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会儿就给?
梁正愣了两秒,呆呆地看着楚阳,“会不会随便了一点点?”
楚阳继续给徐芳菲录音,同时分心二用看着他,“那你是想定制?”
“还能定制?”
梁正顿时两眼放光,“是不是我给你讲一下我老爸的故事,你就能根据这个故事写歌词呢?”
楚阳歪着脑袋想了想,“也不一定,不过你可以先讲一讲。”
梁正总算还记得他现在正忙着给徐芳菲录歌,“现在吗?还是等你忙完?”
楚阳回以一个微笑。
梁正立刻打了个手势,“明白,待会儿聊。”
说完便拉着章忠强到一旁等着。
章忠强面色沮丧,“靠,竟然又慢你一步。”
梁正看了一眼楚阳,小声说道,“伱刚才没听见吗?”
章忠强,“听见什么?”
梁正,“……呃,华哥过去了,我不确定他是不是要小羊说待会儿就给我的那首歌。”
章忠强立刻扭头,“靠,无耻!”
随即拔腿就跑。
楚阳这回没有分心,一口气给徐芳菲录完,又放了一遍,最后打了個手势,“oK,非常好。”
徐芳菲用力吐出一口长气,摘下耳机露出笑容,“终于录好了。”
然后手舞足蹈地推开门跑出来,“我妈听到这首歌一定很喜欢。”
她正准备跟楚阳商量布的事情,就看见周振华和章忠强在一旁抱成一团,不禁有些发愣,“怎么了这是?”
张青玉靠在墙上,很无奈地打了个手势,“你唱了给母亲的歌,他们就想要给父亲的歌,正好小羊手上有一首现成的,这不就抢起来了。”
徐芳菲张大嘴,“这么刺激的吗?”
不过想到《女人花》的质量,似乎天王打架抢歌也不算什么。
而梁正早已拉着楚阳到一旁给他讲自己父亲的故事。
“其实我老爸呢,也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地方,甚至我小时候对他的印象都很模糊,因为他总是外出做事,很少在家里,回家了也只会问我的学习成绩,那么我小时候跟他关系不好,也就很正常了。
不过现在等他老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才感觉到他当年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有多不容易,平时他在外面打拼,没时间管我,当然就怕我学坏嘛,所以才会一回家就说教、问学习。
等我明白了他,再想到他以前的模样,除了被他问成绩、被他揍之外,竟然没有多少记忆,最深的记忆就是一双草鞋,你说好不好笑。”
看着眼眶有些泛红的梁正,楚阳不自觉地抿起嘴,问道,“草鞋?”
梁正点点头,咧着嘴笑道,“对啊,就是一双草鞋,那时候他才17岁,就出去闯天下,天南地北的,几乎全国各地他都去过,甚至还去过宝岛,他跟我妈就是在那里认识的。
后来他做了一番事业,也没忘了草鞋,回家就换上草鞋,说穿着舒服,现在在乡下老家养老,平日里也是穿着草鞋。所以我对他记忆最深的就是草鞋。
就因为受到他的影响,我也在家里的放了一双草鞋,都不用看照片,只要看见草鞋我就想到他了。”
楚阳伸出手,掰起了手指,“穿草鞋、17岁、去过天南地北,跟你母亲在宝岛认识的?”
他突然奇怪地问道,“那你父亲闯天下的时候挺早啊。”
梁正,“可不是吗,他几乎算是第一代闯天下的人了,不过他去宝岛是跟渔船,不是走正规渠道过去的。”
随即看着楚阳,“能写吗?”
楚阳也不说话,直接走到乐器架旁边,把合成器拿出来。
他发现自己用的最多就是这个东西,所以学那么多乐器有什么用嘛,学这一个就完了。
其他人见到楚阳的动作,纷纷围了上来。
楚阳将手放到琴键上,闭目凝神,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编曲。
这首歌真的要多想一会儿,关键是太老了,从记忆深处挖出来,费了他不少时间。
五分钟后,就做好节奏编曲,然后直接走进录音室,对着录音师说道,“录个小样。”
录音师举手示意收到,便开始录制。www..cc
楚阳边弹边唱,由于是de摸,不需要太注重音质效果,张青玉便直接开了音箱。
随后便听见很有老旧民谣风的一首歌,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时期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船儿行到黄河岸,厚厚的黄土堆上船,夜来停泊青纱帐,天明遥遥山海关,……”
只是听了第一段,梁正一颗心就揪了起来,仿佛看见少年时期的父亲穿着奶奶编的草鞋,独自离家去讨生活,眼眶刷地一下就红了,泪水止都止不住。
就在他伸手去拿纸巾的时候,却碰到一只手。
转头一看,竟然是周振华。
梁正不禁愣了一下,他怎么也这么激动?
但是现在他们都沉浸在歌里,没有说话,各自扯纸擦眼泪。
楚阳还在继续,“草鞋是船,爸爸是帆,爷爷的叮咛不敢忘,强忍无奈小别的悲怆,信誓旦旦又将启航、启航,船儿行到澎湖湾,多了妈妈来操桨,深情款款撑起疲惫的帆,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原歌词里是“故国的叮咛不敢忘”。因为说的是老兵的故事,放在这里显然不合适,楚阳就改成了“爷爷的叮咛”。
这首歌真的太老了,创作并发表于1981年,好多年轻人都没有听过。
词作者叶佳修,是宝岛民谣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乡间的小路上》,到现在还在广为流传。而这首《爸爸的草鞋》,是他根据歌手潘安邦的背景,从他的角度来写的。
当年老兵想回乡而不被允许,便拜托叶佳修创作一首反应老兵心声的歌,并由潘安邦来演唱。
潘安邦的父亲名叫潘时骅,是蓝军少将,参加过抗日战争,爷爷是潘国纲,蓝军师长,参加过北伐战争。歌词中“父亲”的经历,与潘时骅的抗战路线几乎一致。
所以这首歌,既是唱给父亲的歌,也是唱给赴台老兵的歌,布之后,在两岸引起极大的反响,要求返乡省亲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才促成几年后小常的返乡探亲政策。
今天楚阳听到梁正讲他父亲的经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首歌。