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八十章 帝国的巨舰正在启动……
    弘治朝的二月,这是一个忙碌的月份。

    天刚蒙蒙亮,举人毛澄便早早起床,开始赴考前的最后准备。

    他身穿一袭青布长袍,头戴方巾,显得既朴素又不失文人的儒雅,眼神中充斥着一抹坚定与不挠。

    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仔细检查着自己的文房三宝:笔、墨、砚,确保每一件都完好无损。

    他此刻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这场考试是他多年来的苦读和追求,今朝赴试将决定此生的命运。

    毛澄是一个独行侠,领着自己的老仆人挑着灯笼便出了客栈,背上是考具和食篮。随着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流,缓缓走向顺天贡院的大门。

    顺天贡院门前早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举人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站立,都在等待着开门的那一刻。

    他们在这里或低声交谈,或闭目养神,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氛。

    “这不是毛神算吗?”

    “只不过是瞎猫撞到死耗子!”

    “此人倒是有点小聪明,但会试讲的是真本领!”

    ……

    各省的学子之间都存在着火药味,面对毛澄这个竞争对手,亦是有高傲的江西学子站出来阴阳怪气起来。

    早前京城有关天子南巡遇险的舆论在京城突然火热起来,而毛澄敏锐捕捉到其中的猫腻,亦是将事情汇报给自己的岳父。

    他的岳父陈恺亦是将事情上报兵部尚书刘宣,刘宣当时训斥了陈恺一顿,但事后对陈恺进行了嘉奖。

    作为最早发现事情异常的毛澄,此次算是一个立功表现,所以毛澄亦是因为这个事情在京城小小地火了一把。

    只是人红是非多,如今成为很多自视甚高举子将毛澄视为眼中钉,面对已经三十出头的毛澄进行挖苦:“看他的面相,恐怕已经三十好几了吧?要是本公子,早就到户部报到,老老实实做一个举人官!”

    毛澄保持着一贯谦虚的行事作风,面对熟人通常会主动作揖,对于旁边这些流言蜚语或嘲讽却是充耳不闻。

    颇为意外的是,此次的主考官正是兵部尚书刘宣。

    虽然现在会试已经不兴投门生刺,但他跟刘宣终究通过岳父产生联系,所以他现在行事更加的低调。

    兵部尚书刘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之一,而今带着一帮考官出现在这里,然后进行固定的考前仪式。

    随着贡院大门缓缓开启,举人们依次排队进入。

    毛澄跟随队伍前进,心中暗自祈祷一切顺利,哪怕折点寿亦认了。

    在入场口,他接受了严格的搜检。

    搜检兵仔细地检查他所携带的考箱、食物和被褥后,又让他脱掉身上的衣服,确认没有夹带任何违禁物品后,才允许他进入考场。

    毛澄沿着宽大的甬道先寻找自己所分配的天字号考巷,而后寻得被分配的九号考舍,便开始跟其他举人那般放下行李打扫考舍的卫生。

    当所有考生入场,贡院大门缓缓关上,而这个门需要第九天才能重新开启。即便这里发生火灾,亦是优先于自行灭火。

    明远楼的三声鼓响,考试便正式开始了。

    毛澄深吸一口气,看到刚刚派发下来的考题,提笔开始答题。

    他的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刻的努力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而他十分渴望投身于这个蒸蒸日上帝国的建设之中。

    正当文科会试如火如荼的时候,武科亦已经悄然开启了。

    由于当今帝王弘治十分重视军队建设,所以武科进行了改革。在武举的基础上,又创建了武学院,供全国各地的潜力武举人进入学院深造。

    天刚破晓,朝霞映照在武学院大门之上,铜钉闪烁着微光。

    学院门前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武举人汇聚于此,他们或身穿棉衣,或穿丝绸,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军事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钟声响起,学院大门缓缓开启。

