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刚刚从萧条中走出来,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远超预期,金融危机连影子都没有,主要经济体更是进入了快速增长轨道,跨国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跨国直接投资在2000年的时候创下历史记录,达1.39万亿美元,随后随着互联网泡沫一路走低,跌到2003年的5600亿美元,而从2004年开始直线复苏,增长超过百分之十。
周新对当下的宏观环境是有感知的,NewPay过去一年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迅速,后台显示NewPay的辐射范围已经覆盖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过程中,NewPay也经历了好几轮的融资,吸纳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资本,欧盟、霓虹、高丽等等,周新在NewPay的持股比例首度降低到了25%以下,这也是周新旗下企业股份占比最低的一家。
当然得益于A/B股的股权结构,NewPay的控制权依然牢牢被周新掌握在手里。
这里为什么没有华国,是因为华国和NewPay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华国的国有资本和NewPay联手成立了NewPay华国,NewPay华国和NewPay无论在股权还是在管理上都是隔离的。
周新认为现在这段时间得益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阿美利肯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中*东和国内选举上,没有精力管华国,更别提他了,因此还能在阿美利肯呆一年。
“教授,我们有没有可能收购日本国际电气。
我在想,我们之前尝试收购Cyber没有获得商务部的许可,这次我们把目标转向日本国际电气公司,有没有机会?”
日本国际电气,英文名是Kokusai Electric Corporation,名字和日本电气很像,但是其实是两家公司。
日本电气的英文简称是NEC,在半导体领域主要做存储芯片的,和华虹半导体在国内成立了华虹NEC,在存储芯片领域被三星打的找不着北,后来NEC的存储部门被剥离出来和其他几家公司合资成立了尔必达,尔必达也被三星打的找不着北,最终宣告破产。
尔必达创始人坂本幸雄后来在75岁高龄加入了华国企业紫光集团,尔必达属于奇梦达的那部分遗产再后来被长江存储给吃了下去。
日本国际电气则是做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做薄膜沉积设备。
胡正明此时在旧金山休假,休假的过程中周新找他聊工作,胡正明倒也没有什么排斥情绪。因为无论是对他来说,还是对周新来说,没有休息时间才是常态,他们没办法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他们聊天是在胡正明家里,在书房只有周新和胡正明两个人,倒也不太担心被别人听到。
胡正明摇摇头,“难,阿美利肯不会同意,霓虹方面也未必会同意。
新芯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给霓虹的压力很大,在130nm光刻机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ASML,霓虹的半导体产业研究会去年年底的时候专门出了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要重视来自新芯的威胁。
霓虹的产业研究会背后多少有大藏省的影子,他们的态度不太正面。
再加上日本国际电气在薄膜沉积设备上处于领先地位,要完成这笔交易,我们需要获得欧盟、霓虹、阿美利肯、华国、高丽甚至是弯弯的同意,这非常难。”
按照国际贸易反垄断法,新芯要想收购日本国际电气,需要获得该企业业务涉及的国家批准,后世阿美利肯的应用材料在收购日本国际电气的时候,爱尔兰、以色列、霓虹、高丽和弯弯都同意了,就是华国没有同意。
导致即便价格谈妥了,这笔交易依然中止了。
阿美利肯企业收购霓虹企业尚且无法成功,更别提华国企业收购霓虹企业了。
周新说:“如果是以新芯去收购,几乎不可能,但是如果我们和应用材料联合收购呢?”
老实说周新从来没想过,能凭借自己收购日本国际电气,因为这不现实,这是前所未有的阻力。
但是应用材料是有可能的,在未来他们收购日本国际电气,获得了除华国外所有国家的同意,而有新芯参与进来,那么获得华国同意也不成问题。
胡正明在思考,“有那么一点可能,应用材料的话,阻力不会那么大。
至少高丽和霓虹不敢明面上投反对票。
但是如果是新芯主导的话,还是难。”
周新说:“主导权可以给应用材料,甚至我们只要一部分股份,应用材料可以获得这个市场,但是日本国际电气的设备制造产线要陆续搬迁到华国,搬迁到张江。
我们在很多芯片领域都在追赶,但是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没有太大气色,除了新芯光刻机。”
后世华国被卡主要是光刻机,所以光刻机的知名度比较高,实际上华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几乎是全线落后,半导体制造也远不止光刻机这一种设备。
半导体制造设备大致分七类: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抛光机和清洗机。
这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国外生产厂商们不会把生产放在华国,他们的生产都是在本国,华国的分公司主要负责销售、售后服务之类的工作。
因此周新想做的事情是开这个头,让半导体设备生产商把这部分生产放到华国。
“教授,我知道这同样有难度,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应用材料自己原本涉及到的领域,像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他们肯定不愿意,因为涉及到的面太多。
收购日本国际电气则不同,应用材料收购日本国际电气最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要让他们的财务报表好看,巩固自己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地位。
因此他们把生产线搬到华国毫无心理负担,而且搬起来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降低成本,扩大华国市场就是最好的理由。”
