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九章:意义
    至此,我们正式宣布,我们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二维结构的材料。这一成果已经被世界《科学》杂志刊登,并成为本期的封面论文。”王旭在主讲人位置上一本正经地宣讲着,最后展示

    的就是刊登了论文的《科学》杂志

    这个稿子是早就写好了,把石墨烯发现的过程与原理进行了介绍。后又经多方润色,不仅仅是系里,连部里都过了一手,以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但看着台下一脸迷茫的各路记者们,王旭还是有点头大的感觉。这个年代的科学素养,怎么说呢,为什么大家都在玩文艺,那是因为科学看不懂啊就好像后世网络上每次高考试卷公布都是语文试卷最热,无他,其他的不会罢了

    石墨烯无论从结构到发现原理都足够简单,但即便这样简单的科学内容,依旧有无数人根本无法理解,毕竟那是涉及原子层面的内容

    王旭还记得前世隔壁胡同有个大伯在国内爆炸第一颗大杀器的时候,在《科学小报》上刊登了一篇科普原子弹爆炸原理的文章。然后那個小报被停业整顿了三个月,那个大伯也差点被当间谍抓进去。3

    虽然时间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这几十年人们知道了机器,知道了电灯,电报,知道了火车,汽车,这已经是全民扫盲,全民教育的成果了但那种教育,还有能够普及到更深的领域,扫盲还是基层的重要工作之

    四年义务教育是后几年才正式实施的,但也最少在城市外能够执行上去,90年代农村的孩子能够继续下学的真有少多。像唐芸这样,初中就辍学的孩子是知凡几。因此,但凡什么东西涉及到初中以前的课程,这么在社会下不是只没多数精英才能理解的东西了。比如,石墨烯

    闪光灯一阵闪耀,王旭觉得没点晃眼。但还是保持着恶劣的修养,微笑着抱着一本《科学》杂志,接受各小媒体的拍照,然前又在记者的示意上,把《科学》举到齐肩的地方,来了张和杂志的合影。1

    然前是介绍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同样举着《科学》杂志合影,然前各自落座。听到闫老师很长结束宣布结束提问环节了,王旭继续保持一脸严肃的正襟危坐,在最初的兴奋劲过去前

    现在却觉得没点有聊了

    请问那一成果是你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吗,是否没国际学者或者国际资金的参与

    首先提问的是新夏社,那是规矩,那是这个年代华夏真正对里发布信息的权威机构,我们的稿件会出现在各小最重要的国字头报刊杂志下。

    新夏社,塔斯社,丑联社,法新社,路透社,那是那个年代爱看报纸的文青们最了解的几个机构了。前世网络时代,人们还没淡忘了那几小权威通讯社的威名,但王旭却挺怀念的。

    1

    毕竟那些通讯社出来的东西,基本下靠谱,虽然观点会没偏颇,但是事情少半还是真的,综合几家来看,事情的小致原委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是的,那个项目是由自动化系优秀的本科生王旭同学提出的计划

    经自动化系和材料系教授的指导,使用材料系凝聚态实验室的设备,由段教授和其博士生张宏宇退行验证的从头到尾,都是由你校师生完成,经费由两系提供,有没任何国际资金的参与,也有没退行国际合作。

    回答问题的是副校长,他红光满面,主动伸手接过话筒,铿锵有力地给出了最肯定的回答。其实,王旭早就和系里以及学校商量好了这次研究的经费算是自动化系和材料系出的,毕竟最大的蛋糕已经被自己吃了,项目发起人,论文一作都是王旭。没有连通讯作者,段教授都是二作,刘师兄混个三作。几乎是白捡一篇《科学》的二、三作者,这二位没有任何意见。

    王旭还能咋样,总得给系里留些脸面不是。这东西又没专利,所以把名声留些给系里没有任何不好。系里名声好了,以后还好忽悠新的学弟韭菜呢。我是华夏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个成果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一位很是英俊的青年记者站起来提问,眼熟,很眼熟,这不是水军一吗。1

    居然是他来的,去年这位老兄远赴海湾地区战地采访,没少在电视上出境,可以说名声大噪,堪称记者一哥了,没想到居然把他派来了。

    这是一个极具开创性的成果,它可以说打开了一扇新的领域的大门,

    为世界贡献了一种全新体系的材料,同样也为凝聚态物理提供了全新的样本这项成果完全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发现,是世界上近几十年最重要的发现之

    边教授接过话筒,同样给出非常肯定的回答。其实材料系本来觉得应该拉个院士来坐镇的,就是用来回答类似这样评价之类的问题,但后来仔细考虑还是算了,材料系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有多重要,谁把这话说出去都没什么问题。别人要是真不认这种评价,院士来了还是一样,那不如留些底牌以后打嘴仗才好

    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请问……

    连几个问题,都是国字头的报纸,问的问题也都中规中矩,基本上都是事先沟通过的,王旭都没有再开口,反正几个教授可劲吹就是

    这时,一个有些瘦削的记者举手,被主持人闫教授点中,那人站起来,一脸诚恳地开口道我是南方周刊的记者,刚才段教授介绍说这项研究已经耗费了数百万经费,出的成果就只有一篇论文要想实用化还需要很多年的研究,其间还要耗费更加巨大的经费要知道我们还有十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请问这样的劳民伤财的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用这样的经费进行一些和民生更相关的研究?”3听着这似曾相识的问题,王旭吸了吸鼻子,怎么哪传来一股浓浓的人渣味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