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章 王室之危
    夫子您能教我治世之道吗?

    王孙您怎么想到了这个,难道当今的百姓们生活的不够好吗?他们有工作有家庭,足够生活并且有衣食,这难道不够吗?

    昱坐在马车上看着走过的农田和那些衣衫褴褛的农人。这样的场景从来没有在后世的他眼前出现过,如今是如此的真实。受限于当前的物质基础和农业产量,百姓们连温饱都是一个问题,而贵族可以无忧无虑的享受着下等人的供给,有足够的衣食和富余的钱财。

    不够啊,不够啊。

    您能够为民生考虑,我很高兴,可是您不能忘了,庶民是没有思想的,奴隶是用来交易的工具,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您思考民生,又何尝不是没人想过,不过哪些人不放眼于实际,只会说一些空谈大话。想要改变天下何其困难,您没有德行,百姓不能信服您;您没有名义和爵位,百姓不能信服您;您没有兵马,就算百姓治理的再好也会其他人肆意横行。

    夫子,我受教了。

    您知道就好,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首先要有的就是实力。您是王孙,天生神异,名义您是有的,可是要治理天下的话是不能够的。

    您说的话我明白了,救民是君主的事情,我只是希望能做出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东西,这样就够了。

    阅夫子话里的意思他明白。他虽然是嫡次子,可是长幼有序,是不能成为天子的。治理天下是天子的权柄和职责,作为臣子不能够逾越,民心和德行只能是君主,逾越了就是过界了,一旦臣子的民望超过君主,那他就有了弑君的过错,就算没有也会有的。

    他作为王孙,更不能用自己的名义去获得民心。

    那您认为,我要做的毛笔是不德的事情吗?

    您不用在意对错,那些之前教您的夫子只会告诉您德行不能超过兄长,在外不能宣传自己的名声。可王室现在已经失去了天下的权柄,只剩下名义和礼器,名义能做的事很多,您只管做就是了。

    夫子您不怕我的德行超过了兄长会对他不利吗?

    您的母亲对您慈爱,您的父亲对您抱有期望,您的大父也认同您,您觉得您的兄长为什么不与您交好了呢?他在惧怕您,您生来就有人说将来必定成为天子,您的兄长今年二十岁已经及冠了,他怎么不会猜忌您呢?

    我明白了。

    回到王城后,昱跟随夫子阅继续学习到了晡时。

    夫子,我改去拜见我的父亲和母亲了。今天的课业就到这里吧。

    听从王孙的,那阅告退了。

    壬臣为了昱能够好好和阅学习,给他安排了王城里的一个寝室,没有小寝那么大,可是里面还有很多书,阅并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自古孝道就是周礼所推崇的,作为子女必须每天拜见父母昏定晨省,子女在还没有长大之前,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都要到父母跟前行礼请安,听从父母的教诲。而在饭食前要拜见父母请安。

    大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壬臣作为太子也是居住在小寝的。

    壬臣的束起的头发有了几分斑白,因为姬郑在这个时候去了践土参加晋文公的会盟,所以他最近都在忙于王畿的政事,有什么人斗殴或者偷窃,有地方需要考察,有些刑罚未满逃狱的各种情况。

    王畿少了一部分土地为什么案情和一些不安分的人就多出来了?壬臣不理解,每次想都会气愤。一些琐事六卿能处理的处理了,可是不能处理的政事案情留下来让他的心情更郁闷。

    壬臣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可是人生总有不完美的事情。因为让四城之后经济低迷,再者之前战乱时给劫走不少的珍宝,国库有些空虚,而日常的开支已经超过了预算,国家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整个国家都会危险啊!司空和司徒建议提高税收,可是这样的话,王室的民心何在?!天下人还怎么看待他周室经营的王畿?一个连晋国的一半都没有的地方还管不好,徒增笑耳!

    壬臣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看着那地面上的石板留下一滴眼泪。

    他已经不在年轻了。

    年少的时候他认为王室是天下最应该尊敬和爱戴的,他一定要振兴王室,让天底下的人都看看谁才是天下共主,不是那所谓的尊王攘夷的齐桓公,而是他王室!可是他发现,齐桓公的方法好像真的能够帮助王室树立威信,于是他开始招贤,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匡扶王室。

    他失败了,有才能的人去了齐国和晋国,就连楚国都有不少的能人贤士。他们确实尊王,年贡和朝见的时候都带着不少的贡奉。可是王室好像更加衰败了,城里的人向往着去其他国家,百姓歌颂齐桓公而不是天子,作恶的人也多了起来。从那时起壬臣就知道,诸侯不可轻信,要多结交贤人才能让王室的天子威信树立起来。可是好不容易招到几个,随着他那个叔父王子带的叛乱搅弄得天翻地覆。

    财政亏空,割让领土对晋国俯首,如今要他增加田税,这不是当着国人的面打自己的脸吗?

    这不是他想要的王室。

    何颜面对我周室的列祖列宗啊。

    昱小小的身影轻轻的敲了敲房门,让壬臣把心思藏在心里,以最快的速度擦了一下眼角,整理好他的着装。

    是昱吗,进来吧。

    昱手里端着簋,里面装着由稻梁煮熟的米饭和一些羊肉,上面还放着刀叉和勺子。

    礼记有说过:饭黍毋以箸。东周时期的贵族多用叉和汤勺为主,用筷子分拣食物,筷子在这个时期被称之为箸。

    父君,您辛苦了,这是厨人做的饭食,母亲给您煲了鸡汤,一会就送过来。

    你吃过了吗?

    还没有,父君您吃吧。

    我有些事吃不下,你吃吧,今天的课业怎么样,阅是周公忌父的儿子,从小学礼看书,你跟他学的怎么样。

    夫子人很好,而且还带我出去做东西。

    什么东西,说来听听。

    壬臣不希望昱看到他难堪的样子,他从小教育虽然严厉,可是在平时不会对昱大声说话,用最耐心的方式来劝勉学习,昱也很听话,从小到大没有让壬臣烦心过。

    壬臣的四个儿子中,班最稳重,瑜最调皮,季最顽劣,而昱是最听话懂事的,他多希望这几个孩子能活在西周那个时候,可惜,是他壬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