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数日的狂欢让德里城变为一座废墟,易卜拉欣之名和萨法维军在印度斯坦如同魔鬼一样骇人,仿佛这支大军真的来自火狱。
等到屠杀结束时,恰好伊斯迈尔结束了对阿格拉的占领,带着从那里搜刮到的战利品与易卜拉欣会合,德里的惨状让米尔扎对兄长产生了些许不满:“惩戒异教徒怎么不叫我?”
易卜拉欣只好对他道:“先前击败印度苏丹麾下的大军就足够了,作为胡达选定的加齐可不能只满足于杀戮毫无反抗之力的平民。”
随后他又催促道:“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带着这些战利品返回拉合尔,惩戒沿途的不信道者只会拖累队伍的行军。”
“我知道了……”伊斯迈尔当即进入状态,向他具体地汇报在阿格拉获取的战利品和其他事务,见米尔扎的工作没出什么纰漏,他安下心来。
到夏至日,萨法维大军终于离开德里,东返旁遮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战事的结束。在路途中,易卜拉欣除了与军需官协调有关于运输的事项外就是在思考接下来的印度战局以及之后的善后安排。
无论是旁遮普还是信德,他都想要其作为王冠领纳入统治之下,他打算先从本地精英当中提拔官员以搭建行政机器,没有这些本地下层官员,留在拉合尔的几个官员可管不来整个省。
事态如他所料,在大军进攻并占据德里的这一段时日里,被临时任命的旁遮普高官挑出了足够的积极合作者来填充政府。
运转良好的后方对于有着过多物资需要运输的萨法维军来大有裨益,尽管如此,直至出发之时,易卜拉欣麾下的队伍还是过于臃肿了,哪怕是古尔布丁统率的阿富汗骑兵都及时归队也难以将所有的驮畜和战俘都照看周全,只是印度各势力畏惧征服者的威名不敢动什么手脚。
“陛下,臣有情况需要向您汇报。”归队作为后卫的阿富汗骑兵又通过斥候偶然打探到一些消息,古尔布丁随即觐见以将归队前后所探查到的全部信息汇报给易卜拉欣。
萨法维军前脚刚走,瓜廖尔大君就立即行动,瓜廖尔军先是迫使阿格拉再次向外敌投降,又将德里纳入囊中,并着手恢复被破坏的秩序。迁居至茨阿富汗部落对于异教君主的统治暂时保持中立,没有急着反对,只是静观局势变化。
在更东方的章普尔,西坎达尔汗绝境逢生,瓜廖尔的偏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没能围下勒克瑙,反倒是自身因为准备仓促导致部队损耗严重,只能洗劫周边地区后草草撤军。
勒克瑙的存在让洛迪王朝死而复生,西坎达尔汗利用这一喘息之机尽力集中着章普尔地区的兵员和军需,打算从拉杰普特人手中收复阿格拉和德里,曼·辛格自然不可能将其让出,在可预料的将来,两方的冲突只会越来越激烈。
萨法维军撤离后的印度局势变化让易卜拉欣认真对待起来,虽然现在他不打算将狮爪伸至恒河平原乃至孟加拉三角洲,但不代表他可以容忍一个态度不友好的印度统治者威胁旁遮普的边境安全。
在古尔布丁告退之后,由于当前局势尚不明朗,易卜拉欣没有立马做出决定,而是打算再观察一下德里的新归属。
大军抵达拉合尔之时,留守的驻军和官员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除去官僚和士兵外,市民也被强令出来欢迎万王之王,官员们对这些新羊群强调道:“觐见君主是臣民的义!务!尔等不可失礼。”
同时借着庆祝凯旋的机会,拉合尔的官员们还“号召”市民们为此盛大活动捐赠财物,在恐吓和命令之中,城堡的府库入库了远多于支出的入项。
等到易卜拉欣来到大厅中会见高官和其他省政府的主要官员时,这份浸透民脂民膏的贡赋被献给他,被化为军队和宫廷继续运作的能源。
除去搜刮民脂民膏外,维护道路安全和保障稳定的工作也是有条不紊,环境逐渐恢复和平,没有民众大规模暴动起事,无论是运输战利品的运输队还是普通的商旅都能安全地通过道路。
听取完这些汇报之后,易卜拉欣给他们留下一道任务:“你们都知道,和伊朗相比,印度斯坦的人口十分丰富,我要你们准备好征召本地的劳动力,在需要的时候送到内地来服劳役。”
结束对旁遮普民政的咨询后,易卜拉欣重新将精力放到军事上,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准备对预定的下一个目标——木尔坦——的攻略。
“自拉合尔出发,全军沿着河道向西南行军……”易卜拉欣对着地图思忖着接下来的行军计划,他断定对方慑于他的威名而不敢轻举妄动、主动招惹,便打算直接无视木尔坦苏丹马哈茂德在边境和道路的防御布置,直奔其宫廷所在地。
易卜拉欣在次日就公布了他的计划,并命令在将战利品全部安置到拉合尔的仓库后就出发,前锋部队则提前出动探路。
关于统领前锋的人选,易卜拉欣继续偏爱伊斯迈尔,米尔扎的表现也无可挑剔,会议上一致通过由他率领前锋部队。
在确认在场的高级军官都了解他安排的任务之后,易卜拉欣便结束此次会议。
会后他单独将古尔布丁和米尔韦斯留下,问道:“你们觉得,你们麾下的阿富汗骑兵表现如何?”
两位阿富汗军头面面相觑,不知道易卜拉欣是想什么,先自夸道:“臣不是吹嘘,阿富汗战士们都怀有十足的勇气,无人能挡,只需冲击就能瓦解顽抗的敌军……”
易卜拉欣随即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我同样认为你麾下的战士们骁勇善战,我想要在旁遮普和喀布里斯坦招募并常备一批数量足够并效忠于我的阿富汗战士,你们意下如何?”
“陛下,您的意思是……”古尔布丁大概猜出了易卜拉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