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同志,我也想练拳,你能教我吗?”看了卢文锦带领姜义山他们练拳非常威风的样子,本来就很有运动细胞的斯特娜立刻来找陈晋了。
陈晋摇头道:“不行。”
“为什么?”斯特娜大失所望后大声问道。
“因为你是外国人。”
“这和外国人华夏人有什么关系?我看布鲁斯李在漂亮国不管谁都可以和他学武术的,他们有漂亮国人,有倭国人,有英格兰人,有白人,有黑人,你这里为什么不行?”
“他那是在漂亮国,我们这是在华夏,在华夏,功夫又被称为国术,是杀人技,不是空手道、跆拳道那样的竞技体育的项目,所以我无法保证你学习了我们的功夫后会不会用于做坏事。”
“当然,我怎么可能做坏事?”斯特娜怒道。
陈晋淡淡道:“过几个月你就回捷克了,我怎么知道你做没做坏事?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是什么,快说?”
“那就是我们华夏的武术都是根据我们华夏人的身体特质经过几千年演化而成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我们有经脉,你们外国人没有。”
“经脉?那是什么东西?”斯特娜不解地问道。
“经脉,又叫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我们华夏是医武不分家,经脉不仅是ZY的基础之一,也是华夏武术的基础之一,我们的拳法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你们外国人没有经脉,所以没办法修炼内力,只能练外家拳。”
“什么是内家拳,什么是外家拳?”
“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拔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而外家拳以训练身体肌肉、骨骼为主,主张以硬碰硬,以刚克刚,先发制人,如果硬要区分的话,拳击就可以归为外家拳。”
“这两种拳有什么区别吗?”
“那区别就大了,我就问你一个问题,欧美国家的拳王,到了三十岁四十岁还能打吗?哪个不是伤病缠身?是不是?”陈晋笑着问道。
斯特娜想了想,从英格兰拳王到S国拳王再到漂亮国拳王,好像都确实是如陈晋所说,三十岁左右到达职业巅峰期,然后就功成名就退役了,似乎都有很多病痛。
“这是为什么呢?”
“怎么说呢,这就是说到内家拳和外家拳训练的不同,外家拳训练的是人的肉体,而且是只训练肉体,所以力量很大,肌肉很结实,但是很容易受伤,有很多都是内伤,暗伤,年轻的时候你不知道,到了老了才爆发出来,而内家拳也训练肉体,这是练习任何拳术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训练身体内部的经脉和筋骨,你看布鲁斯李,他人是很瘦的,但是力量非常大,这就是练习内家拳的作用。”
斯特娜眼睛一亮道:“说的没错,我听说布鲁斯李身材不高,人也很瘦,但是力量非常大,漂亮国的大个子都会被他一拳打飞。”
接着她却脸色暗淡下来,说道:“可惜,我,不能练习内家拳。”
陈晋微笑着道:“其实你作为捷克外交部长的孙女,也没有必要自己练拳,反正身边都有安全人员,他们会保护你的。”
斯特娜娇哼一声道:“还说呢?托卡和别尔津被你三两下就打倒了,他们还怎么保护我?”
陈晋笑道:“你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吗?其实他们不算差,只是遇到了我而已。”
这也是实话,托卡和别尔津不是什么菜鸟,托卡有三品上阶的实力,别尔津更高一点,四品下阶,在普通人里面已经算是高手了,只是遇到了天花板级别的陈晋,当然只有被虐的份了。
斯特娜很是疑惑,她对那个保护她的女同志问道:“安丽尔,那几个华夏的成年人,有两个还是战士,你觉得你能打几个?”
安丽尔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她,没有说话。
斯特娜急道:“快说啊,安丽尔?”
安丽尔只好低头道:“一个都打不过。”
“啊?”斯特娜又看向抬着摄影机的那位,问道:“那帕维尔呢?”
安丽尔对自己同事的实力还是很了解的,摇头道:“估计也一个都打不过。”
斯特娜道:“难道华夏人个个都是武术高手吗?”
安丽尔摇头道:“应该也不是,我来华夏两年了,也接触过一些华夏人,现在华夏人大部分都是不练武的,他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们一样,都是不会武术的。”
斯特娜指着卢文锦等人道:“那为什么他们会练武?还这么厉害?”
“据说是华夏政府不让普通老百姓练武,他们认为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练武会增加治安风险,您说的这位,估计是部队里面的人,所以他们可以练武。”
“怎么会这样?练武多好啊?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保家卫国,他们还可以练习内家拳,比我们好多了。”斯特娜很是不解。
陈晋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其实归根结底是统治思维在作祟。
在统治思维之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切不利于统治的因素都会被消灭,除非重新来一场改朝换代,但那又谈何容易?
一个新兴的团体,在他还在上升期的时候,是无坚不摧的,是不可抵挡的。
这十几年来,华夏丢掉的何止是武术?
几十年后,华夏还会丢掉更多东西,最后变成了某个小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象,关键是他还申报成功了。
看到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被人家申遗了,国内又开始心疼了。
既然心疼,当年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统治思维的原因,统治思维是功利性的,有好处的事情才会去做,没有好处的事情不做或者交代性地少做,能应付即可。
同样的思维是,有好处的东西保留,没好处的东西扔掉。
只不过有些人目光短浅,根本不知道有些东西的价值所在,把好东西扔了,不好的东西反而留下来了,最后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