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895.第895章 民间参股
    第895章 民间参股

    “咔嚓嚓咔嚓嚓……”

    武英殿的地面上,一辆精致的火车玩具,沿着铁轨铺成的圆圈转个不停,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看得眼睛都直了。

    张太后与杨荣等人也都是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玩具火车,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精巧,仅仅在车里加了点油点燃后,竟然能让这个车子自己跑起来。

    “太皇太后,这就是大汉那边的火车,我们抵达北征港后,就是坐着火车到达西京,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而且北征港离西京,比天津到北京还要远一些,如果我们在北京和天津间也修上铁路,估计两三个时辰就能抵达天津!”

    胡濙趁着这个机会,当即向张太后提起修建铁路的事。

    “在北京和天津之间修建铁路,这能行吗?”

    张太后闻言也是一愣,随后又有点迟疑的问道。

    “肯定可行,我已经征得太子殿下的同意,只要我们点头,并且承担修建铁路的费用,大汉愿意派出工匠,帮我们修建一条北京到天津间的铁路,到时还会给我们提供火车!”

    胡濙再次禀报道。

    “大汉竟然愿意帮我们修铁路,而且还愿意把火车卖给我们!”

    杨荣和杨溥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也全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当初胡濙出使之前,杨荣和杨溥也曾经和他商谈过,当时他们都一致认为,从大汉购买到蒸汽机的希望并不大,却没想到胡濙这次出使不但买到了蒸汽机,而且还是连带着火车一块买回来了,这可太让人吃惊了。

    “修铁路?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费几何?”

    张太后先是一喜,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问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张太后现在可是深知,大明虽然看起来强盛,但国库却颇为紧张,各方面钱如同流水一般,现在又想修铁路,又不知道要多少钱?

    “启禀太皇太后,铁路的造价的确很高,大汉也没有给出一个定价,而是说要等勘探过地形后,才能给出报价,不过从大汉修建铁路的经验来看,想要修建北京到天津的铁路,没个几百万贯肯定是不行的。”

    胡濙最后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实话实说道。

    其实几百万贯还是胡濙往低了报的,如果施工期间又多了一些额外的支出,到时可能还会再增加几成。

    “这么贵!”

    张太后闻言也吓了一跳,要知道大明现在还在修建两座皇陵,每座皇陵的造价都十分惊人,现在又多了一条铁路,这让张太后也大感吃不消。

    “太皇太后,其实这个价钱真的不算贵了,当初大汉修建第一条铁路时,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造价预算的要高出一倍,但太子殿下还是咬着牙修通了西京到北征港的铁路,而且这条铁路通了之后,西京到北征港只需要几个时辰,这相当于让西京多了一个出海的港口,行人与货物都可以通过铁路进出,极大的促进了大汉的经济发展……”

    胡濙说着,将他们乘坐火车的经过,以及后来的所见所想,特别是铁路对西京的重大意义,全都详细的讲了一遍。

    张太后与杨荣这些人也都听得十分好奇,唯独朱祁镇一直盯着转圈跑的小火车,要不是有张太后在,他恐怕早就跑下去玩了。

    “所以铁路的投入虽然巨大,但带来各方面的收益也同样十分巨大,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到时这条铁路甚至还能为朝廷带来不少的收入!”

    最后胡濙再次补充道。

    当然了,胡濙的这种想法放在后世,肯定会被人骂的,因为铁路更像是一种国家公益,并不指着它赚钱,只是铁路带来的巨大边际效应,就足以弥补铁路的亏损。

    不过胡濙受到这个时代的限制,能有上面的这些想法,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只见张太后听完之后,也是沉思良久,最后她终于抬头看向杨荣等内阁大臣问道:“杨爱卿你们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杨荣与杨溥等人彼此对视一眼,最后杨荣第一个表态道:“臣觉得铁路之事可行,北京到天津的这段官道,一向是拥堵严重,道路已经是不堪重负,甚至都没有时间检修,如果能有一条铁路分担官道的压力,定能让两地的交通更加通畅!”

    “臣附议!”

    杨溥这时也站出赞同道,剩下的几个内阁大臣也纷纷表态,可以说是全票通过,就连一向在内阁中沉默寡言的张辅,也表态赞同。

    “很好,既然各位卿家全都赞同,那本宫也没什么意见,只是修建铁路费巨大,这笔钱怎么筹集?”

    张太后先是赞同,随后又提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道。

    “启禀太皇太后,臣在回来的路上,倒是想到一个办法,不如让银行出面,从民间筹集钱款,比如朝廷出一半的钱款,剩下的一半允许民间入股,日后给他们分红,这样一来,就能解决钱款不足的问题!”

    胡濙将自己筹钱的想法讲出来道。

    “这个办法好,当初夏尚书在世时,就曾经多次向民间筹款,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杨荣立刻站出来赞同道,其实他知道的很清楚,最早提出由民间参股的人是朱瞻壑,夏元吉也是向朱瞻壑学的,只是出现某些自尊心,杨荣故意没提朱瞻壑的名字。

    杨溥等人也都没有反对,毕竟这种事大明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朝廷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所以只能用这个办法。

    “很好,既然有筹钱的方法,铁路的事就好办了,胡尚书,你立刻派人通知大汉,就说我们答应了,到时还要麻烦你和他们详谈一下修建铁路的事!”

    张太后也终于同意道。

    “太皇太后客气了,这是臣的份内之事!”

    胡濙听到张太后把这件事交给自己,也十分欣喜的答应道,毕竟修建铁路不但利国利民,同时也是一桩天大的政绩,别人想求都求不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