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6章 水浒归顺,在下姓岳
    幽云。

    朱棣亲率五万大军,解了平州危难之后。

    便就马不停蹄的返回幽州。

    而因此城有王妃徐妙云、世子朱高炽、谋士姚广孝等齐心协力共抗外敌,并未失守。

    此役,总的来说,是李牧输了半筹。

    不过,朱棣一方,也是有些损失的。

    更何况,这李牧又是守城的一方。

    令朱棣等人感到困惑的是,李牧失利后,并未重新整顿大军继续攻打幽州,而是暂且退到了关外。

    又过几日,他们才知道晋楚两国合盟的事情。

    一时间,整个幽云乃至大秦,仿佛都被乌云笼罩。

    燕王府内。

    朱棣向众人缓缓开口道:“晋国百万大军,第一个目标,一定是我们幽云,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

    眼下,需不惜一切代价,招兵买马,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

    姚广孝忧虑道:“即使从现在开始,就招兵买马,但是,究竟能招来多少士卒?更何况,我们还需要练兵的时间。”

    “如果按照大师所言,这场战争,还未开始,我们就已经败了?”

    陈亨皱眉道。

    毫不讳言的说,自从大秦建国以来,还从未面临过如此危急的情势。

    姚广孝摇头道:“老衲并非是这个意思,如今朝廷那边,还没有明确的公文颁布。

    我们便越俎代庖,招兵买马,一旦被朝廷知晓,那该置王爷于何地?”

    徐妙云在一旁听得真切,淡淡道:“所以,还是要等朝廷的旨令下来?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次,面对的是敌军百万雄狮。

    一步慢,步步慢,倘若等朝廷的命令下来,一来一回,只怕已经过去十几日左右了,在这十几日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招募到数万士卒。”

    “王妃,非常时期,我们才更要沉得住气,朝廷那边,已经派来了二十五万援军,而且还是武安君与四征将军之一的赵括亲自领兵,只要他们一来,应该可以暂缓我幽云危机,届时,再去招兵买马,也不迟啊。”

    姚广孝考虑的方面比较多。

    他是朱棣的谋士,不是大秦的谋士。

    所以,他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该怎么做,对朱棣是最有利的。

    而并非是大秦。

    晋国那边,想要尽快调拨出去百万大军进攻幽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就是给大秦以准备的机会。

    数日后。

    嬴渊在函谷关所说的那番话,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咸阳。

    妲己知晓后,便召集百官议事。

    她缓缓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想必你们都清楚了。

    从此刻起,将陛下颁布的圣旨,布告天下。

    与此同时,还望各位积极筹备大军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说到这里,她慢慢起身,郑重作揖道:“大秦,就拜托诸位了!”

    “娘娘言重,国破家亡在即,身为秦人,责无旁贷!”

    蔡相率先回礼道。

    余者皆深深作揖道:“娘娘言重!”

    这一刻,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表现的极有凝聚力。

    或许,这就是一个国家即将强盛的预兆。

    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能上下一心,无所畏惧。

    散朝后。

    各部、各司官吏,便紧急将国家机器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

    宣政殿。

    妲己召见魏忠贤与来俊臣。

    她看向二人,语重心长的说道:“陛下待你们不薄,而你们的手上,又掌握着我大秦的两大杀器。

    如今国难在即,你们清楚,此刻,你们最应该做什么吗?”

    闻声,二人相互对视一眼,由来俊臣率先作揖回应道:“回禀娘娘,臣等清楚娘娘所指。

    还请陛下与娘娘放心,无论锦衣卫,还是东厂,都会在国难期间,做好应尽的本分。”

    妲己点了点头,“从今日开始,东厂的人,负责稽查百官与世家江湖,若是发现有哪个官吏或是商贾,与敌私通,杀无赦。

    而锦衣卫,便就负责针对晋楚两国的情报工作,若遇非常时刻,你们两家,可以联手。”

    当初,她认为,嬴渊创立东厂后不久,又让来俊臣组建锦衣卫。

    肯定是想着,让这两个组织互相牵制。

    但是,如今情况不同。

    倒是可以默许这两家联手,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大秦便好。

    “请娘娘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

    魏忠贤弯腰作揖道。

    他是皇帝的奴才。

    一生只为了皇室而活。

    妲己略感欣慰道:“本宫相信你们,都下去忙吧。”

    随后,胡喜媚端来一碗养神汤,看着已经显得憔悴的妲己,不由得心疼道:“国事在忙,您总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如今陛下出征在外,这国朝的大小事,都在您的担子上,您若是累垮了,对陛下,对国朝,都不是一件好事。”

    妲己无奈道:“本宫自然知晓,对了,最近这宫里,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吧?”

