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23、这才叫大片,这才叫节奏!(二合一)
    前世《赤壁》的脉络,开始就是曹操班师回朝,然后让汉献帝下诏伐吴,随即挥师南下。画面一转,就到了长坂坡大战,把刘备打得一败涂地。而后诸葛亮分析形势,到东吴游说。面对踟蹰不定的孙权,和绝大部分心慌意乱的一众吴臣,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的激将之法,让原本举棋不定的孙权开始向主战派倾斜,而后诸葛亮去见在赤壁练兵的周瑜,两人达成默契,中间穿插周瑜的马难产、周瑜帮助孙权找回自信、周瑜跟小乔的床戏等等,而曹操那边得到蔡瑁等水军,豪气冲天,再后来双方在陆地上打了一场骑兵的接触战。

    这场小规模战役以东吴胜利告终,在这之后,就是一场东吴的庆功宴,穿插着给孙尚香和刘备说媒,曹军那边以佟大围演的孙叔才踢蹴鞠这种小情节,然后……就完了。

    而实际上,把上部的水分挤掉,连一半估计都剩不下,其他都是看似有伏笔,其实都是牵强附会的硬凑情节。

    比如让周瑜和诸葛亮想到曹军不熟悉水性有启发,竟然通过孙尚香——她把一只龟从水缸里捞出来,说:“这只山龟把它放水里干什么”。

    用脚都能想到的道理,需要设置这样一个巧合给他们启发?把周瑜和诸葛亮当智障,还是怕观众看不懂?

    而陆恒的《赤壁》,则是基本按照赤壁之战的顺序。

    情节不会像他那么突兀,偶尔来一下蹦跳,台词也不会像他那么随意,时不时搞一句现代口吻的玩笑——太让人跳戏。

    陆恒版本的情节是这样的——

    开始是曹操北征乌丸,通过金戈铁马横扫一片的简短镜头,刻画曹军的所向披靡,然后携裹王霸之气班师回朝,而朝堂之上,寥寥几句就压得汉献帝嗫嚅着下诏,虽然孔融反对,但却被杀了祭旗。

    专横跋扈!

    随即曹军挥师南下,驻守荆州的刘琮吓得魂不附体,在蒯越、蔡瑁等人的劝说下伏地而降,曹操也得到了蔡瑁他们的水军和无数战舰,如虎添翼气势更盛。

    随后画面转到东吴,得到消息的反应,大臣惧怕纷纷劝说投降,而周瑜分析利弊,斥责他们,表示宁死不降。孙权非常矛盾,周瑜跟他一番详谈,希望他继承先主遗志,振作应对。

    周瑜随后去了夏口驻兵,更加紧迫的操练和募集士兵,同时发动人马筹备粮草,又派鲁肃去探查虚实。

    另一边,后知后觉的刘备,直到曹操进驻新野才知道这件事,刘备舍弃樊城逃跑,曹操担心他们抢占先机,派骑兵在长坂坡追上,一番激战打得刘备落魄而逃,其间穿插赵云的勇武和忠心耿耿,随后诸葛亮分析形势,这个时候,鲁肃到来。

    诸葛亮随鲁肃去见周瑜,两人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对曹操虚实的判断:

    “曹军长途跋涉,又连年征战非常疲乏,而且大部分都是步兵小部分骑兵,不识水性,虽然得到荆州蔡瑁等人水军,但因为刚刚纳降还心有疑虑。”

    “至于号称的八十万,其实不然,曹操所率领的旧部不过十五六万人,新接收的刘表旧部,至多有七八万人,所以最多不超过三十万人,还不是配合默契的军队。”

    周瑜断言:“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有五万精兵,就足以制服敌军。”

    诸葛亮也道:“刘豫州虽然在长坂坡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部将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

    “我们两方相加,也有七八万精兵,兵贵精不在多,再者我们以逸待劳,又通水性,大事可成!”

    两人越说越兴奋,把酒言欢,畅聊形势,非常投机。

    换到节奏上来,一开始北征乌丸的战争是“起”,那么挥师南下刘琮的望风而降,和东吴的惴惴不安就是“伏”,到长坂坡之战又“起”——这个起不是说作为主角一方的胜利,而是战争场面就是情节上的高潮。

    起伏有序,详略得当,情节按照史实和过程有条不紊的推进,也不断拔高观众的期待。

    接下来,就是周瑜和鲁肃带着诸葛亮去见孙权,面对众大臣的聒噪,诸葛亮舌战群儒,最后以孙权抽出佩刀砍断面前的奏案:“有胆敢再言降曹者,犹如此案!”

