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2章 九剑换七枪
    赵柽乐得合不拢嘴,随众人一起道:“王上圣明!”

    王庆道:“虽然钟灵熙没有使出全力,不过李爱卿的武艺还是可圈可点,孤看不会下于那赵柽小儿!”

    赵柽道:“王上,就算那小儿是周宗师的衣钵弟子,臣也不怕,臣愿为王上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死而后已!”

    王庆笑道:“好,好,孤家倒觉得那赵柽小儿不可能是周侗的衣钵弟子,李爱卿说不得胜他无虞,对了丞相,可知周侗衣钵弟子之事?”

    李助道:“臣虽然不知周侗有无衣钵弟子,但那齐王赵柽却肯定不是,周侗也不会选择一名皇子传下衣钵。”

    王庆点头道:“我记得丞相给孤说过,曾与周侗一战,眼下倒不妨讲与诸位将军听,也好对赵柽小儿有个提防。”

    赵柽闻言顿时一愕,他从没听过此事,怎么自家师傅居然还和李助交过手?

    李助笑道:“这事儿知道的人极少,却有十年左右了。”

    十年?赵柽心中暗算,那应该是周侗在御拳馆任天字教师的时候,也是他刚拜周侗为师的时候。

    “那一年臣去东京,想看一看这开封府的繁华,会一会东京城的武艺高手。”

    赵柽侧耳倾听,心中暗想,怕不止这些吧?估计那时候李助就有反心了,去东京大抵是去探听朝廷的情况。

    “结果东京江湖无人是臣对手,臣又听说周侗在御拳馆挂天字教师名头,便连去了半月想要比试,却只见到周侗一次……”李助说到这里微微思想。

    赵柽知道,周侗当年的天字号教师确实挂名,随时可去,随时可走,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御拳馆内。

    “周侗的名气自然是远大于臣,哪怕如今亦是一样,只是他长臣三十年岁,这名气之事倒也罢了。”李助说到这里自嘲一笑。

    王庆在上面道:“丞相又何必自谦,再过三十年丞相名气又何人可比?依孤看来,毋须三十年,怕是用不了多久,丞相的名气便会力压诸宗师,无人能相提并论。”

    李助道:“王上所言甚是,即便那时臣也是不服的,好不容易在御拳馆见到,臣自然不能轻易放弃机会,便与周侗邀战,可无论臣如何说,周侗只是不应。”

    “后来臣一直跟到周侗家中,就赖下来不走,住了三天,白吃白喝,天天在院中舞剑,周侗观臣剑法,久之有些心痒,便在旁耍枪。”

    “如此又是几日,开始彼此指责对方武艺漏洞破绽,互相不服,就约在黄河岸边比试。”

    说到这里李助顿了顿,又想片刻才道:“臣一生只钻研剑道,周宗师却是使枪,且于弓箭上也有惊人造诣。”

    “黄河岸边一战,周侗共使用了七种枪法,臣用了九种剑术,期间赚了他一记三星耀月箭!”

    “那七种枪法,有开有阖,有快有慢,有繁有简,有刚有柔,七种枪法几乎把枪棒的所有杀招特点全都用出,已是近枪道极致!”

    “哪怕十年已过,但那些枪法依然记在臣心中,分别是七星耀月枪、银龙捣海枪、闪电枪……”

    赵柽听李助念这些枪法名字,这些枪法他倒是全会,但基本上也就是会而已,从未使用过。

    这七种枪法里有两种还属于马上马下皆能用,迅猛非常,赵柽心中思忖,这些枪法连贯使下来,君臣相辅,互补短长,几乎就没有任何破绽,世上能全部接下的堪比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赵柽来庐州之前,心中便已算好,绝不用周侗的一丝一毫武艺,甚至与朝廷有瓜葛的那些名家武艺,也绝不使用。

    他的手上并不缺少拳脚枪棒,太宗皇帝武库中,不仅有唐末春秋乱世时一些名将残存的兵器铠甲,更有这些名将不全的武艺招数抄本。

    这些武艺招数虽然不全,但个个都是真正杀招,且这些招数使用出来,当今之世没几人能看出来根脚。

    太宗皇帝一生好武弄毒,于此两道极其用心,这才建了武库毒库,他个人武艺也算高超,用毒手段也诡诈,枪棒之上,自称朝堂第一人。

    可太宗皇帝虽然个人武艺超群,却在统兵打仗上,没什么本领建树,于军事更无才能,性子急躁狠辣,患得患失,曾经两次北伐,皆是大败而归。

    原却是登极后想学李世民,彰显文治武功,以扳正世间对他皇位的非议。

    太祖当年要迁都西京洛阳,那太宗便不迁,太祖说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宗就说不杀言官,太祖说要攒钱买回燕云十六州,太宗就发誓要打回燕云十六州!