    最近这几日,她都将重心放在了应对晋楚联军的事情上。

    至于宫里的事,几乎很少过问。

    胡喜媚想了想,开口道:“娘娘这么一说,倒是有个事,只是奴婢不太确定。

    静妃娘娘这几日,经常呕吐,也吃不下去什么东西,看样子,是怀孕的征兆。”

    “怀孕?”

    妲己连忙问道:“此事可确定?”

    她并未觉得有何不妙之处。

    若是蔡文姬能够为皇室开枝散叶,她高兴还来不及。

    因为她从来就没将蔡文姬等人,当做是自己的对手。

    而且,自己所生,又是嫡长子,又何须嫉妒其余嫔妃,会不会怀孕?

    算算日子,距离陛下出征,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而一个孕妇呕吐的高峰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

    如此推算的话,蔡文姬那边的事情,怕是八九不离十了。

    “未曾找太医看过,所以妹妹也不太确定。”胡喜媚如实道。

    妲己迫不及待道:“走,摆驾文华殿,将朱丹溪叫来。”

    如今这个老家伙,可以说是太医院的一个招牌。

    咸阳城里,三品以上的大员,只要是家里人不舒服了,就会请朱丹溪来医治。

    过了会儿。

    文华殿内。

    蔡文姬率领宫中所有太监婢女,前来接驾妲己。

    后者亲昵的握着前者手臂,皱眉道:“妹妹这段时间,似乎瘦了不少。”

    前者应声道:“回姐姐的话,最近妹妹的食欲不是太好,劳烦姐姐费心了。”

    妲己点了点头,“本宫已经将朱丹溪叫来,让他好好为妹妹把把脉。”

    说着的同时。

    朱丹溪已经快步走来,作揖道:“微臣见过皇后娘娘,静妃娘娘,两位娘娘千岁。”

    妲己莞尔笑道:“俗礼就免了,最近静妃的身体不是太好,叫你来瞧瞧,究竟是怎么个问题。”

    闻声,朱丹溪点了点头。

    见状,蔡文姬也不好推辞。

    其实自从前段时间,她开始呕吐的时候,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

    只是,皇帝不在宫中,自己也能忍受,便没有找太医把脉。

    直至最近呕吐的厉害了。

    她才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怀孕了。

    所以就连吃食,都开始有所变化。

    打算找个日子,让太医去瞧瞧。

    毕竟,测孕这种事情,对宫里的人来说,也是需要找个良辰吉日的。

    恰巧今日皇后请了朱丹溪过来,那便只好择日不如撞日了。

    这一测,还真是有喜了。

    妲己握着蔡文姬的纤纤玉手,柔声道:“妹妹,你是女人,怀了龙种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早点请太医来瞧瞧?”

    后者莞尔笑道:“没事的姐姐,本打算这两日,就请太医过来,只是没想到,会因此而惊动姐姐。”

    妲己摇头笑道:“傻丫头,你是陛下的妃子,是本宫的妹妹,你怀上龙种的事情,对宫里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

    本宫这便将这个喜讯,告知宫中所有人,此外,本宫也已派人去请你父亲入宫了,想必此刻他老人家已经在来的路上。

    至于蔡相...国事繁忙,只怕一时半会来不了,至于陛下那边,本宫想着,等局势稳定下,在告知陛下,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蔡文姬感觉到了来自妲己身上传达出的真情实意,于是便点了点头,道:“一切就听姐姐的吩咐。”

    说着的同时,就见到蔡邕缓缓走来的步伐。

    见状,妲己笑道:“最近这段时间,便让你父亲住在宫里吧。

    也好让他老人家多陪陪你,本宫还有要务在身,就不便留在这里陪妹妹了。

    本宫已经吩咐朱丹溪以及御膳房,让他们多去准备适合孕妇的吃食。”

    说到这里,她便缓缓起身。

    蔡文姬连忙想要相送。

    却被对方婉拒。

    望着妲己离去的背影,蔡文姬抚摸着自己的肚子,表情有了一抹细微的变化。

    或许,从一开始,她便就已经知道,自己怀孕了。

    只是当时,嬴渊已经不在宫里。

    所以,她才藏着掖着,没有告诉任何人。

    本想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告知自己的叔父。

    没想到,妲己却突然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

    细细想来,她究竟是如何知道的?