    年轻的戚景通迎着落在自己脸颊上的朝阳,看到这座属于军人的新天地,脸上不由地浮起了灿烂的笑容。

    他跟随着前面的武举人,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这座神圣的学院。

    他们踏过青石铺就的道路,两旁是一尊尊肃立的将士雕像,中央的位置正是大名鼎鼎的武圣关二爷。

    戚景通跟其他武举人那般,跟随一个武学院的官员来到位于学院中轴线上的宽敞大厅,厅内摆放着数排桌椅。

    每位学子面前都放有一张试卷和笔墨纸砚,这是他们的第一场考试。

    考试的内容涵盖兵法、战略以及历史典故等,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此次对海洋知识和地理方面的考题占比最重。

    戚景通拥有一颗向往新世界的心,凭借着这些年所积累的知识,当即跟其他的考生那般在试卷上作答。

    厅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现在的武科保留目不识丁的武魁和懂得兵法的武状元两条路子,只是从第一届的武魁林远扬和武状元俞元赞的职位可知,后者的成就点会更高一些。

    虽然现在武举的考核大大放宽,但增加了武学院这一关。而今武举人只有通过武学院深造,这样才能获得武进士的功名,成为大明帝国储备将才的种子。

    此次只要能够进入武学院,而且能够顺利结业,那么他们便可以从副百户或百户起步,亦会进入帝国的重要军事人才的培养计划中。

    按着兵部目前的规划,以后的将才将优先选用有武学院毕业证书的将领。

    戚景通原本可以通过过继给大伯戚宣换得世袭百户的军职,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过继给大伯,而是决定一个人前来京城拼上一把。

    虽然选择这条路会更加难走,但他想要堂堂正正做一个男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帝国建功立业,亦要替自己家取得一个世袭的军职。

    在结束文试后,他们这帮考生便被带到后面的大校场内,这是一场占比最重的入学前测试。

    这里早已布置好了各种兵器架和靶场,考生们需要选择自己擅长的兵器进行武艺展示,展现出了扎实的武术功底。

    到了射击环节,原本他们需要统一进行弓箭射击,但现在考核已经放开,考生亦可以使用火铳射击。

    在见识或见闻燧发枪的威力后,大家都晓得火器才是军事的未来,所以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了火铳射击。

    戚景通选择的是弓箭,倒不是他看不到火器的光明未来,而是他始终觉得基础扎实才能成为真正的将才。

    “你刚刚两场考得怎么样?”

    “发挥得还行,我觉得我还是有很大机会被录取!”

    “好好努力一把,咱们结业便是分配到海外充当军官呢!”

    ……

    结束两场考试后,几个相熟的山东武举子聚到了一起,而他们其实早已经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对人生明确了目标和理想。

    虽然到海外驻军的日子比较艰苦,但海外驻军的待遇好是公认的事实,特别越来越多归国的退伍军人携带朝鲜美人归来羡煞旁人。

    尽管在海外嫖娼让人不齿,但中下层军士都是血性方刚的年轻男子,而今能够到海外驻军成为很多底层军士挤破脑袋想要前往的地方。

    特别东海军区和南洋军区的编排不断扩展,即便进入武学院深造的他们,未尝不是想要借武学院这个跳板到海外军区担任军官过好日子呢?

    戚景通只是在旁边站着,并没有参与这个话题。

    他对海外驻军的事情自然早有所耳闻,亦是知道越来越多的军人向往海外,甚至他戚氏一族的一位堂哥是第一批前往参治岛驻军。

    原本大伯可以将堂哥调回来官升两级,结果直接遭到堂哥拒绝了,理由是海外更像是一个军人,而且他愿意为陛下常驻新领土。

    戚景通其实知晓堂哥是舍不得他那个朝鲜相好的女人,不过从堂哥所说的神态来看,确确实实对大明和陛下充满着忠心。

    他内心亦前往海外,倒不是被堂哥所构绘的朝鲜美女所吸引,而是想要成为真正的军人,替大明帝国和皇帝开拓新领土。

    若说火器是军事战争的未来,那么海外才是他们大明军人的未来。

    下午时分,最后一项考试是模拟实战演练。

    考生们被分为两队,每队需制定战术,并在虚拟的战场上进行对决。这不仅考验学子们的武艺,更考验他们的智谋和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这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学院将根据他们在兵法答卷、武艺展示和团队协作能力三项考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决定是否录取。