    一时间,大殿内噤若寒蝉,镜头扫向面容冷肃的孙权,和一脸自信的周瑜,以及微微一笑的诸葛亮,就是他们三人不同的心境。

    而后周瑜回到府邸,这个时候,小乔才出场!

    之前大殿上舌战群儒,到孙权一锤定音算是个小高潮的起,而到这里,节奏又稍微放缓。

    面对小乔的担忧,周瑜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还宽慰她,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周瑜弹奏一曲古筝,小乔随之起舞——他们夫妻俩琴瑟和鸣还差不多,原版《赤壁》里,周瑜跟诸葛亮瞎凑什么CP!

    画面再转到曹军那里,就是曹操听闻江东美女多,最为出众者就是周瑜的小乔,当即意气风发,直言等待军士适应战舰后抢回小乔,众将领大笑,他们也纷纷附和,说到时求丞相赏赐美女。

    曹操放豪言:打下江东,除小乔外,美女任由诸位将军挑选!

    恰在此时,下属来报:军中染上瘟疫。笑声戛然而止!

    在最狂的时候,给他来一棒槌,不仅对节奏稍微调整,也让观众刚刚气愤的心为之一缓。

    然后曹操就召华佗而来,不仅治瘟疫,也治他的头疼。

    在曹操这边出了麻烦事的时候,东吴和刘备达成联合,开始整军以待,操练兵马,募集粮草,刘备也见到了孙尚香。

    当然,两人在电影中不会像周瑜和小乔那样琴瑟和鸣,也不会像原版孙尚香和曹军士兵孙叔才那样战场虐恋,毕竟年龄差距不小。

    他俩只是初次相见的互相礼貌问候,为后来说媒埋个伏笔。

    当年94版的刘备饰演者孙彦君,在08年《赤壁》上映后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的说这个刘备的造型设计太平民化,因为这时候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的街头落魄。

    “历史上记载的刘备,后来一直很注重自己仪表,不要说那一身褴褛,更不会在逃跑过程中、在见孙权的时候还在那儿织草鞋,都什么时候了,哪还有功夫织草鞋?用意是什么?”

    陆恒觉得他说的太中肯了,孙权他们一行都来了,刘备才把正在织的草鞋放下,然后起身——刻意得让人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而且孙彦君当时说得太保守了,哪是不注意仪表,《赤壁》里的刘备造型,分明是在扮丑。

    扮演者尤勇本来肤色就黑,画面里一点修饰都没有,还搞那副造型——粗布衣服,头发梳理得也不整齐,稍显落魄,与孙彦君的刘备气质相差太大了,孙版说他是皇叔谁都信服,而尤勇的……换身衣服真可以去卖草鞋了,关键人家早二十年都不卖了,还搞这一出为哪般?

    当然这不是演员的锅,就是导演和造型师的蠢!

    其实包括几个主演,脸色也都偏暗,甚至梁潮伟他们脸上的坑坑洼洼都清晰可辨——不是说好电影就不修饰面容,就得“本色”出演,也不是说像94三国、98水浒那样搞古朴的风格就贴近史实。

    再说了,人家94版的刘备、周瑜,这个时候在铠甲之外的闲暇之时,穿的也是一身绸缎华服,哪是什么布衣。

    该有的修饰,人物的服饰,都要符合当时的身份,而不是二十多年后的刘备还穿着当年的粗布衣服、还在编草鞋。

    总之,在拍摄的时候,陆恒和蔡晓晴根据那些专家的意见,在演员的造型和服饰上,都很用心。

    单就服饰而言,平日礼贤下士或者为做给手下看穿粗布衣能理解,但至少在见孙权的时候,肯定是要像94版那样穿上丝绸了——马上就要合作的双方,不可能不重视,更何况这时候的孙权,已经是吴侯,而刘备之前只是被刘表任命为新野太守,不说地盘,身份就差远了。

    这时候的孙彦君,年龄四十九岁,但他肤色白,之前见面的时候,唯一问题就是比当年稍微胖了一些。

    陆恒和蔡晓晴都让他减肥,包括关二爷和张三爷也都胖了,于是他们仨一起减,经历了三个月,到现在不仅恢复下来,还比当年的体型更精壮一些。

    在孙彦君换上服装,施施然走来的时候,即使时隔七年,依然活脱脱的刘皇叔形象,让陆恒暗感自己选择对了!