    就算大秦的后宫,相较于其它国家的宫廷,已经和睦许多。

    但即使如此,从小便饱读诗书,跟随自己父亲游历天下,有着超凡阅历与见识的蔡文姬,还是不愿太相信别人。

    尤其是当妲己将蜀山、贞懿皇后之间的联系,以及玉佩的用处,告诉她的时候。

    兵部衙门。

    蔡京正与曹操商议该如何让地方准确实施皇帝所颁布的旨意。

    后者开口道:“其它都还好说,毕竟,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是我们一开始就已经有的共识。

    但是陛下还要求各地世家商贾,捐钱捐粮,这件事情,要是稍有不慎,唯恐会酿成大祸。”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如今,大秦面临着强敌威压。

    倘若在这个时候,各地世家在背后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那么大秦,便会内忧外患,届时,就会面临着比外敌入侵还要更为严峻的形势。

    蔡京不以为然道:“我们曾反对过陛下的不少政策,以为那都是昏庸之举,可事实呢?是我们错了。

    这件事情,本相倒是从其它角度考虑过了,陛下最喜欢玩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每次都是屡试不爽。

    站在这个方向上来讲,陛下是觉得,咱们秦国的那些世家,不会甘愿去做晋国的奴才。”

    曹操好奇道:“丞相此言何意?”

    蔡京继续说道:“晋国最不缺的就是世家,而且,晋国目前的情况,就是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

    远比我们秦国内部的情况还要糟糕,你觉得,晋国的那些世家,还允许在他们的国度里,出现一个可能会打破平衡的世家存在吗?”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明白了,丞相是说,晋国的那些世家,不会任由秦国的世家,就这么安然无恙的存活下去。

    相反,他们还会仇视我大秦的那些世家,而我大秦世家,自然也就能想到这一点。

    所以他们除了支持陛下的决定之外,便没有任何法子,敢问丞相,是与不是?”

    如今的他还很年轻。

    远没有成长到魏武帝的巅峰期。

    所以,能通过蔡京的只言片语,而联想到这么多,已经实属不易。

    蔡京笑道:“就是这个意思,令老朽真正感到有意思的,是陛下颁布的圣旨中,最后一句话。

    可以允许地方士卒,在战争开启之前,自由出入青楼、赌坊等场所。

    这可是开了我大秦未有之先河,不过转念一想,也是能够理解的。

    陛下一向爱兵如子,与晋楚两国的战役,必然也是异常严峻,届时,将会死伤很多将士。

    陛下这样做,其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士卒感到皇恩浩荡,进而可鼓舞全军士气。

    只不过...”

    说到这里,他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曹操接过话茬,笑着说道:“丞相是担心,像是这种事情,一旦写到史书里,会对陛下造成不好的影响?”

    蔡京无奈点了点头。

    大秦的史官是司马迁。

    这可是个驴脾气。

    从来不会轻易更改现有的,已经发生的真实事迹。

    曹操摇头道:“依我看,丞相完全是多虑了,陛下从来就不惜小节,更何况,那司马迁,不是一向最敬重陛下?他应该可以妥善处置,实在不行,届时再去提点他几句。”

    蔡京道:“等大战结束吧,但愿大秦的列祖列宗可以保佑我们,打赢此仗。”

    说到这里,就连曹操都保持了沉默。

    忽地,蔡京想起一件事情,脱口而出道:“山东道有个地方,叫做水泊梁山。

    梁山上,有一伙贼寇,聚在一起,号称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他们以一个叫宋江的贼子为首。

    你猜这个宋江,是何许人也?”

