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了毕昇,随后,赵祯又隐秘地前往了算数科所在的大院子。
算数科在格物学院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不同于那刚刚才发展起来的各科系,没有什么底蕴,甚至就是个草台班子。
算数科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古典传承。
近千年来,华夏大地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数学家。
世人最为熟悉的就是将圆周率演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祖冲之了。
赵祯赐予的三米高的祖冲之铜雕像,就矗立在大院空地中央。
雕像底座,刻着一串数字。
3141592631415927
甚至现在在算数科,还专门有一个流派,就叫做圆周派,专门研究演算圆周率的。
最新的演算,已经将圆周率确定到了小数点后的第九位,超过了祖冲之两位。
虽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有些太过于无用,但是赵祯不会做任何的干预。
圆周率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东西。
后世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几万亿位,但依然没有结果。
这也带来了一个思考,为什么圆周率是算不尽的,算到尽头又会如何?
这是个大问题!
现在这些圆周派的人,在演算圆周率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有更多的思考。
不论是数学上的,还是哲学上的,亦或者是其他方面的。
这些是赵祯更加期待的了!
算数科里的能人有很多,坐镇其中的,就是赵祯从司天监调过来的楚衍。
楚衍在天文和数学两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造诣。
现在他任着司天监的差遣,同时也兼着格物学院的事情。
除了楚衍,算数科的能人还有贾宪朱吉。
他们都是楚衍的弟子。
另外,还有几个新锐青年,他们一直沉迷在算数的研究之中,赵祯更是看好这几个纯粹的人。
不过这几人,无一例外,都是世家大族丢在这里的纨绔子弟。
至于他们为什么能沉迷在这算数中?
可不是楚衍贾宪和朱吉的魅力大。
他们都属于古典学派,学习的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各种知识。
又怎么会吸引到他们这些新锐青年。
能让他们痴迷的,都是赵祯教给他们的新奇知识。
例如,阿拉伯数字。
0123456789。
包括相关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计算方法。
还有例如,方程。
坐标系。
现在阿拉伯数字大概已在欧亚大陆上开始传播了,赵祯也不想强抢印度人的知识成果,直接把阿拉伯数字的来源跟众人讲了清楚。
这算是西学东传的第一个知识了。
赵祯前些年就派出了几支交流团队,通过海陆前往西边的大食地区,再前往拜占庭。
按照赵祯的叮嘱,钱财宝物不足为贵,大食和拜占庭的知识才是最需要获得的。
这几支团队目前也只是返回了一支,带来了大食地区的农业知识和天文历法知识。
还有零零散散的哲学数学艺术医学。其中,一部分是来自于古希腊罗马。
自从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大地就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当年希腊罗马的文化结晶,一部分还保存在了拜占庭,另一部分就在大食地区。
罗马帝国末年的混乱,导致了大量的罗马贵族向东方大食地区逃窜,最后就将罗马希腊的文化精华带到了那里。
赵祯渴望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数学医学艺术,这些知识,足够让大宋的文化知识,升级一次。
又或者说是洗涤一次。
在赵祯看来,长时间不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才是这块土地最大的问题。
只要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知识都汇到大宋,凭借着大宋现在的文化自由氛围,定能再结出新的灿烂果实。
赵祯来格物学院,除了看看各科系,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事,就是在格物学院之中,选派学生前往各州府。
然后传道授业!
格物学院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三年的学业的学生,出了学院,基本都去了各研究所,或者商会。
这些研究所,大多是在赵祯的控制之下。
例如苏州水稻研究所广州水稻研究所北京羊毛研究所徽州茶叶研究所东京水泥研究所东京火药研究所东京玻璃研究所
水稻科的学生,自然就是去两大水稻研究所。
赵祯没有辜负他们,这些学生也都拿到了丰厚的报酬。
纺织科的学生去了大名府的北京羊毛研究所。
茶叶科的学生去了徽州茶叶研究所。
算数科的学生,路子就很广了,不管是水泥研究所火药研究所还是玻璃研究所,都可以过去。
赵祯清楚数学在这些研究所的作用。
良好的数理技术,才能推动科学技术朝着更加严谨的方向前进。
至于去各大商会的,赵祯也不拦着。
大宋的很多商会,他赵祯也都是占了一部分的。
但现在,他要在三年级学生中,选派一些学子,前往各州府,将这些年所学的一些通识知识,传递给大宋的幼童少年。
在格物书院中,各个科系的学子不仅要学习本科系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通识知识。
包括天文地理算数哲学
这些学生的知识量,虽远远不如九年义务学生的水平,但面对这个时代的人,已经超出很多了。
只是,相对去研究所和商会,传道授业实在是辛苦,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得不到世人的理解。
甚至会遭致士大夫文人的攻击。
毕竟,在这个儒家文化的世界,传播这些通识知识,是不与主流相合的。
这些要传道授业的学生,更像是在异域的传教士。
充满着不确定!
外面不是学院,学院有着赵祯的保护,是自由的象牙塔,
但外面,还是传统的儒家世界。
但是,赵祯真的需要这些学子,开始天下传播知识了。
他需要这些种子,将格物学院的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
这样,未来他赵祯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帮助他建设大宋。
赵祯明白做这件事的困难。
只是赵祯将这事通过各科系传递给学子后,却得到了所有学子的疯狂支持。
几乎三年级的学生都在报名!
远超乎赵祯的想象!
即使赵祯对着众学子已经强调了这项任务的困苦危险,但还是抵挡不住学子的人情。
虽然赵祯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三十年,但是他还是没有理解这个时代的土著对传道授业这项事业的支持认可。
特别是要向世人传播新的知识学说。
在这些学子看来,他们即将做的事,正如当年至圣先师孔子所做的事。
赵祯无奈地摊了摊手。
既然如此,那他只能笑着接受了。
这又是一件足以改变大宋的大事。
合该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