    不仅他们,包括诸葛亮随鲁肃去东吴游说的时候,也不会穿那么随意。

    陈昆饰演的诸葛亮,虽然稍显年轻,但化妆后贴上胡须,再加上他的演技,拿捏起来,至少比当初金城武的诸葛亮装逼范强多了。

    在陆恒拍完周瑜点兵后,就是周瑜初次见诸葛亮的戏份。

    陆恒这个版本,两人开始见面是通过鲁肃介绍,互相不了解,但随着聊起来,越聊越投机,尤其是对时局的看法,对曹军的判断等等,最后甚至开始摆酒、秉烛,边吃边喝边聊起来,开怀畅饮。

    而在吴宇森的《赤壁》里面,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次见面,则是金城武的诸葛亮不断装逼——说周瑜阵型过时,看轻甘兴练兵。

    但在他的《赤壁上》简介里,却说诸葛亮看周瑜严明治军,旗下大将甘兴身先士卒,还颇感欣慰。

    这种不一致,就是明显的眼高手低,剧本一个样,拍出来又一个样。

    还有后面一少年在军阵旁边吹笛子的情节,先不说乡野的爷孙俩,怎么就毫无阻碍的来到军事重地旁边,单单这个情节设置就很生硬——

    周瑜见少年吹笛,不仅没怪罪,还抽出小刀,在爷孙俩惊惧的时候,却只是拿刀修理笛孔,调整音色,一方面引出他和诸葛亮都通音律,为以后他俩琴瑟和鸣打基础,另一方面引出爷孙家牛被甘兴部下所偷,然后周瑜略施计策收服人心。

    无论是音律引出诸葛和周瑜共同爱好,还是偷牛收军心这件事,都太刻意,对剧情的推动不大,还拖慢节奏。

    按照正常的发展,应该是练兵一片肃杀气氛,塑造风雨欲来的压迫,另外展示周瑜部下虽然兵力少,但都一副精兵强将的气势,为后面以少胜多奠定基础就行了。

    更不用说,通过音律引出他俩共同爱好,再通过后面小乔说:“你俩会成为很好的朋友”,就更无厘头了,明显的现代思维。

    他俩于公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于私还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暗中较劲,从哪个方面看也成不了朋友,周瑜那么雄才大略的人,会看不清两人的关系?何来朋友一说?

    再一个就是甘兴的饰演,从头到尾都一副格格不入的面孔——眼神凶狠的眯着,嘴角斜撇,换上军装说他演三四十年代霓虹大佐都行,怎么看怎么跟三国的氛围不合拍。

    事实上就是如此,当年对他演的甘兴恶评如潮,眯眼歪嘴,难道就是想展示霸气?

    陆恒心里一动,不会是想学陆老师的关二爷,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吧?

    还真有这个可能,因为都是靠眯眼,但关二爷那叫睥睨,而他的,只是皮腻。

    后来这个霓虹演员出演李莲洁的《霍元甲》,在里面演那个跟霍元甲最后比武的霓虹武士,那感觉就对了,因为就是那个味。而演华夏人,尤其还是历史上的华夏人,他就太不伦不类了。

    而现在,吴惊演起来就正常多了,至少没那么中二气质。

    陆恒跟陈昆演得很合拍,这是他拍的第二部电影,还担任主要演员,他非常用心,即使他没有陆恒这样的记忆力,但大段大段的台词他也都全部拿下。

    演起来温文尔雅,又不失年轻诸葛亮的锐气,跟陆恒的周瑜相得益彰。

    他俩的畅谈,和最后的把酒言欢,一天的时间就拍完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陆恒遵循的是94版三国,虽然把酒言欢,但内心对诸葛亮的忌惮,也通过眼神有稍微的流露,而不是像吴版《赤壁》那样,两人眼神都快擦出火花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