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五十一章 高丽残酷老爷在大明待人和睦
    四十余岁的徐宁,缓缓的沿着台阶而上。

    永乐九年八月。

    大明铁道工程部发生了窝案,都察院和锦衣卫,刑部,调查部联合执法,入驻大明铁道工程总部,展开整个的纠察活动,大明铁道工程部人心慌慌。

    利益动人心。

    那些个官员们如狼似虎,恨不得把大明铁道工程部掀翻,查个底朝天,成为他们升官的政绩。

    五十知天命。

    徐宁年轻的时候起,受到小王爷的认可,筹办铁道工程部,那时候的的铁道工程部才多少人来着?徐宁有些想不起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铁道工程部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从铁道工程部分离出来的铁道运营集团,同样是大明的巨无霸。

    常年的劳碌与费心,徐宁的头发已经花白。

    根据朝廷的规定,铁道工程总部为正三品衙门,所以大掌柜徐宁是朝廷的三品大员,一省的按察使也才三品,布政使为从二品,相当于封疆大吏的级别存在,位高权重。

    “徐掌柜来了。”

    宦官轻声进来询问道。

    朱高炽收回了舆图上的视线,点点头。

    官宦连忙退出文华殿,带进来徐宁。

    舆图上。

    是大明的地图,以及探测的世界地图,与后世的地图有些差距。

    舆图上的大明。

    整个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属于大明的疆域内。

    西至加兹温。

    加兹温是后世伊朗的一座城市,位于伊朗的北部,是加兹温省首府,十六世纪萨非王朝的首都,文化历史名城,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明军的势力范围并没有踏足此地,最远也只抵达过两三千里之外的马什哈德地区。

    不过呢。

    帖木儿的孙子派了使臣朝贡大明,接受了大明的册封,所以划入了大明的疆域内,成为关系最远的藩国行列。

    那么最南。

    哪怕不算乖顺的缅甸和暹罗宣慰司,同样属于大明的领土。

    历史上永乐朝。

    马六甲海峡不光有大明的藩国,还有大明设立的旧港宣慰司,目前的大明,并没有在当地成立旧港宣慰司。

    如此巨大的疆域,需要的是治理。

    用什么手段才能落实治理。

    让中华文明光耀天下呢?

    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手段。

    西方同样会造假。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权先后兴起,过程里有很多的积弊,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几百年的交替发展前行,是值得别的文明学习的。

    他们的过程中,具备了许多可以借鉴之处,都是朱高炽宝贵的财富。

    朱高炽需要拿出来。

    或者结合大明的国情,改变一番后,更好的利用起来。

    抛弃对方的糟粕,学习对方的菁华。

    哪怕是日本,也是值得重视的。

    只有善于学习的民族,才会有伟大的未来。

    幸运的是。

    中华民族自古善于学习。

    历史上有大量从外学习的技术,以及带回来的物种。

    蛮、夷、胡、酋长、国王。

    古人有准确的划分。

    因为后世早期落后世界的原因,中华文明的优势不复存在,所以有些后人敏感的说古人太自大了,不把周边的部落放在眼里。

    其实那些值得学习的王国,古人并没有错过。

    可是呢。

    放眼天下。

    大明周边许多的部落,在衰败期的过程里,的确没有多少让大明文人感叹的地方,只有野蛮和落后,极少地方和王国,才能给予中国帮助。

    反倒是明朝中后期,那些能跨越万里来到大明的西方人,和当年的大食人一样,有点自己的东西,所以接触到了那些个有才能的西方人,大明文人主动学习的不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交流。

    通过大明的组织力,以先期投入的方式,目前施行于撒马尔罕和南洋地区。

    可是呢。

    遇到了一些不小的问题。

    朱高炽看着一脸恭敬的徐宁。

    修建铁道是可以拉动经济的基建大工程,不过呢,需要的是钱,钱的背后则是生产力支撑。

    能投资一个亿修建铁道,不代表朝廷能真金白银的拿出一个亿。

    一个亿的流水,和一个亿的现金是不同的。

    “铁道工程部拆分的提议,听说你很支持啊。”