    曹操搜遍脑海里的所有记忆,也从未听说过有一个叫做宋江的人物,于是便摇头表示疑惑。

    在他看来,一伙贼寇罢了,即使号称有一百零八将,不过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蔡京直言道:“前些年,陛下马踏江湖的时候,曾去过江州,有个人题了一首反词。

    而题反词的那个人,正是宋江。陛下知道这件事时,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还一笑而过。

    这些事,都是锦衣卫的人,在不久之前,告诉本相的。”

    曹操道:“丞相的意思是,派出一支军队,在北上的时候,随便剿灭这伙梁山贼寇?”

    蔡京抚须道:“想要剿灭,只怕是不容易了,如今这伙梁山贼寇,据说已经聚齐了七八万之众,势力相当庞大。”

    “这倒是有点麻烦。”

    曹操摆了摆手,道:“不过,我麾下有一员大将,叫做庞德,给他十万兵,想来能在一两个月内,解决掉这个麻烦。”

    闻声,蔡京摇头道:“倘若是剿灭贼寇,本相便不与你说这么多了。

    前不久,那个叫做宋江的贼首,派人联系了锦衣卫,然后来俊臣又找到了本相。

    说是上一次宋江题反词,陛下并未怪罪他的事情,让他感到了陛下的仁善。

    所以便想趁着这国战期间,携全体梁山之众,投靠朝廷,本相一直在犹豫,该派谁前去招安为好。”

    “原来是这么个事。”

    曹操正色道:“丞相,倘若将梁山贼寇招安,从今日后,他们的一言一行,便代表着我大秦军队。

    若是他们在被朝廷招安之前,所作所为,劣迹斑斑,只怕会影响朝廷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

    蔡京道:“这个无需担忧,本相早就派人调查过他们了,他们不仅没有什么劣迹,反而还时常除暴安良,更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将他们收为朝廷编制中,也是经过本相再三思索的,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待将他们招安之后,便统统交给朱棣。

    若是他们胆敢做出什么有损朝廷声望的事情,那么就跟老朽无关了,这就是朱棣的责任了。

    而且,他一个异姓王,倘若连收复一伙贼寇都做不到,那么幽云主帅一职,只怕我们得上奏陛下,重新挑选了。”

    曹操欲言又止道:“若是可以,不知我是否能够...”

    蔡京摇头道:“你是兵部尚书,坐镇后方,统筹全局,离不开你。

    在陛下或者是在本相眼里,除了你之外,便没有别人,可以担得起这个责任了。”

    如此,曹操也不好说什么了。

    紧接着,他便与蔡京商量起当前的政要之事,“从京畿道开始,逐渐将招兵买马的影响力,扩散至全国,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少去不少矛盾。”

    蔡京道:“你是兵部尚书,这件事情,你拿主意就好,只是千万不要误了招兵时机,我们...可没有多少时间了。”

    曹操点了点头,“请丞相放心,另有一事,还需丞相拿个主意。”

    蔡京道:“你是想说修建运河的那些民夫?运河的事情,可以先停一停,等战争结束后,再去修建也不迟。”

    闻声,曹操顿时大笑道:“有丞相这句话,咱们大秦,便不缺什么兵源了。”

    至于招安梁山好汉的人选,蔡京冥思苦想,最终敲定一人——礼部尚书严嵩。

    之所以要让一部尚书亲自前去招安,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向梁山众人表示出朝廷的诚意。

    第二,如今各部都忙得不行,但是唯独礼部比较清闲。

    严嵩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蔡京不愿这样的人才,就这么白白浪费掉,应该要合理利用起来。

    更何况,像是招安这种工作,一般也都是由礼部去做。

    蔡京嘱咐了严嵩几句后,便让他立即出发。

    稍后,前者又请来吏部尚书李林甫。

    他语重心长的向对方说道:“如今国战在即,正是朝廷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

    你身为吏部尚书,要与兵部那边协调妥当,看看该派那个知兵懂兵的人去前线帮帮忙。

    本相记得,江南十二族,不是推荐了不少人才,有些在地方上担任要职,有些在翰林院修书?”

    闻声,李林甫作揖回应道:“丞相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这便挑选出一些知兵的文臣,前往边境。”

    蔡京点了点头,语重心长道:“这场国战,如果败了,我们大秦也便不复存在了。

    可如果赢了,就是我们大秦崛起的时机,将来史书上,肯定是要对此战大写特写。

    本相不希望,后世人只从史书中看到了哪位武将拒敌于野,而没了咱们文臣的事情,这不好,你,懂吗?”

