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大学,材料系冶金实验室。
自从几天前王霏飞往香江,王旭在这里已经忙了两天了,系统给的操作步骤很详细,王旭没做任何修改,因为他也不懂。
但他还是开了些挂,系统给定的方法其实是需要一些新设备的,有些可以加工,王旭找了个校工厂下个订单就好,几百块就搞定了。
但是其中很多控制的方面就比较麻烦了,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的时间太长了,还需要一些高精度伺服电机等进口设备,王旭单枪匹马的实在忙不过来。
于是王旭打算用手搓了,用自己的高感知和高可控的双手来代替那些控制设备,无非多试几次罢了。
先弄出成品,然后估计就会有感兴趣的单位找来合作了。
自动化相关的东西,前世的经验加这一世的技能,让王旭基本上差不多相当于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哪怕是机械计算机,甚至数学物理,他都可以吹一吹,偏偏材料专业不在他的技能范围之内。
所以,他只能萧规曹随,不敢有丝毫逾矩的地方。
材料系的师兄叫曹磊,是边教授的博士,是去年入学的新嫩。不过他本硕时期就在水木,就在这个实验室,对这里的设备倒是颇为熟悉。
那会儿的硕博像这样直升的很多,各高校几乎都是这样。能遇上个还不错的苗子都会尽可能留下,人才的断层真的很严重。
八十年代的时候,甚至有不少高校连教设备使用的实验老师都凑不齐,因为绝大部分老师根本就没机会接触这些设备。
恢复高考十来年,统共也没毕业几个博士,加上前面的博士还有不少水货。所以曹磊这种完整接受了正规本硕教育的博士,还是很有一些牌面的。
曹磊是鄂省人,今年都快30了,孩子都上小学了,他中学被那段时期耽误,下乡种地。
恢复高考后才重新学习,连考三年,终于考入了水木,也算是一代神人。
曹师兄为人很好,他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一旦说起设备来就会喋喋不休,这年月各种设备都非常精贵,他差不多把操作手册都背下来了。
有这么个设备专精的师兄指导,王旭的进度颇为顺利。
冶金过程的精细操作大多由机器设备控制,使用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至少对王旭来说是这样的。
难度其实集中在特定新型设备的使用上,因为那依靠王旭的手感,而手感这东西,还是得不断尝试的。
还好,实验进行得颇为顺利。经过几次实验,王旭就可以顺利地利用自己的特殊手感,拉出极其纤细的导丝了。
然后又经历了几次调整后,王旭的实验就很顺利地完成了,全部花了不到两天时间。
之后的两天与其说是实验,不如说是制造了,王旭想多少制造一些出来,虽然还不能做成真正的导线,但是用于内部电路还是可以的。
无氧铜,几乎可以用在电子电路的各个方面,极地的电阻率,优异的信噪比,对于音响,影视设备尤其如是。
成品已经交给边教授了,显著降低的电阻率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就算是外行的王旭都知道10的电阻下降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是搞了一辈子金属的边教授。
这种在无氧铜基础上的提升已经触及华夏的天花板了,边教授高度怀疑,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无氧铜了。
这很可能是一种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国内却一直是工业空白的无氧铜,它的名字是单晶铜。
于是,边教授几乎是立刻赶到实验室,他必须马上和这个学生聊聊。
确定单晶铜需要专门的测试,边教授交给了曹磊去做进一步的分析测试。
单晶铜这东西其实五十年代就诞生了,他的导电性可以接近银,韧性极佳,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导体材料。
但这种东西的加工方式一直困扰着工业界,以前主要用于芯片的脚线和内部连线等位置,但加工线材并商业化,即便在西方都还是个难题。
这种单晶铜线材需要一种叫热型连铸技术的新技术和设备,这个技术是小日子在未来几年发明的,所以直到近期,市面上都还没有这种导线的消息。
这种技术简单说来是在先进的连续铸造技术和定向凝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成型技术。
与传统连续铸造的根本区别是采用加热式铸型,阻止晶核在型壁上形成,通过端部散热形成定向凝固条件,使金属液在脱离铸型出口的一瞬间凝固成型。
说来简单,但是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才能确定最终的参数,而且参数间彼此互相影响,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可谓比比皆是。
而如何调整参数,怎么调,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调,学问就深了去了,还时不时考验玄学。
好多材料的诞生都显得得莫名其妙,各种乌龙层出不穷,想做个a出了个b是太常见的事情。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各企业的核心技术,连专利都不会申请,很多时候,你连个参考都没有。
于是,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设计材料工艺,比直接烧钱还快,打水漂都没响的那种。
反正王旭是不敢,要不是有挂,打死王旭也不会碰材料。要么怎么说材料是天坑呢,他可不是只坑大学生,被材料坑死的老板更是不计其数。
样品已经被边教授交给曹师兄,让他去做各种测试了,至少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单晶铜,还有各种电阻率,信噪比,柔韧性等各方面的参数。
而边教授现在就在旁边看着,王旭正在一个自制设备上手工拉着一种极其纤细的铜丝。
王旭的手很稳,但王旭知道,其实王旭的手是在轻微地抖动着的,这种抖动,是在随时调整拉进的力度和速度角度等参数,一切全靠手感。
毕竟是临时性加工的设备,无论是加工精度还是组装的情况都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其他的一切,都靠王旭的手。
如果有个拉丝的技工等级,王旭无疑是其中翘楚,评个八级工绝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