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三十二章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朱棣留在了热海的爽塔石,朱能带着大军继续西行,一直抵达俺的干一带。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旌旗招展。

    骑在马背上的朱棣,望着山清水秀的热海,忍不住感叹道,内心充满了得意。

    此地唐代属于碎叶城地区的范围。

    当地人又称素叶城、素叶水城,因其依傍素叶水,故得此名。

    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也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立的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

    后世清朝与俄国签订条约,主权归属于俄国,从此中华在法理上彻底失去了这片土地,包括此地以东大片的土地。

    明朝。

    虽然没有实控此地,但是此地属于大明的藩属朝贡国,也就是天下宗藩体系。

    清朝的失败,和法国签订条约,和日本签订条约……

    失去了朝鲜,失去了安南等。

    让中华先民们留下来的宗藩体系,这份伟大的遗产消失于历史的长河,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并不算落后,但是因为陷入了时代代差的落后,失去了发展宗藩体系的机会,对于中华文明是巨大的衰退。

    “接下来要看如何治理,只有治理好当地,才能真正的归入我大明。”朱棣向官员们说道。

    官员们的能力,决定了地方的归属。

    看着年轻的官员,朱棣心里沉甸甸的,颇有些担忧。

    前皇太孙一系的打压,让大量的中老年官员离开了朝廷,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一代。

    可年轻代表了没有经验。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就是因为年轻的官员们不懂政治的妥协,只晓得严守教条。

    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因此而死不悔改。

    可治理国家怎么能用简单的对错呢。

    从京城传来的急递,让朱棣放弃了顺道北征的意图,不久,朱棣带着部分军队返回委鲁母,召见了阿鲁台的使者。

    黑的儿火者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如今随着黑的儿火者逃亡帖木儿汗国,预示着东察合台汗国的覆灭。

    阿鲁台原是鬼力赤的部下。

    鬼力赤是窝阔台一系的子孙,从瓦剌分裂出来的势力,原本的历史上,毒杀了哈密王安克帖木儿。

    哈密王安可帖木儿是大明朱元璋所封。

    鬼力赤侵占了哈密后,向大明称臣纳贡,然后与东察合台汗国的黑的儿火者交战。

    然后就是鞑靼和瓦剌。

    可如今历史发生了变化。

    北平先是打败勃林帖木儿,再击败了额勒伯克可汗,收复了鞑靼和东部蒙古。

    然后剿灭了鬼力赤,最后又打败了黑的儿火者。

    残余的势力阿鲁台等人逃回瓦剌,与瓦剌北方的诸部重归于好,不敢再与大明争锋,选择向大明称臣纳贡。

    朱棣因为京城的消息,决定接受他们的归顺,也就是历史上的瓦剌西部地区。

    “本为一国,不该有兵戈,而当一体和谐安宁。”

    朱棣向台吉们说道。

    众台吉连连称是。

    “我们物资贫瘠,还望太子殿下仁德,互开边市,允许双方贸易。”阿鲁台的使者恭敬的说道。

    朱棣没有拒绝。

    哈密,亦力把里,加上东察合台汗国的地区,实在是太大了,需要保持稳定。

    “哈密以北的伊吾,沙洲以北的马罗山,两地为互开贡市的地区,双方都需要保障当地的和平,以免阻碍贸易的顺利。”

    亦力把里以北的山脉,阻绝了两地的交流,而且朱棣也不会在亦力把里开市。

    哈密以北的两处,适合人畜通行,而且哈密靠近嘉峪关,形势更加的稳定。

    “太子殿下的恩情,我等万世不敢忘。”

    众人感动的说道。

    太凶残了。

    从洪武二十七年起,最开始是北平,如今到了大明太子亲征,这些年一直在打仗。

    更过分的是,明军越打越厉害,再也不像从前那般,打仗时间越久,大明内部的民怨越大。

    看不到希望,也知道打不过,归顺是唯一的选择。

    朱棣没有太过在意。

    金帐汗国,帖木儿汗国,这两个汗国的存在,让和平只是暂时的而已。

    有这些庞大的地方为大漠输血,眼前的台吉们,谁知道其中哪个人,日后又会反叛呢。

    不过朱棣不急,他年富力强。

    谁反,他就打谁。

    在委鲁母和众台吉约定后,朱棣又开始安置当地。

    虽然他急着返回京城,可事情千头万绪,哪里又是轻易可以离开的呢。

    “出使金帐汗国,最好让他们同意向我们大明称臣纳贡,不过安抚才是第一位。”

    “帖木儿汗国,本已经向我大明称臣纳贡,但是帖木儿此人图谋甚大,我们不得不防。”