    三天后,戚景通跟着同伴一起来到了武学院门前,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列,当即激动得眼泪都落了下来。

    他并不是唯一落泪的,几乎所有被录取的武举人都哭了出来,这既是他们底层人员改变命运的机会,亦将能够完成他们报效帝国的梦想。

    大明的巨航正在缓缓向前,而他们有幸搭上了这艘船,至于大明这艘巨航将会驶往哪处,恐怕只有弘治皇帝才能知晓了吧?

    正当为期九天的会试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正当武学院的录取工作刚刚结束的时候,一场新型的毕业典礼已经隆重召开。

    国子监,工程学院。

    这个新开设的分院并不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内,而是坐落在东郊的运河边上,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大型学府。

    典礼在工程学院的议事厅前举行,这里是平日里举行重要仪式和讲座的场所。

    议事厅前广场宽阔,足以容纳众多师生和前来观礼的宾客,广场四周,苍松翠柏掩映,古意盎然。

    议事厅的前堂充当高台,台上设有一排排精致的几案,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以及象征着智慧与学问的经卷和模型。

    高台两侧,旌旗猎猎,上书“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等校训。

    国子监在三年前便已经增设工程专业,学员从全国各地录取,此次恩惠很多工匠的子弟,不少拥有立功表现的工匠子弟可以免费入读工程学院。

    张伟便是十分普通的一员,他父亲仅仅是底层普通的一名工匠。

    由于他父亲被调到天津造船,且有了一个立功表现,所以他被安排进入这个新成立的工程学院免费就读。

    经过三年时间的紧张学习,这帮学子参加了京津运河修建的实习,一个个曾经浑浑噩噩般的少年已经成材。

    毕业生们穿着统一的黑色衣服,头戴经过改小型斗笠,肤皮都已经偏于黝黑,整个人即儒雅又不少干练。

    随着礼炮三响,典礼正式开始。

    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来到高台上致词,对下面的学子大声地询问道:“咱们是大明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众学子早已经决心要投身于祖国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当即便大声地回应道。

    声音高昂,仿佛要冲破九霄。

    前面观礼的宾客中,除了学生的家长外,还有朝廷的官员和地方的官绅,亦是被这股气势所震撼。

    国子监祭酒新建伯王华在发表一番演讲后,便开始为这一批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对毕业生进行鼓励。

    这一届毕业生以道路和桥梁专业为主,他们将会以桥梁初级师、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身份被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这些人员都将是弘治朝大基建的重要人才。

    不仅仅即将修建的明缅公路,而且还有国内各种的基建,以及将来所存在的海外基础,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

    当然,他们这帮毕业生每个月的初始月薪都是一个银元,让他们迅速成为大明帝国的中等收入人群。

    以大明现在的军事能力,其实已经可以称霸全球,将全球七成无主之地划入大明王朝的疆土并非难事。

    只是想要长治久安,那么就需要大基地支持。即便强如元朝,他们在征服缅甸后,由于交通因素等原因,最后还是放弃了自治。

    反观整个大中华版图,正是这道路畅通,所以宁王在江西造反,哪怕他能够出南昌府,亦不可能做到称霸一方。

    弘治二月的大明帝国,呈现着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只是大明王朝终究是一个疆域超乎想象的庞大帝国,自从朱祐樘继位起,每年都不可能太太平平。

    除了面临蒙古、黎朝和女真人的挑衅外,还遭遇到了黄河大决堤、山东蝗灾和瘟疫等灾害,而今年恐怕不可能侥幸。

    正当京城的百姓享受着温暖最后二月的春光之时,北边终究还是出现了动荡,一份军情由北边通过快骑送了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