    朱高炽笑道。

    徐宁听到朱高炽的笑言,重新离开椅子站起身,认真的说道:“铁道工程部的规模和体量,的确应当拆分了,而且目前的规模,铁道工程部的体系,已经无法适应。”

    朱高炽明白徐宁的意思。

    拆分铁道工程部,朝廷早就有了争议。

    铁道工程部正式铁道工人的数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

    哪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的各种铁路工人总数也才二十三万之多。大明的铁路工人,不但是其五倍多,而且年龄结构也趋于合理化。

    虽然大明铁路工人文盲人数多,教育程度较低,但是铁道工人的年龄段有优势,根据工作种类多种多样,铁路工人的管理部门、工作场所、技术程度和雇用性质,可以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类别。

    不过与那时候的政府一样,铁道工人同样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但只限于大明铁道工程总部正式工人。

    但是呢。

    大明疆域太大了。

    特别是边疆地区环境,铁路工人在工作中有诸多风险,会遇到行车事变、盗匪抢劫的横行,破坏铁轨的敌对势力,和铁路施工中的风险。

    铁道工程部和铁道运营集团,将会获得一定的武力放权。

    见徐宁的确是真心实意,朱高炽很满意,把内阁商量出来的,拆分铁道工程部的章程,让人递给了徐宁。

    徐宁打开一看。

    章程的规划里,铁道工人的数量,将会在两年内,扩充到一百五十万人,五年内达到两百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分成三大铁道工程部。

    国内的铁道工程部,西部七省的铁道工程部,南洋的铁道工程部。

    国内的铁道工程部,以当下的铁道工程部为主要构架,西部七省的铁道工程部,以撒马尔罕与亦力把里行省为主要区域,南洋的铁道工程部,则以交趾为主,延伸至老挝、计划通过二十年,修通一条横向的铁道。

    钱从何来?

    徐宁露出疑问的眼神。

    钱不值钱,钱背后的支撑才是一切。

    徐宁懂这个道理,太子殿下在北平就已经提出了这个理论,二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万事有度啊。

    徐宁不认为大明当下,有这样的能力。

    特别是在西部不稳,南洋也有不稳的环境下,甚至倭国仍然小小规模的战争,虽然在大明的插手下,目前没有扩大的态势。

    国家太大了。

    每每动兵,牵扯太多。

    是啊。

    钱从哪里来。

    朱高炽望向了案台上一份呆着的报告。

    报告里阐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虽然文字描述的不同,可是却与后世的国内学者提出的不谋而合,有些共通之处。

    ——

    洪武二十五年。

    朱高炽在北平喊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这并不是一个口号。

    什么叫以人为本呢。

    尊重老百姓。

    不把老百姓当草芥。

    草芥是什么意思呢,草芥指路边干枯的小草,枯草的一段,古人用来比喻不足珍惜的无价值的东西,可以随意的踩踏和抛弃。

    永乐九年。

    二十年的时光眨眼而过,第二十一个年头。

    乡里的社学,县学已经放暑假。

    年少的学生们,回到了老家,农忙时节,孩子们辛苦的在田地里干活。

    夏日炎炎。

    北方大地上的农业机器已经普及,除了部分的仍然守着家里田亩的小户之外,他们还在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无法具备使用农机的经济条件。

    南方的大地上,同样在兴起农业机器,可是因为种植环境的区别,大部分的地方上,也仍然使用人力,不过呢,大型镰刀的农具的价格,让不少的农户可以承担。

    才半个月的时间,孩子们晒黑了,掉了几层皮。

    不过呢。

    每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是个丰年啊。

    各所工人子弟学校。

    学校的牌坊上,张贴了方框的图案,每块方框上,写了班级的名称,师生们挤满了周边,寻找自己班级的名字,看看安排在哪个地方。

    参与社会活动不是口号。

    读书不是享乐。

    学校有自己的农业机器,从库房里拿出来,分发到班级,保证人人都有。

    小小的镰刀。

    放在二十年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老百姓们也用得起了,各家农机厂生产量的提升,已经是日常之用。