    李林甫连忙道:“下官明白了。”

    ...

    由于是在战时,所以就连招安的工作,都是一切从简。

    严嵩带着几十名礼部的官员,在配合上千名甲士,就这么快马向山东道的方向出发了。

    大概四日左右的功夫,便就来到了山东道境内。

    翌日正午,他便带着几名礼部官吏,上了梁山。

    与此同时,宋江带着众兄弟,焚香祷告,正耐心等待着严嵩的到来。

    他语重心长的向众兄弟说道:“朝廷的诏安使,乃是礼部尚书严嵩,众兄弟,一部尚书亲自前来招安我等,足以显出朝廷的诚意了。

    当兄长的,也不会逼迫你们,从现在开始,愿意与我归顺朝廷的,便继续留在这里,不愿的,可以离开梁山,另谋出路了。”

    其实,之前他就已经向众兄弟说过了,他准备要投靠朝廷,而众兄弟也很支持。

    没错,在这个世界的梁山好汉,并未反对宋江的意思,而是很支持!

    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眼前的这个朝廷,是光明的,而皇帝,也是英明神武的。

    他们自然心甘情愿的投靠。

    “兄长,我们都听您的,如今正值国战之时,据说晋楚两国已经合盟,朝廷正打算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准备抵抗敌军,若是这个时候,选择投靠朝廷,凭借咱们众兄弟的本事,一定能够建功立业!”

    “没错,自从皇帝陛下马踏江湖,将不少为非作歹的几个世家铲除后,俺便晓得,陛下是一位明君,为明君效力,也是咱们兄弟的一个愿景!”

    “陛下自从不再自污藏拙以来,一直都是事事以百姓为先,比如修建运河的事情,那些民夫,哪个不是死心塌地的为朝廷做事?就冲这点,朝廷就值得咱们众兄弟效力!”

    “朝廷决心以必死之志,抵抗晋楚联军,其目的,还不是为了咱们大秦的老百姓们,能够免遭敌军铁蹄践踏?!既如此,咱们就应该助朝廷一臂之力,抗击外敌!”

    “对,说的没错,抗击外敌!”

    “...”

    越来越多的梁山好汉开始发声。

    他们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奈来到这里落草为寇。

    但是说句实话,如果有可能,谁愿意不成为一个公务员,而是成为社会闲散人等或者是江湖混混呢?

    只是他们曾经没得选择。

    但是现在,他们有了。

    能跟随一个不黑暗的朝廷以及圣明的皇帝奋斗,不好过在这梁山混吃等死啊?

    同样都是刀尖上混前程,朝廷能给的,一座山头可给不了。

    宋江对众兄弟的表态感到满意,他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

    “丑话说在前面,咱们投靠朝廷,是要去打仗,去与外敌拼命,此役,咱们梁山众兄弟,一定会死伤惨重。

    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咱们替天行道的旗帜,咱们没得选,只有跟随朝廷,杀敌,护民!”

    “杀敌!护民!”

    下一刻,整个梁山议事大厅内,便就响起如海啸一般的声音,可谓震耳欲聋。

    虽说梁山好汉的本质,就是一群手上沾了血的草莽英雄。

    但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家国观念,是毋庸置疑的。

    要不然,当林冲、鲁智深知道杨志大名后,也不会由衷称赞一句,‘原来是杨家后人’了。

    严嵩本以为,此行上山,会遇到不少困难。

    因为他所面对的,可不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而是江湖草莽啊!

    那是什么存在?

    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是一个不顺眼,就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在他们眼里看来,死生之事,都是不过尔尔。

    话虽如此,可严嵩并不觉得胆怯。

    因为他的背后,有朝廷。

    待其登上梁山后,宋江率众兄弟前去迎接。

    见状,很会做人的严嵩看向为首的宋江,当即作揖道:“敢问,可是宋公明宋贤弟?”

    闻声,宋江感到脸上很有面子,连忙回应道:“正是在下,想必,您就是当朝礼部尚书严嵩严大人吧?”

    严嵩点了点头,刚欲说什么,就在此听到宋江的声音,“严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前往厅堂内喝杯茶,稍作休息,待会,便留在梁山,享用晚膳,与众兄弟们畅饮几杯,不知严大人意下如何?”

