈。

    你穿什么都漂亮,我就是想知道你咋个穿上侗衣了?哪来的?

    这是吴群第一次看见杨玉芳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老实说人比衣服漂亮多了。

    周周老师送我的,他体型跟我差不多,我穿着正合适。

    杨玉芳说完还低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左看右看扭来扭去,显然对这一身很满意。

    周老师?他什么时候会做这些衣服了?我都没见她跟谁学过这些手艺的。

    吴群嘀咕到,这些手艺活对以前的农村妇女来说很平常,吃穿住行都要自己来弄,对于周雅南这个城里出生的姑娘来说就陌生多了,因为可以买,省时省力,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所以在自己动手和购买成品之间她们都倾向于后者。

    小群,你过来一下。

    吴群正在思考人生,周雅南在里屋叫了一声,把吴群拉回里现实。

    好的!我马上来!

    吴群听到召唤连忙往里走,进了房间发现周雅南正在摆弄一件新衣服,一件新的男士侗衣。

    把你身上的西装脱了,换上这个。

    周雅南把手上的衣服塞进吴群手里。

    啊?

    吴群一脸茫然,在这之前没人告诉他要换衣服。所以他拿着衣服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试一试,我亲手裁的,照着你的身材来的,应该没有问题。

    周雅南又给吴群扔过来一条同款裤子。

    好的没有问题,我马上换。

    周雅南的话吴群敢反抗吗?当然不敢,所以他老老实实拿着衣服裤子去自己房间了。

    不得不说衣服确实很合身,显示了周雅南精湛的裁衣技术和精准的眼光,就是这衣服穿吴群感觉有些别扭,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穿本地佬的衣服了。系扣子都有点不太会了。

    衣服换好,吴群穿去周雅南那里溜达一圈,周雅南上下打量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

    还不错!挺合身,帅气!

    周雅南拉着吴群转了两圈,那表情越来越满意。忍不住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

    周老师你就看我笑话,我再帅也比不过任老师啊!

    行了,少在那油嘴滑舌的,进学我也弄了一身,不过只有一件外套,没你这么多讲究。毕竟今天你是主角嘛!事先没告诉你,不怪我吧?主要我这也是临时起意,这两天晚上才把这衣服弄好的。br>

    周雅南帮着吴群整理一下他的袖子衣领,理了理有皱纹的地方,尽量给他拉抹平整。

    怎么会呢!周老师你的任何决定我都无条件支持。

    哎哟,我滴哥哥,你穿的可真够花里胡哨的。

    吴丽估计是进门准备和周雅南说点什么,一看见吴群这装扮大呼小叫起来。

    玉芳姐换了没有?不可能只有你换吧!

    换了!换了!

    我要拍张照片发朋友圈,你俩站一块。

    吴丽掏出手机开始摆弄。

    我把任老师一块叫过来拍一张。

    她临时改变主意了,这点和周雅南学的很到位。

    任进学正在和杨国兴喝茶聊天,让吴丽给叫过来拍了一张全家福。

    一共拍了二十来张,等下我选一张好看点的上传。

    给我也发几张。

    周雅南说到。

    哎!现在的年轻人可真够幸福的,要啥有啥,我跟南屏结婚那会哪有这么多讲究。

    杨国兴端着茶杯,看着忙碌的人群感慨万千。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乡亲们都在为生计奔波着,学校的大门也打开了,篮球场成了晒谷坪,一块又一块四四方方的稻谷豆腐块把操场分割的整整齐齐。偶有老母鸡带着鸡仔想过来偷吃,就会被乡亲们挥舞着扫把赶走。

    再远的地方就是山那头的梯田,被一层又一层半透明的云雾围绕着,田里有人在用小型收割机收稻谷,有人拿着镰刀手工收割,还有人赶着牛把手上完稻谷的田重新翻土,准备下一次的种植,田的一旁火光冲天,是有人在烧稻杆。既达到了除草的目的,还可以当肥料,一举两得。

    剩下一些得空的,都来吴群这帮忙了,毕竟任进学的面子谁敢不给?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几个篮球场都是人。大家有做菜的,劈柴的提水的剁肉的,还有拿着田字本带着圆珠笔在人群里登记的,各种声音彼此起伏好不热闹。

    我跟南屏结婚那会。一辆永久,一台黑白电视机,婚宴也寒碜的很,一桌只够上一小盆肉,婚后我们房子都没有呢!租房子过了四五年。哪里像现在的小孩子,父母都准备妥当了,不愁吃不愁穿,娶老婆那排场动静老大了,你瞧瞧这阵势,整个一加强连。

    杨国兴看着人头攒动的操场又感慨上了。

    是啊!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有了盼头,排面不就来了?以前是穷讲究,现在是排面事。都是好面子,这里子他不一样,底气自然就不一样。

    任老弟你打小可不缺东西,那可是太子一样的生活,想不到你也有如此感慨。

    杨国兴有些意外地看了任进学一眼。

    我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十年,早就不分彼此了。这里的一切就是我的一生。你说我能不感慨吗?

    那你还把自己房子弄的这么好,不是说要同甘共苦嘛!

    这叫标杆效应,为的就是给乡亲们一个盼头,让他们有为了下一代奋斗下去的理由。

    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