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不是无所不能的,赵昉偷偷试过给陈尧佐输入真气,但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减轻他在病痛中的痛苦。
这让他明白,真气能救了自己两个弟弟,不等于能包治百病,陈尧佐这是身体枯竭了,神仙也救不活他。
等到陈尧佐的家人来到,十个儿子,四十个孙子,从里屋跪到外面的院子。
老人这才开口说道:魏王是老夫的学生,老夫一生荣耀已经极致,临走前要做一个决定,那就是我陈尧佐的子孙,不再以恩荫入仕。
恩师!
昉儿别说话。
惊叫的赵昉被老人打断,看着他道:你有大志向,为师无法改变别人,但能自律子孙,不能给你拖后腿。
说着看向儿孙们道:别说老夫不念亲情,陈家世代为官,家产足以让你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想入仕凭自己本事去争,大丈夫岂能无斗志,凭祖宗恩惠算什么好男儿。
谨遵父亲教诲!
尊大父教诲!
随着儿子们的应答,门外的孙子辈也开口了,陈家十个儿子都在京为官,孙子中也有十几人已经入仕。
陈尧佐还真不担心陈家没落了,但能做出这决定,的确是别人做不到的。
毕竟虎父犬子是常有的,就拿陈家来说,陈尧佐三兄弟的成就,是他们子孙无法比的上的。
两位状元一个进士,两个宰相一个节度使,这就是他三兄弟的高度,而子孙们无一个后来当宰相。
甚至陈尧佐十个儿子,最高的官职是员外郎,仅是正五品的文官,比起父辈差得远了。
十月二十六日清晨,大宋一代明相陈尧佐去世,临终上书,停止陈家子孙恩荫入仕之路,轰动了整个汴京城。
陈相究竟想干嘛!如此荒唐之事也能提出来
陈相真丈夫也!男儿功名自取之,何须祖父辈恩泽
两种不同的声音,在汴京城展开激烈的争论,太学生尤其踊跃,中间夹杂着传颂赵昉的言论,说他尊师重道,侍奉于恩师病榻前,一直到为其送终。
但这些赵昉现在才没心思理会,这是他来到这世界后,第一次送走亲近的人,三年师生,陈尧佐为他尽到了师者如父的责任。
传道受业解惑之外,还为他遮风挡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士林中为他张目。
三天后朝堂讨论陈尧佐的谥号,赵昉这才从灵前匆匆赶回,上朝看看众臣打算用什么谥号。
其实他不用看,陈尧佐历史上被上谥号为文惠,这在北宋是个很美好的谥号,只是不是第一名的。
北宋最好的谥号是忠献,至于文正这个后来被尊为第一的,其实在这时代跟文惠差不多。
北宋只有两个人的谥号是忠献,一个是开国宰相赵普,另一个是扶立两位皇帝的韩琦。
赵昉很想让陈尧佐用这个谥号,可问题是这个谥号后来被糟蹋了,到南宋后被人嫌弃,甚至没人看得上。
原因是南宋初的大汉奸秦桧死后,他的谥号就是这,虽然他的余党被清除后,这个谥号也被废了,可毕竟被他用过,大家都看不上了。
魏王魏王,陛下叫你呢。
原本应该站在最前面的赵昉,今天站在包拯前面,也没人管他为何站在那,毕竟他是开封府尹,这样也是可以的。
陷入纠结的他,根本没听到赵祯的声音,被包拯拉了拉后衣襟才惊醒。
赶紧的拱手问道:陛下叫儿臣呀?
朕问你,百官建议文惠这嗜好,你看如何?
赵祯也没责怪他,在他看来自己儿子这些天一定累坏了,自己又不好阻止他去给陈尧佐守灵,尊师重道他还是很赞成的。
听到这话,赵昉一愣忘了再想了,张口就说:陈相忠于王事,惠及万民的确可称之为惠,可儿臣觉的还是忠献两字更贴切些。
忠献!
朝堂顿时哗然,此时的韩琦还没死,整个大北朝八十多年了,只有赵普一人得到过这嗜好。
可赵普是什么人,那是开国两代国君的左右臂,奠定大宋制度的奠基人,半部论语治天下,被后人称颂至今。
陈尧佐如何比得上他,这不是徇私吗,大家不乐意了。
而赵昉说完之后自己也愣住了,自己明明还在纠结的,怎么就说出来了呢,万一
不对,没有万一,小爷都来到这了,还有秦桧屁的事呀。
想明白这事后,忠献这个谥号就很重要了,没了秦桧这搅屎棍,大宋朝最高的谥号还是忠献。
臣反对!陈相固然劳苦功高,但还达不到忠献之程度,请魏王不要意气用事,为君者不得有私心,储君亦然。
又是钱明逸这位御史,赵昉一听火大了,呛呛的问道:荒谬!小王何时成了储君了?陛下并未册立太子,小王也没住到东宫,何来储君之说?
钱明逸明白自己最快,犯了大错了,可死鸭子嘴硬,就是不认错道:魏王以王爵任开封府尹,难道不是储君,我朝规矩一向如此,只是少个册立文书,天下人哪个不明白,魏王就是储君了。
此言大谬!当年齐王也是以王爵任开封府尹,后来改封魏王,不是还被贬官吗?
众人一滞,钱明逸脖子都缩紧了,王拱辰更是心中无数匹草泥马践踏而过,这话赵昉敢说,群臣不敢接呀。
连赵祯都懵了,这才想起魏王这称号不吉利,自己儿子说的是自己那三叔祖赵廷美。
赵廷美先封齐王兼开封府尹,可后来赵光义要废去他的继承权,就把他改封为魏王。
明面上魏王的封号更近于皇位,毕竟汴京就是大梁,魏国的都城,可暗地里却是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府尹之位,改为西京洛阳留守。
这比烂账群臣哪里敢说,那是毁谤先帝。
启禀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给陈相上谥号,其他事宜在此纠缠。
王拱辰心中臭骂钱明逸哪壶不开提哪壶,只好亲自上阵,把事情转回原来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