    对方都这样说了,他能怎么回答?只好应声道:“如此,便就麻烦诸位兄弟了。”

    搁在平常,遇到读书人,他会说诸君,再不济也会说诸位。

    但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可是严嵩的拿手好戏。

    梁山的这帮人,平日里就喜欢以兄弟相称,这样显得江湖道义十足。

    他自然要迎合他们的喜好。

    果不其然,等他这么一开口,梁山的众兄弟们,顿时感觉这位严嵩严大人,很是亲戚。

    因为一句兄弟,彼此间都少了很多隔阂。

    待前往正堂途中,严嵩看到了那杆写有‘替天行道’的大旗,竟是当着一众水浒好汉的面,朝其深深作揖起来,过后,缓缓开口道:

    “在下这一拜,是拜这四个大字,好一个梁山,好一个替天行道,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朝廷的管辖,更需要你们这些忠贞义士相助啊!”

    这番话说的极有水平。

    一瞬间就将江湖草莽这四个字,拔高到了‘忠贞义士’的程度。

    谁能受得了这样的夸赞啊?

    而且,这话,还是从一位礼部尚书的嘴里说出来的。

    意义更是不同寻常。

    宋江宛若见到知己一般,目光炙热的抱拳道:“严大人,此前我等还在担心,您贵为一部尚书,初来我们梁山,肯定会有些不适应。

    但是听到严大人这番话,在下才明白,严大人与我们梁山众兄弟一样,心中都装着百姓。请严大人受在下一拜!”

    他这一拜,梁山好汉们肯定都要相继作揖。

    严嵩哪会在人家的地盘,摆这么大的谱啊?

    他连忙将宋江搀扶起来,语重心长道:“宋贤弟,你言重了,今后,大家都是为朝廷做事,为百姓做事,哪有什么适应不适应的道理?”

    “严大人所言极是,快请上座!”

    宋江拱了拱手。

    来到大堂内,又与宋江闲聊片刻后,当着所有人的面,严嵩便将朝廷的意思说了出来:

    “宋贤弟应该晓得当前局势,国家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将变得弥足珍贵,所以,一些事情,在下便也就直言了。

    朝廷的意思是,在宋贤弟以及众兄弟归顺朝廷后,仍旧保留你们的名号,你们这支军队,便就叫做梁山军。而这军队首领,还是宋贤弟,只要你们是真心实意,愿为国家抗击外敌,朝廷不会对你们横加干涉。

    而且,一应粮草、辎重、兵饷等,都按照禁军将士的水准给予优待,至于将士们获得军功之后,也会按照朝廷对于军队的统一法度来奖赏,不知这一点,宋贤弟能否同意?”

    就在刚刚,宋江还在想着,投靠朝廷之后,该如何为自己,为兄弟们,争取一些优越的条件而费尽心思。

    但是没想到,从一开始,朝廷的诚意,便就这么大。

    看来,倒是自己多虑了啊。

    而严嵩的那番话,也清晰落到了众人的耳中。

    没人觉得,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而且,从此以后,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的正规军,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这时,宋江与吴用对视一眼,见后者点头之后,他心里便有了底,连忙起身作揖道:“既然朝廷有诚意,那么在下便从今日起,领着众兄弟归顺朝廷。”

    闻声,严嵩顿时眉开眼笑起来,他着实没有想到啊,这个关于招安的差事,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宋贤弟,其实话说回来,是你与众兄弟有诚意在前,朝廷才会拿出你们应得的那份诚意。

    今后你们归顺朝廷,也该有合适的官位职称,在下来之前,朝廷就已经有了旨意,打算封宋贤弟为正五品的定远将军。

    虽说是正五品,但是只要宋贤弟能在抗击外敌中,获得军功,陛下那边,也一定会论功行赏的,毕竟,众所周知,陛下从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所谓的旨意,其实是妲己的懿旨。

    嬴渊直到现在,还不晓得,水浒这帮人要投靠自己了。

    话音刚落。

    宋江便被震撼到了。

    他本来想着,归顺朝廷以后,至少得向他讨要个官职才行。

    哪怕是六、七品的官都行。

    再不济,也得封自己一个一营将军当当吧?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啊,上来就是封自己为正五品的定远将军!

