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一脸悲痛:
“神谙,你这一生,是朕朕耽搁了。”
宣神谙反握住文帝的手:
“陛下不曾亏欠妾,妾不敢反抗舅父联姻,遇到你,是宣神谙,此生有幸。”
“陛下为天下安宁舍弃许多,阿姮妹妹何尝不是,不能因她泼辣直爽,大大咧咧,陛下就认定她不会往心里去,不曾痛彻心扉。”
“妾知她背后流的泪,只有比妾更甚。”
“往后的日子,陛下要与阿姮妹妹好好的,就如同你们在山野时那般亲密,就像妾从不曾来过。”
就在文帝听得连连点头,止不住流泪的时候,越姮走到床榻边上:
“阿姊。”
“陛下,让我与阿姮妹妹说说话吧。”
“好。”
随文帝起身,越姮坐在榻上:
“阿姊,只要有我越姮在的一日,只要有我越姮在的一日,保管宣氏一门无恙。”
宣神谙柔声道:
“谁指望伱了,有太子在他稳重能干,我放心得很,我现在想说说我们,我儿十九岁遇刺那年,我从未疑心过你。”
越姮点头:
“我知道,那年我儿四月龄夭折,我也从未怀疑过你。”
宣神谙露出一丝笑意:
“我知,你从未怀疑过我,才不怕外面的风言风语,敢于接受这些孩儿们。”
越姮泣声道:
“阿姊,在我心中,我们就如亲姊妹一般。”
宣神谙轻叹:
“如果我们是寻常人家的小姊妹该多好。”
她眸光一瞥:
“让孩子们进来吧。”
越妃抬头:
“都进来吧。”
顿时,屏风外的众人起身走进来。
文帝一见宣神谙想要起身,急忙走过来,将她扶起,靠在自己的肩上。
“陛下,妾的身体是要葬入皇陵的,能否允许妾割一束头发,让少商烧成灰,带回我年幼时随父隐居的山上。”宣神谙轻声请求。
“嗯,你说的,一切都由你。”文帝哀痛的应承。
“儿啊,你莫总要优柔寡断,荣华又如何,人要活得豁达些,才能活得长久,翟媪就由你奉老吧。”
已是东海王的太子连连道:
“母后撑住,父皇已经派人四处找寻四弟的踪迹,只要寻到他,定能让母后身体恢复康健。”
他身旁的五公主痛哭流涕道:
“母后,儿错了,儿错了,儿愿用自己寿命来换母后。”
宣神谙气息越加衰弱的道:
“生死由命,不必强求,你等有这份心就好,小五,今后珍惜你自己的好时光,莫要再作践自己。”
“子晟,我知你这一路走来,心里苦得很,但如今诸多恩怨已消,你应当过得开心一些才对,好好的找个小女娘,成婚生子吧。”
“少商,来。”
等程少商来到床榻边,宣神谙便无比怜惜道:
“你被我拖累,已耽误了七年。”
程少商双眼湿润:
“何来拖累,少商还愿意跟着皇后十年,百年。”
宣神谙轻柔开口:
“傻孩子,人生有几个十年,何来什么百年,你为我已错过许多,我望你将来的日子好好替自己活一回,我不希望你像我一般蹉跎余生。”
她气息忽地再度衰弱,双眸怔然:
“愿来生,能得逢太平盛世,使我免于颠沛之苦,愿来生父母既康且寿,使我免于忧患之苦,愿来生,青春作赋,山野颂歌。”
“夫君,神谙嫁你,此生有幸,愿来世.你我别再见。”
话落,就此气绝。
忽然,殿中显化出杨蛟的身影。
他眸光幽深,道:
“母后,这一出戏码,当真是演的好,自从两年前,我就知你心结全解,时常在少商的带领下,潜出长秋宫,与她周游天下。”
此话一出,跪在殿中的众人一愣。
宣神谙却是微微一叹,缓缓地睁开双眼。
“子言,我知你定有什么苦衷,你知不知七年前的一日,少商因你修行上出了差错,险些身死,曲陵侯府后院的排房还放置着为她打造了一半的棺椁。”
“这么多年了,你一直销声匿迹,从未出现过,我也只好假托病危逼你现身。”
文帝由衷开口:
“子言,你莫要跟子晟学,什么都自己扛,父皇知你一定有不能明说的缘由,今日你大大方法的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肯定能想出解决之道。”
越姮走到杨蛟面前:
“阿母知道,在他们之中,其实你的性情最冷,但却从不失温良,不然怎会哪怕是面对一个小黄门,都不曾有过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态度。”
“你对人也最是平等,从不因他人权势大小,身份高低而有区别对待。”
“是以你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对人另眼相看,更不会毫无理由的抛弃少商。”
杨蛟双眸沉凝:
“世间情爱,果然教人为之奈何。”
他的眸光落在程少商身上:
“我很想成为你的港湾,从而知晓你的缺憾而不试图更改,知晓你的净土而不轻易踏足。”
“奈何.唯有我离开你,亦或是你远离我,你或许才能永远平静的生活下去。”
程少商蹙眉:
“何意?”
杨蛟幽幽的道:
“与我在一起,终有一日,你将自己不再是自己。”
“因此,靠人不如靠己,望你从今往后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程少商语气平淡: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理由,你既无比的了解我,就应该知晓我生平最恨有人将我抛弃。”
“我依稀记得,我曾对你说过这句话,你若敢抛下我,我此生绝不原宥,你既无情,我亦说到做到。”
“这一次皇后逼你现身,是觉得有情人不应该这般没头没尾的分道扬镳。”
“再加上我心中也有困惑,想知道你为何一走了之。”
“如今见你说的还是这般不清不楚,我也不想知道了,自此,你我情义全消,愿我们后会无期。”
杨蛟欣然:
“甚好。”
他看向文帝等人:
“七年未见,不知大家还可愿与我吃顿饭,毕竟,我也待不了几日,再次相见,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宣神谙长叹一声:
“陛下,今日不妨就在长秋宫设一场家宴吧。”
文帝多年未见这个四子,虽这些年时常恼怒他,但亦是十分惦记,便让人下去布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