    很多百姓家甚至不会舍不得分丢弃,两三年会换新的。

    新的农具不但更顺手,使用起来也轻松些。

    每个班级在教谕的带领下,乘坐公车离开城市,然后踏在郊区的土地上,去往联络好的卫所,与军户伯伯们一起劳作。

    孩子们叫苦连天。

    农活是很辛苦的。

    可是呢,参与劳动是学校的必修课。

    从县学就开始的活动,是稳定不变的一课。

    北方有些地区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在军户们的指导下使用农业机器。

    特别是推镰车。

    推镰车有一定的危险,军户们可不敢放手给孩子们使用。

    教谕们在现场教育孩子们。

    书本上的那些机器,实物是这样的,军户们又是如何使用的。

    对学校和先生的尊重,中国人刻在骨子里,哪怕是近代战乱时期,有志向的军阀,也会在自己的地盘内,尊重先生,大肆修建学校,例如山西。

    不修葺衙门,而是翻新学校,这个传统流传了上千年。

    明朝多贪的贪官,当他回到家乡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本地的社学投钱。

    参与了整整一个月的劳动后,学生们才会返回学校,然后各回各家,渡过自己剩余的暑假。

    多半的工人家庭是双职工。

    孩子们恢复了体力后,三五成群的在城里玩疯了。

    楼房里。

    说着蹩脚大明话的男主人,热情的与邻居们打了招呼,傍晚的时分,巷子里不知道是谁,把自己的竹床摆放在墙角。

    大树的余荫下,街坊聚集在此。

    左边是男人们下棋,打牌,喝茶闲聊的地方,右边是妇人们扇扇子讨论自家孩子的地方。

    有闯入妇人群的男子,会被那些说起下流话来,比男人还要粗鲁的妇人们打败。

    人们聊着下三路。

    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蜻蜓,女孩子们插花,抓布袋,跳房子的游戏。

    红色的夕阳,为这方世界提供光明。

    那位男主人极力的融入邻居们中。

    “你们高丽听说要内附?”

    “不知道啊。”

    男主人不愿意谈此类的话题。

    北王死了,北王的长子承袭了王位,的确有这方面的传闻,不过呢,高丽国王与高丽南王不太愿意,具体的情况,男主人也不知道。

    他带着一家人搬来大明已经半年,国内很多消息已经落后。

    自家的土地卖给了大明的商人,半放弃了自家在高丽两班阶层的身份。

    所以他不缺钱。

    邻居们只知道新邻居很有钱,也去此人家里做过客,他家的物件很奢靡,但不知道此人是高丽的勋臣,隐隐推论对方不是普通人。

    晚上。

    男主人叫来自己的孩子。

    他有五个儿子,闺女已经嫁人。

    长子留在高丽做官,二子年纪轻轻的病逝,留下了孤儿寡母,也被他带来了大明,三子夭折了,四子加入了大明人在高丽办立的商行,幼子才九岁。

    “我已经为你办好了章程,你下个月可以入学。”

    男主人严肃的说道,没有在外面的随和。

    孩子很怕父亲。

    男主人交代了一些事。

    他这样的身份,想要让自家子弟入学不容易。

    好不容易与邻居们维持好了关系,获得了联保,这是入学的一项条件,以前高丽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当地的百姓怕他如虎。

    为了方便管理自家奴隶和佃户们,被他用来杀鸡儆猴,直接沾染的人命至少一个巴掌。

    大明建国时,朱元璋下旨取消了奴隶,但是留了一道口子,指定开国的高级贵族和藩王,以及王室可以使用奴隶,其余的人不允许使用。

    隔壁的高丽没有取消。

    所以高丽国内有大量的奴隶和隐户。

    如果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他们头上的老爷,在大明如此的和蔼,恐怕会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