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此事也还需要定个约定。就在最后,张士逊站了出来。
这一次,他不是当和事佬的。
约定?
张相请说。赵祯好奇地看着张士逊,想知道他有些什么想法。
官家,诸位同僚,臣在各个商行中了解到一些事,可供大家分享。
说着,张士逊停顿了一下。
众人也盯着张士逊,好奇不已。
臣了解到,大宋的商行在经营某一项新生意时,会先试着经营几年。而每一年年末,都会重新审定这门生意。
若是生意兴隆,那一切往后继续。
若是此项生意出现了折本,商行的各个东家,就会聚集起来,决定生意是留是废。
臣以为,关于修路一事,每年也都须重新审视议定。
御座之上的赵祯,发现张士逊依旧保持着稳重的态度。
在他看来,不管赵祯说得怎样,这事暂时只能先进行一年,一年后再重新议定。
一年不行!赵祯直接摇了摇头,一年时间,太过短促,不必要。
明年此时,怕是刚刚筑路,一切良优好坏还未得知!
三年!赵祯竖起了三根手指。
三年后朕与众卿重新审定!
臣觉得可以。张士逊想了想,同意了赵祯的话。
终于,随着赵祯搞定了张士逊和章得象,关于筑路一事,也基本定了个基调。
然后,就是具体安排下去了。
首先是滕子京的大宋筑路局,不再要亲自找人筑路了,而是变成了工程的总承包商。
滕子京先是要负责道路的设计,然后将这一年工程进行分段,再选招一些合适的商行来负责筑路。
赵祯打算有钱让大家一起赚,所以每一年都找若干的商行。
至于拨款,那就是三司的事情。
三司会预付一部分款项,然后按照时间,再定期拨付。
当然,这是拨付给大宋筑路局,大宋筑路局再根据工程进展,付给各商行。
而整个过程中,章得象负责监督各项事宜。
三年之后,又会召开中枢会议,决定此事的去留。
大宋筑路局是筑路一事的主角,另外,各个商行同样也是。
为了应对这一重要的工程,一些家族和商人,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筑路商行。
专营此事。
要知道,赵祯最后还单独召见了晏殊,要求三司拨款从宽,宜多不宜少。
这事也从三司中传了出来。
这些人从各个路子知道了官家重视此事,打算耗费重资来做此事,那他们自然也就更重视此事了。
毕竟,看起来大有赚头。
大内中,赵祯平静地看着外面的风云,这次筑路,耗费肯定是会很多。
至少要让商行赚到,赚得舒服。
也要让这些筑路的禁军厢军顺利转业。
虽然其中会有很多老鼠啃食掉大宋的财钱,但这他暂时不在乎了。
就在各个商行准备轰轰烈烈地筑路的时候。
大宋的一些州府的安静书斋书院中,格物学院的学子,正在教授一群大小学子们通识知识。
荆湖北路,鄂州。
城外的东山半腰,一座崭新的书院里,散落着一群活泼的学子。
他们都是从鄂州城,或是从周边的州县而来的。
当然,主要是为了学习通识知识,或者说是补习通识知识。
情况和赵祯的想象有些差异。
这些学子可没有放弃科举路,这毕竟是现在的堂皇大道。即使是在科举路上看不到希望的学子,也不会轻易说放弃。
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补一补通知知识。
在科举之外,看能否有机会进入格物书院,再获得推恩。
东山学院!
山上的两个樵夫,担着刚刚挑来的柴火,来到这刚落成的学院里。
听说这是鄂州城里的老爷建的,动作还真快,几个月就建好了。
听那些学子说,这墙都是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修的,所以快了。
也不知这水泥是什么稀罕物!
两个樵夫将柴火交给学院的柴房伙计之后,便坐在柴房外的角落里,休息起来。
这学院真好!两个樵夫艳羡地看着这阔气的东山学院。
这学院依山而建,颇有一番英姿,两人喜欢在交接柴火之后,就在里面休息一下。
学院里的管事,也不会立即赶着他们走,反而有时候,还会鼓励他们可以在一边旁听。
旁听是不收报酬的。
并且里面的管事还非常大方,他们每担柴火给的钱,比鄂州城里的大户还多。
要知道,这里还是在山上,这些木柴就是在附近砍的。
当当当
今日的课,开始了!
两个樵夫赶紧往着学院正堂而去。
两人走到外面的大柱下,便停了下来,然后靠着那水泥墙,听了起来。
这几天讲的东西,都是他们喜欢听的。
今日讲到的是罗马国。
罗马又称大秦,在我大宋开封以西一万五千里之处。
罗马国最初是从一个城池发展起来的,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一个大帝国。
罗马最大的时候,应该是我秦汉之时。
现在罗马国只残存剩下了一个拜占庭,大小没有大宋三分之一。
下面,再给大家讲讲罗马的趣事。简单将罗马的通史讲解了一番,就到了最引人入胜的讲故事了。
先生开讲故事了。一个樵夫提醒着墙外旁听的众人。
开讲了!
今天别走神了。
除了他们两个樵夫在旁听,这书院里的伙计,也是每日来听先生讲课。
特别是最近先生在讲海外各国的趣事,这些更是将他们彻底吸引住了。
前些天,先生讲的海伦公主的故事,现在都被他们传到鄂州城去了。
别吵了。一个摇着扇子的中年书客,心里微微有些不悦。
这些小厮樵夫,真是没有一点修养。
他是鄂州城里的说书先生,这两天在这里,就是为了听一听里面先生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埃及艳后和罗马皇帝的不得不说的趣事!
埃及艳后和罗马皇帝!
哇哦!
艳后!
里面的课堂上,立即喧嚣了起来。
外面的樵夫小厮说书客,也全都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