胡正明听完后眼前一亮,因为周新说的确实有可能。
周新说:“而且有了开头,后续很有可能日本国际电气的生产条线全部搬到华国,其他半导体制造商,也会陆续在华国设生产基地,这样的话,华国的一些半导体材料厂商会有更大的市场。
整个上下游将更加繁荣。”
胡正明听完后,频频点头:“从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根据我的消息,应用材料也确实一直有收购日本国际电气的想法。
但是这轮收购新芯不能出手,我们是民间资本,没有任何理由,让华国方面出手。
无论是华虹还是华晶都可以,让他们去和应用材料谈,把生产线转移一部分到华国,这个要求他们提合情合理,我们提不合适。
之前收购Cymer只是纯粹的商业收购,没有任何要干涉Cymer经营的协议,商务部都不同意,如果我们再去提这种要求,是非常危险的事。
反而华国的国企去提,只是搬部分生产线的话,更加合理,从招商引资的角度出发,从丰富张江产业生态的角度出发,都合情合理。
我们不能做申海甚至是华国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提醒华国要怎么做合适,但是不应该是我们代替他做。
就像之前你把陈进公开处刑,老实说对陈进的这种做法很解气,年轻人意气风发,锐气十足,我很羡慕你。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合适的,你去获得了你不应该有的权限,不过在华国做了也就做了,他们有求于你,不会拿你怎么样。
在阿美利肯则不同,别露破绽,这件事新芯去做就是破绽,现在也许不会怎么样,未来可能要命。
让华虹去,甚至让申海的科投公司去更好,把它包装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
至于怎么包装我有办法。”
周新听完后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在这方面自己的敏锐度确实不如胡正明。
当战略定下来之后,只需要执行,对华国来说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
周新想趁着自己还在硅谷的时候,进一步试探底线到底在哪里,我收购Cymer不行,那我和应用材料合资收购日本国际电气行不行。
胡正明给出更好解决方案后,周新提出新的问题:“教授,你认为新芯目前的瓶颈在哪里?
我们很久没有在一起聊过新芯的战略规划,可能因为这两年靠着技术垄断走的太顺,我又隔的太远,我们难得有机会面对面交流一下观点和看法。”
胡正明说:“最大的瓶颈还是在先进技术上受限制,在很多领域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太严重了。
新芯(淡马锡)今年3月投产,90nm制程的两条最先进制程生产线。如果华国可以引进90nm生产线,我们至少早启动半年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芯片生产、半导体设备、芯片原材料,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天然屏障。
这是最大的瓶颈,另外像是什么太顺利导致内部人员没有斗志、大家待遇太好导致没有激情、没有危机感,老实说这都是臆想出来的理由。
我知道可能你回华国,华国那边有大量类似意见,认为我们的待遇太好,员工都没有斗志,缺乏奋斗精神。
半导体领域永远是长跑,经验比什么都重要,在一家公司干了20年的工程师都是宝贵的财富,激情、斗志、奋斗精神这些玩意对于新芯来说不重要,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上限,这个上限不是靠这些主观的东西能打破的。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瓦森纳协定构建的技术壁垒不是靠人力能打破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现有技术实现更好的良品率,设计出性能更好的芯片,提升利润和效率,这些只需要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何实现这种坚持,需要让员工把家庭先照顾好,他们才能坚持下来。”
作为跑过华国大量地方,后来在华国创办新芯又大量调研了同行业企业,胡正明很了解华国的劳动环境,他担心周新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能让员工过的太舒服。
这种想法一旦开始实践,那将会让新芯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新芯在华国是不折不扣的龙头,因此新芯的员工被很多国内国外企业盯上,而一旦新芯降低待遇,很容易被挖人,然后重新培养人才,这会严重影响到稳定性和公司发展,半导体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同,没有什么35岁壁垒,谁来都能干。
同样的设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良品率就是更高,同样的研发,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就是能靠经验避开很多雷。
周新听完后点头:“教授,这你放心,我们之前说过的,我不会干涉新芯科技的具体经营,我只会在战略上给想法。
而且你作为新芯的管理者,你判断新芯的薪酬体系足够健康,那我就认为没有问题。
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也能给股东创造足够的利益,他们有什么不满意,你该拒绝就拒绝。
我知道华虹提过很多次,希望降低员工待遇,减少研发投入,提高分红比例,你觉得不行可以直接一些驳回,甚至都不用和他们解释。
控制权在我们手里,他们只有分红和监督的权力。”
华虹也挺奇葩的,靠政策吃了大量国家红利,拿了大量财政拨款,发展不如新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想着靠NEC。
结果NEC自身难保,他们榜上了新芯还不满足,想获得更多。
后世华虹在大A上市募集到了220亿现金,把这些现金拿去理财一点也不奇怪。
胡正明说:“我明白,和华虹解释是不想和申海闹的太僵,毕竟华虹是申海的亲儿子。
但是他们现在日子也不好过,中芯发展比华虹更快,感觉亲儿子快变成中芯了。
对了,华虹现在想把他们所有的生产条线都扔给我们代管。
之前我们只管了华虹最先进的两条生产线,现在他们其他生产线也想以资产的方式打包给我们管。”
华虹上市那段时间,乌鸦打新中了华勤技术,结果开盘当天就暴跌十多个点,把鸦给亏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