    这可是太出乎意料了。

    其实,当严嵩说出那番话时,心里还有些疑虑。

    虽说正五品的武将官职,已经不小了。

    可是对于他这种一部尚书来说,跟九品芝麻官,没什么区别。

    他还觉着,对方肯定会嫌弃这个五品官衔。

    但是...

    看到对方的反应,完全是很欣喜若狂啊!

    这其实就相当于,有个人不知道对方有多富,而对方也不知道那个人有多穷。

    然后就造成了如此微妙的一个误会。

    宋江连忙表示道:“皇恩浩荡,请严大人放心,卑职必将带着众兄弟,多立战功!”

    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已经自称卑职了。

    可见是对那个五品的官衔,相当满意。

    严嵩点了点头,又说道:“朝廷将你们收编之后,你们便不能继续待在这八百里水泊梁山了。

    而是要立即前往北境前线,接受燕王朱棣的听调,不知对于这个,宋贤弟能否接受?”

    宋江二话不说道:“自然是能够接受,毕竟,我与众兄弟投靠朝廷,就是希望可以杀敌立功。”

    由一位异姓王亲自指挥他们,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那可是异姓王啊!

    听到这里,严嵩心满意足的点头道:“宋贤弟,酒呢?咱哥俩喝两盅。”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招安之事,就这么顺利的完成了。

    此时,应当有酒。天籁小说网

    宋江顿时大笑道:“好好好!今日在下便与严大人您不醉不归!”

    怎么说呢。

    就连那些水浒好汉都觉得,朝廷给出的诚意,实在不小,很难令人拒绝。

    最为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投靠朝廷后,他们身上所犯下的那些过错,便会被朝廷抹去。

    也就是说,从此刻起,他们又能站在太阳底下活着了,又重新变成了一张干净的白纸。

    说实话,水浒好汉们,有很多人,都是终生未娶妻生子,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梁山上的时候,他们不愿自己的后代,也跟他一样落草为寇。

    而投靠朝廷之后,又是连年征战,可能一不留神,就死于沙场了,哪还敢找婆姨生娃儿啊?

    关于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投靠朝廷的事情,就这么暂告一段落。

    而幽云那边。

    在严嵩赶往梁山的时候,朱棣便就获悉了此事。

    不过,他并未过多在乎。

    毕竟,一个落草为寇的组织,来到幽云后,不给自己添麻烦,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那还能奢求他们,能帮助到自己什么?

    燕王府内。

    朱棣向姚广孝说道:“朝廷的旨意,已经颁布下来了,从此刻起,整个北境的募兵之事,便就全权交予本王管理。

    白起他们,也已经到了幽州城外,本王暂时不打算让他们进城,毕竟,在战争开始之时,幽州不能成为一座空城。

    待明日,本王会邀请白起、赵括两位将军,入城议事,晋国那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百万大军筹集,兵发我北境。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做好战争的准备。”

    姚广孝道:“如今全国各地,都在疯狂的招兵买马,只是,人好招,但兵刃甲胄,从何而来?一时间,只怕国朝也难以筹足太多的辎重给新入兵营的将士们使用。”

    朱棣莞尔笑道:“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本王无关,本王只需顾好,本王下辖的这一亩三分地便好。

    对了,待会儿本王想着,让妙云前往咸阳暂且避难,毕竟,谁也无法确保,战争一旦开启,我们凭借幽云地势,就能真将敌军阻挡在国门之外。”

    他已经想到,幽云如果坚持不住,那就只能放敌军踏入国门了。

    然后借助长线地利优势,来阻击敌军。

    姚广孝叹道:“王妃的性子,没人比王爷您更了解,您觉得,王妃会答应去咸阳吗?”

    闻言,朱棣唉声一叹。

    与此同时。

    河南道。

    相州。

    汤阴县城外。

    县令亲自坐在此处进行招兵。

    就在这时,有一名拿着烙铁长枪,面容白净,身材高大的男子,来到县令老爷跟前,沉声道:“敢问大人,可是这里招兵?”

    闻声,那县令老也没好气的说道:“本县令身旁这么大一个招兵旗帜,你没有看到?”

    那人并未多说什么,只是点头笑道:“是这里招兵便好,在下要参军入伍,随军北上抗敌。”

    县令老爷挺直了一下身躯,拿起笔杆,落笔前正色问道:“姓什么?哪里人?”

    “回大人,在下就是这汤阴人士,姓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