    结果初次北伐,高粱河之战,最初两场倒还小胜,却不知落入契丹圈套,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分兵夹击,打得太宗丢盔卸甲,不光军队被打散了,自家也中了两支错尾狼牙倒钩箭,差点把小命给丢掉。

    逃跑途中找不到马车,若不是呼延庆的祖上呼延赞不知从哪儿弄来一辆驴车,载着重伤的太宗,一路狂奔一百六十多里,恐怕都逃不过此劫。

    这一战在高粱河发生,太宗皇帝又坐着驴车飞逃一夜,连军队都不顾得,是以在后世获得了一个“高粱河车神”的绰号。

    回去东京修整两年后,太宗那颗武功之心再次蠢蠢欲动,还是想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

    于是这遭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带上了不少猛将,大抵潘美、杨业、田重进、曹彬、崔彦进等人,出发北上。

    为了找回面子,太宗这次下了血本,刚开始北伐十分顺利,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将相继攻克了固安南城、寰州、涿州、应州、云州等地。

    打了胜仗本该高兴,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后,太宗皇帝忧心忡忡起来,总感觉哪里不大对劲,这怎么和两年前那次一模一样?开始十分顺利,那后来呢?后来太宗不太敢想。

    可结果正如他所料,契丹的萧太后调整战略,将主力对准了宋军的东路军,这同样也是宋军的主力,只要把这支军队击败,其他两路宋军不足为虑。

    没等太宗反应过来,耶律休哥就带人断了曹彬的粮道,曹彬手里的十万大军在涿州熬了十几天,实在是没饭吃了,只好撤军。

    东路军一撤,宋军的整体布局就乱了,耶律休哥趁此机会发动猛攻,曹彬压根挡不住,一路狂奔而走,数万宋军毁于一旦。

    此刻不等太宗骂娘,耶律斜轸又带着十万大军而来,斩杀了一万多宋军,夺回了宋军攻陷的各地城池,这场北伐再次以失败告终。

    两次北伐惨败以后,太宗皇帝才开始怀疑起自家的军事本领,可虽然领兵指挥不行,但皇位不能不要啊,想要保住皇位和脸面,那就得再做点事情才行。

    太宗皇帝看收复燕云十六州无望,就想在防御上下功夫,太平兴国四年,辽国军队南下侵犯,太宗皇帝顿感机会来了,他悉心研究了一整年的防御战法,终于要派上用场。

    他让前方大军先别动手,自家画了一张阵图,送到了前方让军丁们排兵布阵。

    其实战场之上未必一定要布阵,尤其大规模野战,布阵作用不大,可为了展现统帅的手段本领,这个排兵布阵就需要使用了,太宗就是想要再检验一下自家本领,进攻不行,那就试试防御的本领。

    世间名帅分很多种,如白起、项羽这一种,属于进攻型的,廉颇、李牧这一类,则是防御型的,太宗在进攻方面吃了大亏,自然想要从防守上找回些面子。

    阵图送到前方之后,那些将军们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傻了眼,按照太宗阵图的布局,宋军各方阵之间的空隙太大,绝对是大辽军队突破的重点,这么干绝对必死无疑啊。

    将军们商量了一阵子,既不能驳了太宗的面子,又不能打败仗,便只好对战阵做了改动,把那些空隙给补了起来,最终这场防御战大获全胜,太宗自然大喜,将这阵起名“平戎万全阵”!

    其实真正懂军事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座战除了名字好听点以外,可谓是漏洞百出,根本打不了仗。

    至于太宗知不知道这战阵没用?有可能也是知道的,但就算知道,也要继续弄下去,随后便又研究出几种,全部送到边境之上。

    他用各种战阵除了检验自家防御本领外,目的还是要彰显文治武功。

    能够玩阵法的将帅,可不仅仅是普通的帅才了,乃是文武双全,显然太宗是要告诉天下人,我赵光义文武兼备,是大宋最合适的官家人选。

    还有就是要控制边境将领!

    雍熙北伐,也就是二次北伐的时候,太宗皇帝曾经短时间和军中失去了联络,结果前面的将领居然打算回东京推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帝,这可把太宗气得七窍生烟,因此不但送去前线自家所画的阵图,同时还送去了一群文官监军,用来看着那些武将。

    从此之后,太宗皇帝便再没亲征过,个人武艺也懈怠了下来,每日只是吃喝玩乐,临幸后宫,强迫小周后。

    至于两座秘库,太宗皇帝便也少去了,不过武库倒是一直存在,毒库后来仁宗朝时被下令给毁掉了。

    自太宗皇帝以后,大宋皇室子弟便对枪棒不再感兴趣,毕竟太宗的几次大败也证明了个人武艺极难影响战场军事,个人武艺再厉害,也难以左右战场上的胜败,皇室子弟再少去习武,武库封存了百余年,直到赵柽将它打开。

    赵柽所练的霸拳,便是得自武库。

    武库中的招数武艺,大多马战得用,步战虽有却极少,像霸拳这样完整的再无。

    至于赵柽手上另外一种看不出根脚的武艺来路,则是源自黄裳编纂的万寿道藏。

    道君皇帝收罗天下道家典籍,其中有不少乃是道家的单本孤书,其内记载不乏拳脚武艺,他自小走动立经局编书院,便是看过不会再忘,黄孤的一身武艺也是出自万寿道藏,不过俩人都是照葫芦画瓢,没人指点,练出来的东西,许多都不一样。

    所以赵柽无论马上马下,都难有人看出根脚,即便是李助不提曾与周侗一战,他也不会使用周侗传授的武艺。

    李助这时将周侗所用的七种枪法特点,都讲述了一遍,对面武将好汉纷纷咋舌,只道枪原来还能这般使用。

    待说完之后,众人目光都看向李助,包括赵柽也眼含热烈。

    李助微微一笑,自是明白,这些人都想要知道那一战的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