    朱棣派了两支使团,一支由李暹带领,出使金帐汗国,一支由陈诚带领,出使帖木儿帝国。

    两位都是外交方面的人才,才能值得朱棣深信。

    “帖木儿正与极西之大国交战,战事非年余可平,臣的此行并不会有问题。”

    陈诚笑道:“只怕帖木儿会非常优待臣,以避免我大明从东进攻他,让他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朱棣忍不住感叹。

    如果给他三年时间多好。

    三年。

    在亦力把里迁移人口,恢复当地生产,他率领大军东征,恐怕是最好的局面。

    帖木儿就算想要带着主力回援也有心无力。

    可惜。

    实在是吞不下了。

    诚如长子所言,打仗为政治服务,需要的是治理,而不是为了破坏而破坏。

    两支使团离开后,朱能也率领大军从俺的干返回。

    “西域行省包括河西走廊,即前陕西行都司,含括如今的哈密诸卫。”

    “东察合台汗国,恢复故名为安西,施行军户制度,定为安西都司。”

    “立吐鲁番前后二卫、别失八里卫、委鲁母前后中三卫、亦力把里卫左中右三卫、设俺的干千户所、哈实哈儿千户所”

    根据朱棣的要求,需要移民近三十七万人口,填充安西都司地区。

    “去安西。”

    “分田几百亩。”

    大明的机器早已经启动,从去年就开始组织移民的人口,从开始的二三十万到五十万。

    江西行省,应天府,浙江行省,福建行省等等人多地少的行省,有大量的无地农民。

    没有自己的土地,为别人种地当佃户,生活过得贫困,挣扎在温饱线以下。

    他们大多数没有老婆,老光棍也有很多。

    “去了就发老婆呢。”

    “骗人的嘴,哄我们乡下人。”

    听到吏员的宣传,百姓们纷纷发出嘲笑声。

    “是真的。”

    “只要你们不嫌弃,有高丽的婆娘,倭国的婆娘。”

    “那怎么能行。”

    “嘿。”

    吏员骂道:“你个老光棍,一辈子娶不上媳妇,也不瞧瞧你长的模样有多寒碜。”

    接地气的骂声,反而让周围的百姓们笑了起来。

    过的穷,穿的破烂,多年繁重的劳动压垮了背脊,站没有站样,坐没有坐样。

    这位吏员不同,来自于北平。

    他并没有小觑眼前的让人无法入眼的苦哈哈们。

    金州不就是如此么。

    金州的苦哈哈们,过上了和谐稳定的生活,娶上了婆娘,要不了几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说话声音大了,腰杆也挺直了,乐于去看新戏和听新歌,还喜欢去看赛事。

    他们身上的精神气,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原本那些粗鄙不堪的小动作也消失了。

    正如当年的小王爷所言,经济基础决定精神面貌。

    所以吏员没有看不起他们。

    在内地当农民会越来越难,随着大片井制度的推广,军户们才有如此的待遇。

    大片井制度下的农民,他们的优势比工人还要强。

    那么想要加入其中,成为边地的军户,就是仅有的道路,虽然边地贫瘠,可是要不了几年,他们的身份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熟地分一百亩地。

    中等地分两百亩。

    差的地,或者林地,或者草地,直接分三百到七八百亩。

    庄园或者牧场,或者半庄园半牧场。

    保障分婆娘。

    “可惜不能说话。”有老汉惋惜道。

    “能生娃,能帮你干活,你还嫌弃这嫌弃那。”

    老汉露出缺了颗牙齿的嘴,傻呵呵的笑着。

    当场响应的人并不多,可私下里报名的人非常的多,不光招募到了五十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男丁。

    大明的各地。

    铁道修建的越来越多,有些地区虽然还没有通车,但是经济富裕的行省已经全部通车。

    火车上的百姓们,第一次乘坐火车。

    费用由朝廷承担。

    他们只需要带上自己不多的行礼,震惊的看着车厢的窗户外,大明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吗。

    天南海北,各地的人抵达了嘉峪关,乘坐铁道马车去了哈密,去了安西都司。

    都司衙门的整编下,分成各千户所,百户所,有序的分发各地。

    “真的发婆娘啊。”

    汉子们欣喜若狂,直勾勾的盯着一个个屁股大,能干活能生养的女人们,汉子们两眼发光。

    朝鲜贸易集团一口气送来了八千名高丽女性,与一万七千名倭国女性。

    金州的移民脚步放缓,减少了这方面的需求。

    朝鲜贸易集团。

    背后的国内商人,朝鲜商人,乃至倭国的十八商行急的不得了,得知大明有了新的移民地区,最高兴的莫过于他们这些商人。

    这些贫穷的女性,与大明贫穷的男性,结合在一起,来到陌生的土地上,展开他们的新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